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代序
“发展悖论”与“发展要素”
——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发展

本文试图在新的事实(包括中美经贸争端)的基础上,对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一些梳理与扩充,并用这些原理来说明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发展”是“落后国家的较快增长”

首先,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似乎一直没有说清楚的一个问题是: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的差别是什么?为什么有了一套增长理论,还要有一套发展经济学理论?它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打开每一本发展经济学的教科书,前言都要讨论这个问题,但似乎都没有说清楚。有的人说,增长理论只涉及GDP增长,发展经济学还要有制度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等。但是,现在的增长理论已经把制度改革、制度效率的提高,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了,已经不是过去理论中仅仅讨论劳动和资本这两个要素了,这样一来,二者的区别不就消失了吗?至于说到社会和文化的进步,它们从来与经济增长相关,但从来是社会学和人文学科研究的专题,经济发展理论不可能包罗万象,包涵一切与“人的发展”相关的问题,也不应该“入侵”到别的学科领域“包打天下”。

发展经济学究竟与增长理论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发展经济学的特殊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

这几十年,我国经济在发展,我们都身在其中,我们研究经济的发展,深刻体会到“发展”这个概念的特殊含义。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发展是落后国家的增长!发展经济学所研究的特殊对象,就是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所有国家的经济增长,有其共性,比如都需要劳动,需要资本,需要技术进步和制度改进。但是,落后国家,处处落后,要什么没什么,有劳动力缺少教育,收入低资本少,技术落后缺乏创新能力,体制上存在许多缺陷,不会管理企业和开拓市场,但是,你还得增长,还得在已经被发达国家占领、“瓜分”了的世界市场上“挤出”一个份额。而且,你还要增长得比发达国家更快,因为只有你的增长速度比它高,你才能够缩小差距、实现追赶,你才能够实现“趋同”。如果美国每年人均收入增长3%,你也增长3%,你永远不能缩小距离,你就 只有增长,而没有发展 !这就是发展经济学要研究的“ 发展的悖论 ”: 你处处落后,还要比发达国家增长得快 !。

另一个只是增长而不是发展的情况是,200年前英国的经济水平可能还不如我们现在高,但是那个时候英国不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不是“发展”的问题,因为没有比它更先进、更强大的对手和竞争者。而我们今天要面临的问题是在世界市场已经被大国,被跨国公司所占领的情况下,你要挤进去,要追赶,要逐步接近前沿,要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时候你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今天遇到的中美贸易战的问题,遇到的华为的问题。这就是发展的特殊问题,也就是发展的特殊的难处,也是“发展的悖论”的一个内容。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发展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问题,就是研究在发达国家已经占领市场的前提下,落后国家怎么能够增长的问题。这就是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我们今天可以进一步地看到,发展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开始的时候是你因为处处落后难以实现持续的增长,然后,你发展起来了,有了一定的实力,你又会遇到新的难题:除了继续存在来自强大对手的竞争之外,发达国家还可能会动用非经济手段,动用国家机器,来“打圧”你的企业,抑制你的发展,对你进行技术封锁,与你打贸易战、技术战,尽管还不是真正的军事战争。

只有在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关系中,才能理解所谓的“发展问题”。只有在这种国际关系背景下落后国家如何实现增长的问题,才算是“发展经济学的问题”。只讲一国自己,就只是增长理论的内容。

二、“增长的要素”

发展经济学与增长理论的区别就是:增长理论是“一般理论”,它研究任何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经济增长,都无一例外需要拥有哪些“增长的要素”;而发展经济学是一个“特殊理论”,即在一般理论的基础上,特别地研究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这一节我们就先深入地分析一下“增长的要素”,从这个角度来看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差别。下一节我们再在此基础上,研究落后国家如何发展,如何利用好“发展的要素”。

最近几十年,增长理论本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增长的要素已经由最初大家知道的劳动和资本,发展到把技术进步、制度进步都作为增长的要素。最初,生产函数、增长模型当中只有两个要素,即劳动和资本(转化了的物质资源)。后来,人们开始用技术进步来解释计量模型中无法被劳动和资本所解释的“残值”,即“全要素生产力”。再后来,随着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现实中制度改进导致效率提高的认识的深化,越来越多的理论已经把制度分析纳入了主流的经济增长问题的分析。因此,现在研究增长理论已经不是两个生产要素了,可以说是四个“增长要素”。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现在研究增长和研究落后国家的发展,我们的眼界要超出劳动和资本本身,不仅仅是人口和储蓄导致增长,资本积累导致增长,而且更加关注的是技术进步,关注的是制度的改革,这也是我们这些年正在做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看,落后国家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就在于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落后国家可能是劳动力人数不少,但是教育水平较低,算下来“人力资本”并不多;落后国家收入低,资本积累的水平就低,也就是“没钱”。更重要的还在于科学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上的差别,在于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的差别。总之,前面所说的“处处落后”这句话的含义,就在于落后国家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在增长要素结构的落后,优质要素相对较少。收入水平低,产业结构落后,只是表面现象,“要素结构”落后,才是最深层次的原因。

发达国家往往在增长要素的四个方面都处在领先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在这四个方面都处于不利的地位。我们40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仍然在技术上有我们的弱处,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效率仍然不高。从最近中美贸易战,美国打压华为等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我们科技创新仍处在追赶的过程中,许多关键技术还较落后,才容易被发达国家“卡脖子”,这仍然是我们的弱项。体制改了40年,但是仍然有很多要改的东西,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还是不充分、不健全,经济效率仍然较低。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最关键的还是怎么深化体制改革,真正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长理论基本的东西说明了我们的差距所在。发展中国家,就是要看到这些差距,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制定我们的发展战略,从落后国家的角度来思考增长的问题,认真思考我们如何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和吸引人才;思考如何发展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有效利用资本;思考如何发展基础科学研究和底层技术研究,如何形成科技创新的能力和体制机制;思考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持续发展,别人想扼制也扼制不住我们的持续增长。

这里需要再强调一下的是要素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问题。过去人们知道GDP只是一个表面的指标,所以需要更多关注经济结构,较好的经济结构才会产生价值较高的收入。但是, 有什么样的经济结构,取决于有什么样的要素结构 ,或者说就是“要素禀赋结构”(禀赋在这里的意思是到今天为止你有的东西),包括技术的水平、体制的效率、人力资本的结构以及资本积累的水平。要想有更好的、更高级的经济结构,你需要去努力发展和增长那些优质的要素,去改善这些要素结构,你才能够真正获得持久的增长,而不是像“大跃进”那样以为只要大炼钢铁,有了一个经济结构的飞跃,就可以成为强国,可以“超英赶美”了。由于要素结构没有变化,这种赶超的结果只能是浪费了大量资源,并不能真正改变经济结构。基础性的要素结构没有改变,经济结构人为地发生短期的改变,最终是不可持久的。20世纪50年代的现象是大炼钢铁、重工业赶超,最近这些年的现象是“提升服务业比重”、唱衰制造业,都是同一类型的问题。

三、“发展要素”:用好相对优势

处处落后,还要更快地增长,发展中国家怎么办?在要素结构的问题上处处落后,就需要寻找一些“发展的要素”,即一些可以在某些领域里获得竞争力的“相对优势”,实现经济增长的起步,并一步一步地改善增长要素的结构,实现持续的增长。

所谓的“发展要素”简单归纳起来是三点:

第一,比较优势。劳动力便宜,就可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获得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竞争优势,为落后国家挣得“第一桶金”。第二,后发优势。后发优势讲的是作为后来者可以通过花钱引进受专利保护的技术,缩短研发的进程;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利用前人所积累的很多不受或已经不再受专利保护的大量的技术和知识,包括社会科学和管理学的知识,来加速我们的发展;我们可以学到别人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经验与教训,我们可以少走弯路,节省试错成本,可以走捷径,等等。

第三,一个相对比较小的优势就是“本土优势”,指的是在世界市场一部分的本国市场,本土的企业、本土的竞争者在一定时期有一定的信息与文化优势。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这个相对优势的确存在,但起的作用不是很大。相对优势当中最重要的还是前面所说的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

在这两个主要的相对优势中,哪个更重要?一些学者反复强调的是比较优势,打开任何一门发展经济教科书首先讲的也是比较优势,客观上说一个落后国家在一开始也就只是有廉价劳动力这一个发展要素。但是,如果只有这个要素来支撑增长,增长不会持续,也解释不了像中国这样的40年的持续增长。中国还是人口大国,我们30年左右遇到了劳动力短缺(当然我们有我们的特殊问题导致农民工在城市住不下早早就退出了劳动供给),其他人口小国用不了几年劳动力就会用光,还怎么发展?现实中,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是因为仅仅发挥了比较优势,没过多久,经济就出现了停滞,经济增长就没能实现一个长期持续增长而真正缩小差距的过程。

要解释中国最近这20多年的持续增长,最重要的已经不是比较优势,而是“后发优势”。因为后面的20年里我们看到的已经不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而是看到各行各业的发展,看到了技术的进步,看到了高新科技产业的产生与发展。这里就要注意到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的差别。比较优势是较低的劳动成本产生的竞争力。但有这种竞争力的只能是在一部分产业当中,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当中,而且只是在比较低端的、不需要很高技能组装与服务环节上。而后发优势不一样。它的本质是以较低的学习成本和试错成本,缩短差距,它可以发生在所有的领域、所有的产业当中,使得经济取得全面的增长,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而且它不仅在生产活动中存在,在诸如制度改进等这些领域里存在着。作为后来者,通过在开放的过程当中,学习、模仿、引进、吸收,使知识和技术的增长可以更快地接近技术的前沿。中国40年高增长,后来这20年,应该说我们越来越多的是依靠这个后发优势。

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罗默(Paul Romer),强调的是知识创造知识,知识的“外溢效应”。他们用这个来解释发达国家为什么还能够增长,叫作“内生增长理论”(endorgenous growth)。我们也可以借用这个理论来解释我们的发展,用“知识外溢”这个概念思考后发优势,那就是:后发优势就是通过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化;通过国际交流,得以把发达国家的知识“外溢”到你这个地方来,外溢到落后国家的经济当中;通过学习和模仿,我们可以尽快掌握人类已有的一些知识,取得比较快的进步。

这里我用“模仿”这个词。讨论后发优势,离不开这个词。问题在于,发展中国家模仿不丢人!现在有人把我们的技术进步都归结为偷窃,这是无理取闹。我们当然不否定落后国家总会有一些违反知识产权的事情,但是一方面中国每年花300多亿美元买知识产权,加速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我们学习、模仿大量的不受或已经不受知识产权保护(off-patent)的那些知识,这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中国做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就是:我们很早就实现了大规模、全方位的开放,让世界上各种先进的知识得以“外溢”到我们这里来!我们很早就开始引进外资,它们带来的不仅是资本,更重要的是知识,包括技术和管理的知识,尽管它们谁都不会“被强迫转移”核心技术。我们很早就开始派留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都是学习的过程。后面我们这些年的发展就得益于这种在开放与交流中迅速增长起来的知识!是开放与交流,使得发达国家大量的知识存量得以外溢到我们这里来。对发达国家来讲,知识存量产生知识增量,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一部分知识存量转移到其他国家去,也是一种“知识外溢”,因为它是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增量!

回到现实中来,以上的分析说明,我们过去恰恰是做对了!包括我们的全方位开放,包括引进外资,包括我们的学习交流,有了这些,才有这40年的持续增长。而现在美国人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知识外溢的“通道”都封锁起来。现在中国学者谁能去美国访问、去哪个部门都成了问题;中国学生能到美国学习什么专业现在也成了问题,据说麻省理工学院2019年一个中国学生都没招,就是想断掉知识交流的通道。美国人看到了这个问题所在,并在这里做文章来抑制我们的发展,这恰恰说明“后发优势”是多么重要!

最近发生的这些事件、我们经历的这些历史,都给了我们新的资料,让我们认识到了发展的困难,认识到了未来发展的历程,也使我们得以更加清晰地分析发展经济学的逻辑。

概括地说,落后国家的发展都要经历这么几个阶段:第一,纯粹依靠比较优势;第二,进入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同时起作用的时期,这里的前提是你要在一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在第一阶段的时候,就要开始对外开放,学习模仿,主动地受益于“知识外溢”,假以时日,才能在后面的阶段上接续起来,支撑发展;第三阶段,继续学习模仿,同时也到了加大自主创新的阶段了;我们现在就到了这个阶段,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也迫使我们必须进入自主创新的阶段了。再高的一个阶段,是成为世界创新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希望我们作为后来者能够维护这样一个体系,就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体系,不可能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所有的东西都做,都要合作、互利,大家专业分工、互通有无,在一个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可以实现更有效率的发展。当然了,那个对我们来说还是后话,我们现在是处在第三阶段的开始,我们在许多领域里仍然落后,仍然在基础科学和底层技术上走在后面,仍然要努力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但我们的确也到了自主创新的阶段,也是只有这样才能突破技术封锁。

我们能不能在过去基础上有更大的、持续的发展,这确实要取决于我们是不是能够做得更好,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首先是改革能不能深入,能不能提高我们体制的效率,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其次就是能不能在自主创新上实现真正的突破。科技创新这些事情不是政府补贴能够补贴出来的,不是政府“决定”就能发展出来的,而是要通过一套机制,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投资机制、激励机制,才能使得创新不断地发生。

发展中国家遇到的一些困难,遇到当前我们遇到的这类问题,其实是符合逻辑、符合规律的,从一开始我们就说所谓发展就是在有人比你先进、比你强大,而且他们已经统治了市场的情况下我们要赢得一席之地,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所以,面对像中美贸易战这样的事,我们也不必太过于觉得不可接受。世界本来就是如此,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要做的只是准确地分析它、认识它,然后就是用好我们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应对它、破解它,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实现持续发展。你持续发展了,它才会认识到封锁、打压也不起什么作用,情况才能向好的方向发展。

2019年6月1日 K5KeSEQwUpJ0/3kgj/eojYI3NqL7HqHLCXzzleawd9XGZgZfoEIcjPAhBEGdfv6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