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帆船要素”法则得到了创业的想法之后,接下来非常重要的一步是:为项目设计创新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把一个成熟的想法,转变为商业经营行为的重要步骤。在本章的章首语中,我们初步定义了商业模式。读者理解这些定义之后,就需要采取具体的措施,把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设计出来。
主导变革的核心团队或创业联合创始人团队,经常会被一种观点误导。这种观点认为,大家做技术创新就够了,商业模式创新可以不用理会,甚至有人说它是具有欺骗性的东西。的确,现存的众多所谓模式创新,的确给大家理解商业模式带来了形式和思维上的障碍。
其实,通过上文的阅读,读者会发现,颠覆式创新最主要的路径是:在过剩提供的技术中,找到一个非常成熟的商业化技术,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将原本的高端技术产品推广至大众市场中。我们经常称之为:小众产品大众化运营。
以大家熟悉的手机行业发展历史为例:
作为一种无线通信设备,手机最早被称为“大哥大”。当时,摩托罗拉公司生产的世界上首款大哥大3200推出市场时,售价要到4000美元左右。在摩托罗拉推出模拟通信技术手机不久之后,总部位于芬兰的一家伐木造纸公司——诺基亚,利用快速发展出现“供给过剩”的通信技术,将手机的体积和尺寸缩小,提高了使用便捷性。同时,诺基亚改变了追求高利润的商业模式,让手机成为大众可以买得起的通信产品,因此一举成为移动通信领域中规模最大的企业。
美国苹果公司看到了通讯终端领域的商机。但如果它单纯从“移动通信工具”的市场去切入手机领域,似乎无法撼动诺基亚等巨头的地位。因此,苹果公司选择了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实际上是对个人电脑的取代,与原来概念上的手机发生了技术层面上的彻底颠覆。在这之前,苹果曾经推出一款虽败犹荣的产品——牛顿个人掌上电脑(Newton PDA),因此积累了从个人计算机的复杂系统中,抽离出缩减版功能的技术。当苹果把这项新技术和一直以来作为通信工具的手机结合在一起时,一个伟大的产品就此诞生了——iPhone。大家耳熟能详的iPhone4,就是这一系列产品的杰出代表。
从iPhone开始,现代意义上的智能手机开始逐步替代个人电脑,进入消费者的生活。与此同时,在PC市场中,Intel和微软公司正用延续性创新不断提高电脑性能,但他们却错过了移动智能设备的时代。
从这段由“通信手机”到“智能手机”演变的商业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颠覆式创新是利用一个行业快速发展的成熟技术,以提供便捷和低价产品的方式,把原本属于“发烧友”级别的消费者才会购买的产品推向更大众化的市场,从而获得成功的。克莱顿教授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里,对此有更为详尽的介绍。而当今苹果公司的商业模式,又绝不仅仅是智能手机销售商而已:“APP store”是使iPhone和iPad等产品能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苹果公司盈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比如,创办于2010年的小米公司面对的情况是:iPhone和三星等世界智能手机巨头已经在行业里树立了不可动摇的领先地位。留给小米的空间只有:利用成熟的智能手机技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迅速打开低端机的市场,来获得相当比例的市场份额。小米公司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经营公司的,因此才能获得初步的成功。当然,小米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手机上,小米生态链的建设,才是这家年轻公司未来最大的看点。
这些案例背后阐述了一个深刻的规律:一旦一个行业开始出现成功者,在这个行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就会过剩;过剩的投入,势必带来技术的富足。面对富足的技术供给,真正有意义的商业模式创新,才是能够取胜的法宝。
更进一步,我和咨询公司的专家们并不同意将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割裂来看。我们认为,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创新是一家公司获得成功的重要路径。技术创新成果,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如果苹果公司没有关于“牛顿”PDA的技术创新尝试,就不会有iPhone的横空出世,也无法建立苹果此时的创新商业模式。同样,如果没有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降低产品成本,也不会有能让小米公司后来居上的商业模式创新。
从另一个角度看,商业模式创新,是让技术创新成果收益最大化的武器。一项技术成果,如果没有建立合适的商业模式进行商业化,获得足够的利润,技术创新就无法延续。没有市场需求的凭空的技术创新,不可能有持续的资金投入,也就失去了其生存并发展的土壤。
我们认为,变革者和创业者最该做的事情,就是把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结合起来,创办有益于人们生活的企业,去改善用户体验、创造变化。这样,市场才会给你和你的公司极大的回报。
综上所述,变革者和创业者在找到了一个好的创业方向之后,应该尽早详细地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能运用廉价的成熟技术并与之结合,设计公司发展的商业模式。清晰的商业模式会使变革和创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