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火药和石壁的对决

恩格斯曾说,火炮击碎了封建城堡,埋葬了黑暗的中世纪。确实,火炮客观上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打开了一条通路。随着火炮的威力加大,要塞也不断升级进化,直到更加恐怖的炸药出现后,要塞才落败。

14世纪初期的火炮对高大的城堡无能为力,但15世纪后,火药蕴含的化学能量超过了传统投石器储存的机械能。攻城巨炮可以发射数百公斤的炮弹,其材质也从石料变为铸铁,能够轻易击碎中世纪的城墙了。1494年,法国国王查理八世(Charles Ⅷ)就率领其新式炮兵入侵意大利,将沿途中世纪样式的城堡和要塞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摧垮。

1487年绘制的罗得城地图,虽然比例和透视都有问题,但基本地形和主要标志性建筑均在图中有所体现

所有国家的军事工程师都在为寻找对抗这种可怕武器的良策而绞尽脑汁,其中尤以意大利设计师的贡献最大。可以说每一颗绝顶聪明的意大利脑袋,包括莱昂纳多·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马基雅维利等大师级人物都在冥思苦想新型要塞的方案,他们也是被打怕了!15世纪晚期到16世纪初,欧洲的要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对抗敌人的前哨站和桥头堡,罗得城在这一进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为了防止敌人攀爬,中世纪的城墙和塔楼往往十分高大,大大增加了敌军从下往上仰攻的难度。然而,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种塔楼成为火炮的绝佳目标。新式要塞将塔楼的高度一再降低,乃至几乎与城墙等高,虽然样子很不亮眼,其生存率却有显著改观。变矮的塔楼还有一个优点:若不幸被炮弹击中,碎落的石块不会如高塔那样对城墙和卫兵造成二次伤害。这是从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在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围攻战中,一座名为巴克塔提尼亚(Bactatinian)的塔楼被大炮轰垮后,帮助敌军摧毁了下方的矮墙,差点让土耳其人乘虚而入。与此同时,建造者开始加厚城墙,越厚越好;有时还在城墙外侧面铺上草皮。这么做可不是为了提高绿化率,而是因为柔软的表面能有效吸收炮弹的撞击力。

塔楼能够变矮,城墙却必须保持一定的高度,否则敌人直接平推就进来了,但高度和火炮命中率又是一对看似不可化解的矛盾。工程师的解决方案简单粗暴,那就是将整个要塞沉到地下!从地面看去,只能目视要塞一半的高度,剩下的一半都在水平面之下。这样,火炮能够直接命中的目标仅限于要塞上层,命中率也就大幅减少。为了达到如此效果,需要挖掘又宽又深的壕沟。当敌军步兵好不容易突破防守火炮进入壕沟后,面对的依然如中世纪那般高大的城墙。更可怕的是壕沟内也机关重重,总有一种方法杀死你。

正如文艺复兴发端于意大利,当时最先进的军事建筑学也非意大利莫属。15世纪晚期,棱堡出现在亚平宁半岛,弗朗西斯科·乔吉奥·马蒂尼(Francesco di Giorgio Martini)在1474年和1479年分别设计建造了萨索科尔瓦罗要塞(Sassocorvaro)和圣莱奥要塞(San Leo)。这两座早期文艺复兴式要塞的显著特征就是矮胖矮胖的圆形塔楼。这种新式的丑塔楼仅比城墙高一点儿,与中世纪瘦高瘦高的塔楼大相径庭。为了应对火炮威胁,方塔结构也演变为圆形。根据那个时代的火炮精度,炮弹很难垂直命中目标,除非中了头彩。如果对着塔楼瞄准,炮弹要么打飞,要么只能以某个斜角入射,圆塔显然比方塔能够避免更大的损害。圆塔最大的缺点是存在射击死角,于是工程师在塔楼前增加了一种箭头状的土木工事,其锐角对着来敌方向。这不仅能进一步降低炮弹伤害,还彻底解决了死角问题。这就是最初的棱堡。

医院骑士团后期在马耳他岛修建的蒂格涅尔堡,这张照片从壕沟外的缓斜坡上拍摄,要塞城墙大半沉入地下,主塔也只能目视一半高度,火炮可攻击的面积无疑大幅减少

如图所示,棱堡比之圆塔最大的改进便是消除了圆塔下阴影部分的射击盲区

圣莱奥要塞,圆形塔楼十分明显,但要塞主体还是四四方方,醒目高大,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要塞逐渐演化的历程

意大利境内不同时代的棱堡可以清楚显示军事建筑学的演化历程。萨索科尔瓦罗要塞的棱堡呈三角形,1483—1486年重建的奥斯蒂亚(Ostia)要塞为五边形棱堡。其进化速度可谓突飞猛进。此后,棱堡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著名工程师朱利亚诺·达·桑加洛(Giuliano da Sangallo)改造波焦因佩里亚莱要塞(Poggio Imperiale)时设计了多达10处的棱堡。1492年,朱利亚诺的兄弟安东尼奥·桑加洛(Antonio da Sangallo)改造了大名鼎鼎的圣天使堡(Castle of St Angel)。城堡四个角落远低于主塔高度的圆形塔楼被重建,每个塔楼前面还增加了又矮一截的七边形棱堡。1527年的“罗马之劫”中,克雷芒七世靠躲进圣天使堡才没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Charles V)的军队俘虏。

尽管罗得城不在意大利,为医院骑士团服务的工程师们则大多来自意大利。骑士团舍得花钱请专家,还不计成本,简直就是工程师最喜爱的“甲方”老板,所以罗得要塞几乎与意大利同步发展,有时还稍微领先。巴托利诺·德·卡斯蒂安(Bartholino de Castilion)自1502年上岛工作,不仅帮助了大团长,还参与了科斯岛要塞和博德鲁姆要塞的修建。1519—1521年,骑士团请来了马克西米利安皇帝(Maximilian I)的私人军事工程师巴西利奥·达拉·斯库拉(Basilio dalla Scuola)助阵。同时期,另一位专家马斯特罗·朱尼奥(Mastro Zuenio)也在罗得岛,后来他为利奥十世(Leo X)制作了一个十分精确的罗得城蜡质模型,展示了要塞进步的最新成果:五棱堡、半圆形外堡、壕沟的有顶通道、新式胸墙和火炮射击孔。值得一提的是,医院骑士团也培养了一些优秀工程师,亚历山大六世(AlexanderVI)就聘请过这些工程师到罗马参加圣天使堡的改造。由于圣天使堡的棱堡样式同罗得要塞很相似,直到今天还有人为到底谁模仿谁而争论不休。

罗马台伯河畔的圣天使堡,城堡的右下方可以清晰地看到圆形塔楼和七边形棱堡。城堡主建筑依然十分高大,不过整体已经变成了圆柱状 DSP3SXBpGKXPLveIOoQy5Ih4cz9jT2a9uMtyMnOnuN2rpeGkbnoDpQLJikEA1g5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