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反思比推责重要,教孩子时刻懂得反省自己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是一位妈妈的亲身经历,她这样自述:

1岁半的女儿虽然早已经会走路了,但明显还没有掌握更好的平衡,所以她也就经常出现磕磕碰碰。有时候是撞到物体,有时候则是会撞到人。

有一次,女儿在家里来回快走着玩,一个不小心,脑袋又撞到了饭桌角,许是撞得狠了,女儿觉得很疼,她吭哧着,似哭非哭地跑到我面前,小手指着桌角,嘴里一声:“嗯!”那意思就是在告诉我,那个桌子角又碰到她的头了,在她的意识里,那个桌子角就是让她疼的罪魁祸首,是不好的存在。

我给她揉了揉额头,看着她很认真地说:“撞了头,很疼。但是桌子是没错的,因为桌子好好地站在这里,没有动过,你自己,可以走得更稳一些,也可以绕开桌子走,或者,捂着自己的头从这里过去,不要抱怨桌子。”我连说带比画着,把自己的意思尽量表达完整,还给她做了几次示范。

女儿眨巴着眼睛,1岁半的孩子,我坚信她是能听懂的。因为,在以后的日子里,女儿走来走去的时候,果然绕开了桌子角,而如果不得已需要走近的时候,她会伸出小手捂着脑袋,虽然她的胳膊很短,还够不到脑袋顶,可她还是会伸手捂着。而另一个事实就是,她果然没有再在这个位置碰过头。

在我看来,她应该是明白了我的意思,从她的行为就能感受得到,我觉得很开心。因为我希望女儿能意识到,如果出了问题,找找自己的原因,时刻反省自己,要比指责别人更让自己愉快得多。我毫不怀疑,如果我当时也顺着她的意思去“指责”桌子,那么下次,她一定还会撞上去,而且会更疼,一个恶性循环也会就此形成。

不要怀疑1岁半的孩子怎么可能会听得懂那么复杂的一长段话,其实孩子的理解能力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如果那么小的孩子都能意识到,改变自我要比指责他人更让自己舒服,那对于再大一些的孩子,对于已经有了自我思考和辨别能力的孩子来说,培养他学会自我反省应该也会更容易些。

也的确如前面这位妈妈所说,反省自我要比指责他人更让自己感到舒服,因为反省自我是一个纠正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一个让自己蜕变完善的过程显然更让人感到愉快。而指责他人就不一样了,指责就意味着对对方身上缺点的关注,只看到了对方的错,只是逞了一时口舌之快,或者只是一时占了所谓的理,可到头来自己的问题还是问题,下次再遇到类似事情,出错的概率也会增大,明显得不偿失。

所以,当孩子再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教他学会“律己”,以此来避免他驾轻就熟地去“推责”,越早学会自我反省的孩子,成长得也就越快、越优秀。

·用中立的态度去应对孩子的问题。

不管谁对谁错,我们只能是站在中立的角度,可以听孩子讲述事情的经过,但不要加入偏向的感情色彩,尤其是不要仗着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就直接妄下结论,否则要么是让孩子变得更加“推责”,要么就是导致孩子变得不愿意“律己”。

用中立的态度就意味着我们不能对孩子的问题太指手画脚,就算意识到了谁对谁错,也不要直接就给出结论,毕竟这时候的孩子可是有他自己的判断的,所以只要我们不偏向,就总能引导孩子自己意识到问题。

·别用指责去应对孩子对他人的指责。

有时候孩子对他人的指责很明显,那么我们怎么办?去指责他吗?去说“你怎么能这样说人家?你自己又能好到哪儿去?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也好好反省一下”吗?这样的说法一定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受了委屈。

孩子指责他人,也不是全无道理的,我们听听就好,表现出来的态度应该是“嗯,是,我在听你说话”,这会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的话的关注。我们的平静也能换来孩子对更多信息的描述,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判断这件事的是非。

·将孩子的注意力拉到他自己的表现上。

“吾日三省吾身”,要求的就是我们要时常记得反省自己。所以试试引导孩子从头思考自己的表现:

“你是怎么做的?”

“你是怎么想的?”

“你的决定是什么?”

……

以此将孩子的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他也就能更快发现自己的问题。

孩子都是有羞耻心的,意识到自己也有问题之后,他会将时间花在自己的问题上,也就不会再多考虑别人怎么办了。

这里对我们的态度还是有要求的,一定不要随便指责孩子的问题,他自己说出来,自己去思考,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才是反省,我们可以提醒,可以引导,可以建议,可以给出意见,但训斥就免了吧!给孩子留个面子,他也会更识趣。

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如果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怎么办?没关系,那就继续引导,也可以直接告诉他“我觉得你这样不对呢”,这时他应该也会开始关注自己哪里不对了。

·教孩子应对“真不是自己错”的时刻。

也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孩子真的没有错,真的就只是对方找了茬。孩子没有错,这种反省还有必要吗?当然有!这时候不要夸大孩子受了委屈这个事实,可以体谅他受委屈的心情,可以告诉他“你没有做错,这很好”,但我们也同样不能随意指责对方,否则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终于有理了。其实只要让孩子意识到对方的错误就好,告诉他“他那样做是不对的,你以后也要注意”。这就足够孩子学会分辨这一是非了。

教育启示

懂得时刻反省自我的孩子,会在遇到问题时以更快的速度稳定自我情绪,而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的问题,并尽快纠正,以提升自我。反省也是一种美德,不总是指责他人的人,也更容易获得周围人的亲近。不用担心孩子总是反省自己会吃亏,因为自我得到不断提升的孩子,总会因为美德而获得更多人的喜爱与青睐,也会遇到更多的机遇。 yDrn8osnMABBxWcSy5luWgQvnxE+R3qu1PUjLWPI7YTrhpAUT6KhWul/VuioEkh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