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艺术教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艺术教育成了很多家庭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当然不是说艺术教育本身有什么问题,让孩子接触艺术教育从理论上讲是应该的,而且也是必需的。

就现在来说,艺术教育包括两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为了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而进行的各种理论、实践教育;第二个内容则是更广义一些的艺术教育,是为了普及艺术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培养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赏析能力,以提升审美修养、培养健全的审美心理而进行的教育。

虽然不排除有的孩子的确从小就有艺术天分,接受艺术培养是为了让天分发展得更好,但绝大多数普通家庭中对孩子开展的艺术教育,都是第二种内容。孩子参加美术兴趣班、音乐兴趣班、舞蹈兴趣班,每到周末或者每个星期的固定时间,都会带着应用之物奔赴各种“艺术教育场所”,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艺术教育”收获些什么。

但到底期望孩子能收获什么呢?一些爸爸妈妈对于孩子接受“艺术教育”这件事都抱有这样一种态度:“多学点儿东西没坏处,将来要是能考个级,拿个证什么的,对上学就业都有好处。”他们更关心艺术教育所能带来的更现实的利益,却很少考虑让孩子接受艺术教育的真正初衷,更有甚者,认为孩子要学什么,就得学得多么多么出色,成不了画家、音乐家、舞蹈家,都对不起自己给他交的学费。

在父母强烈的功利心之下,孩子在艺术方面的学习又怎么能真的有成效呢?让孩子接受艺术教育是没问题的,但是这个艺术教育一定要“适当”,走马观花、一知半解抑或浅尝辄止的艺术教育熏陶当然是不行,可精益求精、旨在登峰造极的艺术教育追求也会让孩子失去对艺术的美好感觉。

那么,怎样才算适当呢?这个度到底应该如何把握呢?

·不妨先顺应孩子的喜好。

孩子总会对艺术类的内容感兴趣的,毕竟他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绘画敏感期、音乐敏感期,在这些时间里,他会在绘画或者音乐方面有特别的表现。这时,不妨多在生活中增加一些与之相关的内容,满足他敏感期的需求。

同时,还要关注一下孩子格外喜欢什么,在他格外喜欢的内容上,可以多下点儿功夫。鼓励孩子多下功夫,就是允许他在喜欢的内容上多投入精力;而我们自己也要多下点儿功夫,也要了解这方面的内容,知道该帮助孩子怎样去更好地接触艺术。

·多注重艺术的内涵而不是形式。

很多人打着艺术教育的旗号,让孩子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辅导班,虽然不能说这样的做法是错的,但多少都有些太过于强调形式了。

看到孩子学习结束,爸爸妈妈总是会问孩子“今天学了什么”,知道孩子会画了或者会唱了就会很高兴,但如果孩子说“妈妈,今天我看到了一幅非常好看的画”,或者说“爸爸,今天我听的那首曲子太美了”,很多爸爸妈妈就会觉得孩子这一次去听课浪费了时间。

其实艺术原本就是要靠体会、揣摩然后欣赏的,孩子能发现一幅画的美,能感受一首曲子的动听,这就是他在艺术方面的一个小进步,至于说有没有学会画、学会唱,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不能搞错了让孩子去参加艺术兴趣班的目的,孩子只有先感兴趣,先有了一定的艺术修养,然后才可能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绝对不是一上来就直接去学习各种理论,去模仿各种内容,久了就会让这种学习变得机械,只不过是另一种变相的学习罢了,孩子怎么可能会从中体会到艺术的内涵?

·试试先从潜移默化开始。

其实艺术教育的进行完全可以很随意,平时生活中不如就多准备一些好看的画、好听的音乐、有内涵的书。有机会的话,也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去多看看展览,多听听音乐会、歌会,多去书店,在艺术类别的区域里多转一转。平时看电视也是一样,如果有讲与艺术有关的内容,不如多停留一会儿,偶尔跟孩子提一两句,激发一下他的兴趣。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最能引发孩子的兴趣,他不会觉得是必须要学的东西,所以会很放松,而这种放松状态下所产生的“喜欢”这种情绪,才是他对艺术发自真心的喜欢。

在这样的“喜欢”之下再去引导他多学习与艺术相关的内容,他自己也更愿意,学习起来也会更轻松,也更容易出成绩。

·拒绝“功利思想”。

如前所说,很多人认为孩子学习艺术都应该有目的。尤其是一些带有功利思想的人,认为孩子假如通过艺术学习能在某些方面获得社会的承认,那么孩子未来的路也会更宽广一些,而且由此获得的声誉也会给全家人增光。

这样的想法对成年人是有用的,获得社会的承认,权力、财富、尊严、地位可能都会紧随而来。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他也受到了这样的引导,那么他可能就会错误地将艺术培养与功利挂钩,带着这样的心情,孩子再学习艺术时就会只注意怎样的学习能让他获利,反倒再也无法触及艺术的精髓了。

教育启示

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其最基本的目的就是提升他的内涵,并不是要求孩子一定要达到某个高度。所以说,要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艺术教育,生活才是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的最佳场所,而适当的艺术教育才能让他体会到艺术的魅力。绝对不要将艺术教育变成变相的强迫式教育,否则孩子可能反倒与艺术无缘。 vrAXm7ZIq3z32eMeGfDlAd/y0t3kQXbufj534nwxQDc7rn/q5RcGoXzb3FzjHfT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