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去精英化的乡村建设

人在两手空空的时候,出于事业需要往往得四方杂处、八面太极,但我也深知“人怕出名猪怕壮”的道理。我从小是个安安静静的读书人,本来没打算做这么多事情,更不愿意突出个人。如果一个事业的成败只系于某个人,那么这是很危险的趋势,从治理理论的角度说,这个人必须开除,否则这个事业很难可持续。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有非常明确的群体意识,几十年来我们动员这么多青年学生下乡做“三农”工作,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考虑:这不是哪个人的事情,而是大众的事情!

最近,我在一次演讲中说过,乡村建设最大的特点就是“去精英化”。我跟身边很多人讲,我们这一辈人经历了很多波折甚至苦难,只有不到5%的人奋斗出来了,有的人考上大学、出国,有的人成为企业家,还有的人成为社会的精英……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忘了身边95%的人。大多数我同辈的知青,经历过一起上山下乡,一起搞群众运动,后来一起回城成为待业青年,最后一起下岗,现在成为低收入人群,这些人是95%。不能因为我们这代人中有5%奋斗出来了,就把周围的95%忘了!

宽泛地说,95%的人也包括大量没有从农村出来的人。

所以,从我个人来说,要实现一个“去精英化”的社会实践,就是“没工夫叹息”,甚至没工夫琢磨,因为永远觉得跟不上身边的人,永远觉得学习不够,那就永远在奋斗着。

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有这么一种自觉地“去精英化”的思维,就是不能忘记当年我身边95%的人,它使我一直不愿意跟着占5%的精英的主流思想走。因为在精英的主流思想中,很容易产生这样的认同,即这个世界所产生的财富,主要是精英群体带着社会向前奋进所形成的收益,当然应该由精英占有,并且由精英来分配,所以精英认为,一次分配应该体现精英贡献,再通过二次分配来扶助弱势群体,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安排。

这个观点在主流中确实很有市场,但我不这么看。虽然我是奋斗出来了,但难道只有这种方式吗?难道没有其他相对来讲更为公正的方式吗?难道一定要把95%的人应该享受的那部分先由精英来独占,然后再做二次分配吗?我不觉得那是一个必须认同的思路,所以我们主张大众民主,主张多元共生的社会,主张可持续发展,主张人类的生活、生计与生态“三生合一”的生态文明。这样的声音就变成了不同于现在主流的另类主张。

因此,我也把乡村建设认同为一种“去激进化”,其中包括很多对于古老文明的继承,比如我认为必须“三省吾身”,也必须相信“阴阳之为道也”,相信“上善若水”。当人一旦自觉地要“去精英化”的时候,就会把古人的传统智慧继承过来,自然而然地也就变成相对比较认同生态环境可持续包容性发展的思想。

因之,我经常总结说我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信邪!如果信邪,那么善就会大打折扣;不信邪才能做到上善若水,才能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就会在一点一滴中体现。

也因此,对于青年人的下乡,我们向来不主张用精英化的思维来做成王败寇的判断。如果有人当面批评,我也笑眯眯地照单全收,不做任何解释。

至此,如果要用一句话结束,无外乎是当年讲的“世界是我们的,做事靠大家来”。 /ZXbiITPgAS4+p9OH+BZ7XGgCqnlD3/2HIrPk0FkOqjFURfHzKsa/WynRw7iFye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