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唯才是幸”的负面效果

在正式讨论之前,先问一个问题:后来的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哪个最先失败?很多人会回答是蜀汉。没错,从政权形式上说,公元263年曹魏灭蜀汉,刘禅是第一个失败的。但再仔细想一想,当时决策曹魏政权灭蜀汉的,又是谁呢?或者说,那时候的曹魏政权还掌握在曹氏家族手中吗?已经不是了!灭蜀战争真正的总决策是司马昭,那时司马氏控制曹魏政权已经二十多年了。曹氏小皇帝早就成了傀儡,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应该说曹氏政权才是三国中最早失败的。那为什么会导致这个现象呢?接下来,我们把这个失败的结果和前面提到的唯才是举策略结合起来分析一下,看看两者是否有联系。

我从两个角度来解析这个问题。第一,我们来看一看“嘉平政变”。第二,我们来观察一下魏晋禅代之际,也就是司马氏篡权的过程。最后来总结,唯才是举是否只有正面效果?

第一,我们先来看嘉平政变。嘉平政变发生在公元249年,之所以称为嘉平政变,因为那一年后来的年号改为嘉平,《资治通鉴》里的系年就是嘉平元年。也有人称之为“高平陵事变”,是同一件事。当时大将军曹爽陪同少帝曹芳出洛阳城,去拜谒魏明帝曹睿的陵墓高平陵,趁这个机会,司马懿发动了政变,所以它也叫高平陵政变。司马懿趁着少帝曹芳和曹爽兄弟出城之际,把洛阳城门关闭,把皇帝和曹爽挡在城外,然后迅速地控制了政权。从此,司马氏实质上控制了北方的政权。接着又经过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的努力,最后就把这个政权归到他们司马家了。

嘉平政变正好发生在曹操去世后的第三十年。司马懿可以说在极短时间内,顺利夺取了政权。观察当时的场景,很多朝廷重臣,几乎都是第一时间表达了对司马懿夺权的支持。这也是司马懿之所以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我们可以把这些重臣的行为理解为,是对曹爽施政行为的不满。但再经二十几年,朝廷上有势力有作为的人,几乎多数都已经倒向司马氏这一边,在中央朝廷很少有继续忠于曹氏的实力派人物了,这是为什么?司马氏从发动政变,到彻底把持政权,何以能如此迅速?

我们不妨先看看第二个历史场景,即魏晋禅代之际。后来司马炎篡位成功,身边当然有很多帮助他的人,其中有一位重要人物名叫陈骞。陈骞的父亲名字叫陈矫,陈矫做到曹魏的司徒,也就是宰相这一级别的官员。陈矫其实本来不姓陈,他姓刘,后来过继给他舅舅做儿子了,所以改姓陈。改姓陈以后,他又从本姓刘家娶了太太。按古人的礼法来讲,这是不允许的,古人叫同姓不婚。陈矫因为这个问题被人抓了把柄,在官场上遭弹劾、打压。

但是曹操爱才,说陈矫这个人非常有才华,你们不要因为这些小事情,老揪着小辫子不放。每当他该升官、该受提拔的时候,总有人出来说,他娶了本家人做老婆。曹操为了帮助陈矫平息舆论,专门下了一条教令,说这类事情要既往不咎,不许再拿出来说事了。但是曹操肯定没想到,他全力爱护的人才陈矫,到他儿子陈骞,就积极地投奔到别人阵营当中去,把他们曹家给卖了。这样的人物其实不止一个,钟繇的儿子钟会,贾逵的儿子贾充,都属于同一种类型。贾充还帮助司马昭刺杀了曹魏的一个小皇帝曹髦。

另外还有一个叫石苞的人物,这个人本来赶车打铁,生活在社会底层,也是因着有才,赶上了“唯才是举”的大好政策,逐步逐步成个人物了。司马昭去世的时候,大家都在讨论,按照什么礼节去葬他?按照臣礼安葬,司马家肯定是不甘心的,按照君礼落葬吧,事实上他生前还没称帝。结果石苞跑过来一哭,讲了一句话:“基业如此,而以人臣终乎?”于是“葬礼乃定”,最后是按皇帝的礼节下葬司马昭的。

为什么给大家看这些故事?透过嘉平政变、魏晋禅代,你看到什么?这些有能力有本事的人,或是他们自己,或是他们的二代,几乎很少有给曹魏做忠臣的。这是为什么?在才和德两个范畴中,忠诚属于哪个范畴?当然是属于品德的范畴。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唯才是举,不重品德,那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凭什么又要求这些被唯才是举举出来的人物拿出忠诚来呢?这就是唯才是举的负面效应,也是曹氏政权的悲剧。这一点,光看曹操生前看不出来,你会觉得唯才是举真的很成功。所以一旦你拉长历史眼光来看问题,把后来的嘉平政变、魏晋禅代一起看进去,结论就会不一样了。 xx3s7d0GwG2Zfpi1DtwssADdbRPZH+zDsRP/tP8Gsv4gBvj5Cyuu8ciG8u1x24e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