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每课一趣”旨在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感到“学习原来如此有趣”的话,那么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里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的征解题,就是为了激发学生主动迎接挑战的进取精神。
征解题可以是课本问题的拔高,可以是身边的精彩学科问题,也可以是切合时宜的学科趣题。多数学生对每日一题很感兴趣,哪天没出征解题,学生就“若有所失”。征解题也可以由学生提供,经教师简单评判或修改后署上学生名字公布。
·课本问题的“拔高”
课本问题包括课本例题和课本习题,这些题目都是经过课程和教材专家的精心挑选、反复比较才确定下来的,往往有较深刻的学科背景或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每日一题”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解答,还应与学科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让“每日一题”充分发挥其教学效应。
·身边的精彩数学问题
“每日一题”一定不要变得“面目狰狞”。以数学为例,学生之所以“不讨厌数学而讨厌数学题”,是因为我们让数学题“面目狰狞”。
其实,我们身边就有许多精彩的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只要用心发掘,就一定能给学生“不讨厌”的数学问题。比如,象棋盘中就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有一天的“每日一题”,我出了一道象棋题:
马跳9步能跳回原位吗?(如图7所示)
图7
不少学生回家拿着棋盘研究,奇怪,马无论怎么跳都跳不回原来的位置。
为什么马跳9步跳不回原位呢?
我们可以在棋盘上建立直角坐标系,并设这只马所在的位置P的坐标为(x 0 ,y 0 ),那么,马跳一步后的位置的坐标应为 ,这里的x 1 和y 1 只可能是1、-1、2、-2这四个数中的一个(想一想,为什么)。
同样,跳第2步后,马的位置的坐标应为 ,这里的x 2 和y 2 也只可能是1、-1、2、-2这四个数中的一个……马跳9步后位置的坐标为 。如果这时马又回到原位置(x 0 ,y 0 ),那么有:
也即。两式相加,有:
也即
两式相加,有:
由于上式子中18个数都只能取1、-1、2、-2,而且每一次跳的两个坐标之和不能为2和-2,因此,x 1 +y 1 ,x 2 +y 2 ,…,x 9 +y 9 这9个数只能取1、-1、3、-3。
但是不论怎样取法,由于奇数个奇数相加为奇数,所以这样取出的9个数等于0是不可能的。所以马跳9步不可能回到原位。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还可以知道:不仅马跳9步不可能回到原位,只要是这只马跳奇数步,都不可能回到原位。如果这只马跳了几步后回到了原位,那么它跳的步数必定是偶数。
这就是身边的精彩数学问题。这样的“每日一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甚至连一些学生家长也乐此不疲地加入解题的队伍中。
·切合时宜的数学趣题
所谓“切合时宜”,就是“每日一题”的背景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时代潮流、季节特征或学生生活。切合时宜的学科趣题,学生很感兴趣,做起题来也就兴趣盎然了。
香港回归日,恰好是我的一位好朋友的生日。几位好友,找一酒家,一边看着电视里的滚动报道,一边点上蜡烛兴高采烈地为朋友祝福生日。
酒店经理也来助兴,问朋友多大了。朋友风趣地回答:“我出生年份的数字之和就是我的年龄。”经理说:“这我算不出,还是请教数学老师吧。”我当然知道朋友多大岁数,我将这个问题作为“每日一题”让学生“算一算”。具体解答如下:香港回归日是1997年7月1日,朋友应该是20世纪出生的人,设朋友出生于19xy年,则
由此得:11x+2y=87,即 ,要注意到0≤x≤9,0≤y≤9,且x、y都是整数,将y可取的整数值逐一代入,可知只有当y=5时,x可取整数值7。
算出来啦!朋友出生于1975年7月1日,香港回归日他刚好22岁。
·学科竞赛题的弱化
学科竞赛题往往有较深刻的理论背景和一定的解题难度,其解法独特、构思巧妙,不宜让大多数学生涉及。但作为“每日一题”的选题,可以考虑将学科竞赛题弱化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解答。弱化的方法有: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多元问题“少元”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含参问题数字化,将高维问题低维化,等等。
·学生提供的学科问题
“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应开诚布公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失或不足,经常向学生学习。
陶行知说:“你要教你的学生教你怎样去教他。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可见,向学生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我写的《来自学生的巧解妙证》一文,就列举了多个学生解数学题比我高明的案例。
数学教学如此,“每日一题”亦然。“每日一题”欢迎学生供题。
学生要供题,就要多涉猎数学书籍或科普书籍,就要研究颇具挑战的数学题,有时还要适当地将问题进行变式,学生的这种研习是一种“我要研习”的主动行为,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一种苦役。“我要研习”,是一种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