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教育要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教孩子先成人再成才

教育孩子对于每一个家庭而言,都至关重要。孩子的教育按照时间节点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如胎教阶段、婴幼儿教育阶段、儿童教育阶段、青少年教育阶段……每个阶段教育重点各不相同。但是,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到底要让孩子通过教育获得什么,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了。

先从教育的最开端说起吧,来看看胎教的问题。

现在很多家庭都非常重视胎教,这很好。其实胎教自古有之,而且胎教并非源自西方或国外,世界上最早的胎教就在中国。

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在妊娠期间,就表现得“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意思就是,太任怀孕时,眼睛不看邪恶的东西,耳朵不听淫乱的声音,嘴巴不说狂妄的话,这就是很好的胎教。不仅如此,太任还“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也就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放声大笑,即便独处也不懈怠放任,发怒时也不随便骂人。太任用礼教来约束自己的一举一动,就是为了能保证自己的言行对胎儿有好的影响。

那么太任的这些胎教,其目的是什么?很明显,她是希望孩子在自己的良好言行引导下,也会有良好的言行,有健全的人格。而事实证明,“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周文王智慧、才能皆非凡。

可见,教育孩子,目的、目标、方向一定要正确,再辅以有效的教育方法,那好的教育效果自然也就达成了。这是“人之初”的教育。

一个生命诞生后,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成长。什么叫成长?是变得有才吗?当然不是了,那只是成长中的一小部分罢了,而且还不是最重要的那部分。真正的成长,是成长为一个从身到心都健全的人。而家庭教育,就是为了要培养孩子成长为人格健全的人。

中国的文字是有智慧的文字,“教”这个字里同样蕴含着极大的教育智慧。“教”这个字是左右结构,拆解开来,左边是“孝”,右边是“文”,这样一左一右,就把教育的次第,也就是教育的先后顺序非常清楚地表现了出来。

教育的次第是什么?就是先教孩子学“孝”,再教他学“文”。孝,其实就是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重要体现;文,是才能、知识的重要体现。可见作为教育,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知识、才能都不能缺少。但今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好像只重在教“文”,而不教“孝”,那孩子能不出问题吗?想想看,如果我们辛辛苦苦地把孩子培养成了博士,但他对我们却没有半点孝心,那教育算不算是失败的呢?如果他再不好好工作,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我们的脸上还会有光彩吗?可见,没有“孝”做这个“文”的支撑,孩子也很难真正成人、成才。

换句话说,教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先成人再成才,次第不能乱。

《大学》中讲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万事万物都是根本,有枝末,也有开始,更有终了,知道先后次序,才会接近明了事物的规律,就离“道”不远了。而“教”这个字所透出来的信息就是教育的“道”所在。如果我们还跟孩子说“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其他事情你都不用去管”,那是我们的无知,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条单行线,若想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只有在孩童时期加强培养才有效用。年少时每个人都是一块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所染》中这样提醒我们,只有在孩童时期为孩子“染”上合适的“色”,未来他这块“丝”才可能有大用途,否则色尚且不正,又何来成大器之说?

而且《三字经》也提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如果其后没有为孩子创建正向的培养环境,没有对其实施正确的人格培养,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他的人格也就会逐渐定性,这个定性可是永久的,随着成长,也会“定”得越来越扎实,以至于就此延续一生。

当然也不是说,不会出现后期的改变,但这种改变毕竟太难了,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有时候指责某些人的不是时,我们不是也经常会说这样的话吗?

两相比较一下,尽管成“才”与成“人”都重要,但哪个更重要?我想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吧!而接下来也就是很显然的事情了,家庭教育就是培养孩子成人的第一站,同时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站。

一定有人会问,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为了让孩子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要开展怎样的教育?很简单,就是将孩子培养成“自然人”。

还是回归《三字经》中那句人人都会背的话,“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帮着孩子发扬这个“本善”,辅助他将自己的“本善”巩固下来,并引导他在更多的方面表现出“本善”。也就是让孩子能自然地将自己善良的天性表现出来,并让他能在这种天性的引导下自然地去成长为有德且有用的人才。

可能你会担心:“我的孩子只顾着培养善了,别的孩子都学了那么多知识,我们岂不是被落下的那一个?”只是因为没有学那么多知识,就一定会被落下吗?并不一定吧!好的品德与人格会促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他会更自动自发地去学习,而不用父母操心。相反,如果没有学到好的品德、人格,那么孩子未来多半也不会有好的进步。

况且,我们提倡重视孩子的成人教育,并不是否定他的成才教育。也就是说,不是“只顾着培养善”,而完全不管他的学习。否则,你的教育也就走了极端了。那样显然也是有问题的。

有一则新闻中讲了这样一件事:

一位姓杨的女士带着妹妹乘坐公交车。车行进途中,上来一位带着四五岁孩子的妈妈,杨女士好心起身让座给这对母女。很快,她带着妹妹下车了,但回家后却发现手机不见了。经过回忆,杨女士觉得手机可能是落在了公交车上,随即便去往公交公司调看了监控。

但监控中的一幕却让杨女士很心寒,手机果然是落在了座位上,还被那对接受让座的母女看见了,小女孩指着手机,显然是想要喊住杨女士,但那位妈妈却按住了孩子,没让她声张,而是让她坐在了手机上。等到公交车再开动的时候,妈妈才让小女孩将手机递了过来,并开始解锁动作。

杨女士的手机里存着诸多联系人的电话和信息,而且不久她就要举行婚礼了,这些重要的联系方式她也找不回来,所以着急万分。

也许这位妈妈也曾经教育过孩子,她要有出息,但是孩子眼下却学到了什么?可想而知,如果日后再遇到这类事情,这个小女孩多半也会学着母亲的处理方式去处理吧!也许这个孩子是正去往学习的路上,或者是刚结束学习回家,可即便她学了再多的知识,在人品道德这方面却被落下了,从长远来看,这也该算是一件令人唏嘘的事!

“成才”不必拘于年幼,有时候“少年得志大不幸”,而“大器晚成”也比比皆是。但“成人”却不行,某时某刻一旦有品行、人格错误没有得到导正,可能就会种下恶因,结出恶果。时间越久,受其影响就会越严重。

有的妈妈认为学的知识、技能很多,这些内容中总会也有道德元素在其中,所以学习的同时,德行、人格方面的内容应该也都学到了,毕竟每个人也是在成长的。但此言却真是“差矣”!为什么这么说?就好比是两个桶,一个桶是完整的,一个桶缺了一块,那么倒进同样多的水,完整的那个桶会一滴不漏,可缺了一块的桶,却是无论如何也装不满了。人格也是如此,拥有健全人格的人才会越学越多,才会越来越进步;不健全的人格会导致人从一开始就不认同那些正确的东西,即便学得再多,那些好的、善的、正确的在他眼里也不过是熟视无睹,又何来成长呢?

看看新闻中不断爆出的硕士生、博士生“高科技犯罪”事件,能说这些人没有才吗?知识水平越高的人,若道德底蕴有问题,那才越危险。

可反过来看,人们称赞的又是什么?虽然知识水平不高但却拾金不昧、舍己救人,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却懂得与人为善……可见,那些善的、美的、好的品德,那些拥有这些美德的人,才更为人们所推崇,先“成人”的人,德便是其一生最重要的财富。

当然,在好的德与人格的基础上,再有才就更好了,这也是每个人应该完善自己的方向。所以,我们要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

《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处世,该像天一样力求自我进步,要表现得刚毅坚卓、图强不息;也要像地一样厚实和顺,增益美德,以容载万物。孩子一路成长,我们应该懂得先要鼓励他在哪些方面自强,也要懂得应该先增益他的哪种财富。家庭教育作为最初的教育环境与载体,一定要帮孩子打开正确的人生大门!

教育启示

人格培养是一瞬间的事,因为扎根只要一瞬间,好的开始自然会引发好的发展。但同时,人格培养也可以说是一辈子的事,不论何时都要想着去巩固,否则就会因“习”而“远”。孩童时期的基础显然最重要,只有基础打好了,未来成人,他才会知道该如何去保持自己最初的那个善性。所以,最初的“成人”教育,一定不能松懈才是! cWBdnhRJdl+ULQBkeqh6wT9M31DQvFZNKdYWe/YkAZ6A6BJzWgXErIEvOeBOBU3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