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没有对错,亦无因果,只有概率

今时今日,世界已如此复杂。聪慧的创业者都能深刻地理解一个道理:世界不再是非黑即白、不对就错的组成。事实上,假如时光可以倒退100年,回到那个相比于今天来说更简单的世界,它也不是非黑即白的。

很多人认为,世界进入了非连续性变化时代。深思起来,世界又何尝有过连续性?若与之前对比,不过是现在断续的变化提高了频率,进入了人们的可感知周期内。以前,如果某家企业能在一个领域内建立起绝对的优势,它可以几十年、上百年地存在。这是因为农业、工业、能源时代的所有企业发展,都遵循着线性思维。举例来说,想要多收获几百斤水稻,最好的方法是多种一亩地;想要多生产一辆车,就要多购买一台发动机和一定质量的钢铁,也需要更多的空间和厂房,以及一定数量的工人。这样的时代中,产出和投入的关系是线性的。这种情况下,大面积的土地,宽大的厂房,数以万计的工人,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的竞争壁垒,也不是一朝一夕就会丧失的优势。在这样的商业社会中,即使某个企业会因为自身的管理问题、资源问题、商业环境因素或者遭遇法律诉讼等挫折而兴衰迭代,但特定的行业发展在人们的可感知周期内,是连续的、没有变化的。一个行业能存在几百年,在生命不过百年的人眼中,看上去就是连续的。

所以,互联网时代之前的商业规律证明:只要能建立起优秀的管理制度,制定更加分散的风险机制及对生产场所进行分布式布局,就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永续经营。这种观点曾让《基业长青》一书广为流传。事实上,这本书中提到的企业,绝大多数已经消失了。并非因为公司自身的原因,而是它们所处的行业发生了彻底的变革。

现在,科技发展加快了行业变化频率,缩短了一个行业存在的周期。互联网加速了企业兴衰成败的速度,甚至频繁而彻底地颠覆着行业格局。因此,在人类有限的生命里,可以看到很多行业的“生死轮回”。大家因此就觉得,时代产生了非连续性。

我们总是以人类的视角去理解问题。

实际上,事物的发展规律,并非总是以人类的想法作为依据,甚至与此毫不相关。因此,不论世界发展进程连续与否,适应变化,摸索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创造变化,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才是取胜之道。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认为:智者可以在纷繁变化的世界中,找出那些不变的“硬”知识,然后深刻掌握它,就可以获得人生的成功——这是一种普世的智慧。在激烈的变化中,全世界的创业者们能够确保做到的,无非就是掌握“硬”科学的几个模型,研究“硬”需求,并以适合自己的方式,不断创造变化,就能使企业的发展适应时代的脚步。换言之,从来就没有非黑即白的连续世界,也没有什么正确和错误的明显界限:在普世智慧和规则之上,适合你的就是好的。

向更深层次去思考,我更想要表达的是:不仅黑白对错的界限模糊了,事实上,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因果关系逻辑也往往不成立 。我们一直都是按照因果思维来理解世界的,就算在本书某些语句中,也不得不使用因果关系的表达。但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强烈地引发我们的思考:“因为某件事情发生,所以接下来一件事情就会发生”的逻辑,一定成立吗?

工业时代,全世界任何一所商学院的教授,虽然自己从未创过业,但却可以用复杂的商业理论,加上模型和案例分析来告诉你一家企业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专家们常常说:因为某家公司违反了某个规则,就失败了;而另外一家企业遵守了这个规则,就成功了。真实的情况却是创业者无法每天都去商学院学习,听取教授专家们的不同课程。因此,每当遇到一个新观点时,大家就会觉得他们说得非常对。这些课程中的论述逻辑清晰、思维严密,特别是因果逻辑十分严谨,这些都增加了其可信度。但慢慢地有一些听过很多不同的课程之后思考维度逐渐开阔的人发现,教授和专家们的观点好像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例如,A教授说A企业成功是因为A原因;B教授会说A企业成功是因为B原因。A原因和B原因是完全相反的、相对的说法。甚至A教授上A门课程时,会说A企业成功是A原因;上B门课程时,会说A企业成功是B原因。此时的A、B是完全不同领域的商业知识,如A是市场营销,B是管理知识。这还算是负责任的,他们会努力保持观点的一致性。更令人困惑的是,A教授在A时间教授A课程时,说企业成功的原因是A;过了一段时间,又说使得同样的企业取得成功的是B,A、B竟然是同一商业理论中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网上曾流传一篇揭露这个现象且十分有意思的文章。文章的标题大概是:《上了总裁班之后,我的企业终于倒闭了》。这篇文章被疯狂转发时,很多人附和着说“知识无用”。看,人们就是喜欢习惯性地找因果关系。有人不禁要问,是教授和专家们故意要这样做的吗?其实,我相信绝大多数的教授专家,在传授他们的商业理论时,都坚信这些理论是正确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现在的商业环境太复杂,理论体系非常多。

(2)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寻找企业成功的归因,自然会看到不同的结果。

(3)认知偏误使得人们偏向于主动发现能证明自己观点的事实,而忽略那些与自己观点不符的。

商学院的教授们犯了“事后明智”谬误。他们认为某家企业的成功,一定有商业理论上的原因,甚至这些原因是他们在研究了企业成功过程之后,依照自己所掌握的商业理论整理归纳出来的。也就是说,教授们的结论很可能根本不是成功的原因(最多只是原因的一部分),而是大家根据某家公司成功的过程和结果,拿理论“套”出来的因。但他们依然认为它是正确的,并用这些当作案例,去证明他们理论的正确性。这样的归因过程得出的结论,有可复制性吗?谁要拿去复制,谁就是傻瓜,他的企业一定会倒闭。所有原来引领某个企业成功的客观因素,都会因为换了一家企业、变了一个时期而被重塑。在新的条件下,运用旧方法几乎不可能成功。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举个例子说明:

在国内开车,一定要靠右通行。但到了英国、日本等国,你再靠右通行,就会被拦下来罚款。

同理,工业时代中总结出来的获取商业成功的归因,一定会导致在互联网时代中的失败,如同“被罚款”一般。我曾经看到有创业者支付不菲的学费和时间,学习类似于“商业模式画布”的知识,不禁感慨万千。事实上,现在人们已经充分验证了因果关系在复杂事件中不成立 。很多情况下,一件事情不能成为另一件事情发生的原因。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并没有对照性。就算再次按照相同条件推导,也不一定得出相同的结论 。因此,因果关系,有极大的可能性是一种谬误。阅历越多,越感觉如此。

那么,哪种逻辑是真实、客观、有效的呢?

统计学上的概率思维,是现在国际商业理论界被主流人士接受的有效思维之一。我们持续学习的目的,就是可以为了增加统计学意义上成功的概率。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大大提升成功的概率。

认清这一点,对创业者来说十分有必要。

如果你很明确自己是在努力取得一件事情成功的概率,就会对它有心理准备。既不会盲目乐观,也不会妄自菲薄。面对投资人时,强调自己的项目有极大的概率可以成功,比盲目地自拍胸脯、百分之百保证,更能吸引这些见多识广的精明人。

同时,对于新入行的投资人来说,必须充分意识到,你投资的企业也仅仅是有一定概率可能成功的。同样,对于变革者来说,你主导的变革项目是否能成功,也不过是概率事件。而事实证明,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会让成功的概率大幅增加。

因此,我希望你对创业和变革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提升创业成功概率方法论的介绍。 Xvac17YBAJscYNE/qfbmQ5TWaVhqYFjJjSo9eqxYfRJUaeXAy6nulMcPbv3tz7l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