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1.2 |

一位大学生的十年“下乡记”

人才计划二期 刘良

曾经有个朋友问我: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你坚持做了十年的乡建工作?我当时一愣,以前从没想过,会用十年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情。当时我略带自黑地回答她:“好像除了做乡建之外,其他的我也不专业呢。”是啊,这也许可以解释成带引号的“专业”。但十年来自己做的事也不太专业,从北方的农村,到南方的农村;从西部大石山区,到苏南鱼米之乡;从做项目,到财务、行政、人事、传播……只要有需要都去,只要有需要都做。

十年,或许因为情怀,或许因为习惯,或许已成为生活方式。以乡村为坐标,是十余年来的守望,为乡村、为农人,也为自己,心安于此,成长于斯。 j28tVfuHVDoLIjpDnXXjqlmx3ZtCFIGFnapuGt7WEEJK1gv1rFM2xkTC26Pk1eQb



向左公务员,向右乡村

将时钟拨回到2006年,那时我正好大学毕业,处在一个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既有对未来无限的憧憬,也因前路漫漫而感到迷茫,但更多的是随着大流走一步看一步。那时候考公务员进体制绝对是热门,父母和家人也是这样期望的,于是连续报考了国考、家乡所在的江西省考、学校所在的贵州省考,笔试成绩都还可以,但最后还是没有结果。于是我只得做次优选择,报考了贵州的“特岗教师计划”,需要到农村地区的乡镇中小学做三年的老师,但至少算是一个稳定的,而且是有编制的、体制内的工作。

我的祖父和外公是老师,父母也是老师,就在我感慨要继承“家业”的时候,大学同学推荐我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农村人才培养计划”(简称“人才计划”),有去北京学习的机会,需要在农村实习一到两年,还可以见到很多著名的学者,如“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老师,最早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李昌平老师,他们曾经来我们大学做过演讲,那时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震撼。因为自己学的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总觉得大学四年学得不够,于是报名参加了这个实习生计划,正好可以去学习和进修。最后,在当乡村教师和乡村志愿者之间,我选择了后者,带着些许浪漫的想象,做了一个暂时性的选择。

2007年1月,在我参加人才计划的半年之后,我又选择考江西省公务员,还是希望能如家人所愿,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这次考试笔试成绩还不错,而且招的人多,但要去面试的时候,我正好参与了中心在江西兴国为期一年半的扶贫项目的前期调研,中心也有意让我接着参与后面的执行,于是,我又一次面临选择。这次选择算是天意吧,我借了同事一个乾隆通宝,以抛硬币的方式决定:汉字朝上就留在中心不去面试;满文朝上就回去面试,可能成为公务员。结果汉字朝上,我留下了,做着乡村建设这份事业,一干就是十年。

这就是我选择的初心:有理想,但不坚定;有学习的愿望,也有些许浮躁;有慕名而去的虚荣,也有脚踏实地的坚持。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也或许是适合自己的道路,所以一直走到今天。 j28tVfuHVDoLIjpDnXXjqlmx3ZtCFIGFnapuGt7WEEJK1gv1rFM2xkTC26Pk1eQ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