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罗关家族史的各种记忆

罗关家族有3份关于本家族历史的记录,即记载在谱单、谱书上的谱序。

谱序一:

溯我关氏家族,头辈先祖乌达胡,并伊亲侄拉都胡原由长白以来,先到辉发择得界内窝集口子安居,以呼伦瓜尔佳氏为姓。乌达胡所生二子,翁萨、东萨。乌达胡故后,经其侄拉都胡带领翁萨、东萨,背负乌达胡骨骸,一并到乌拉,在旧街屯西北隅择地埋葬(四通碑)。

迄于顺治十八年(1661),拉都胡赴盛京办理文牍哈番差使。经盛京将军英寿副都统那穆采阅乌拉地面山环水绕,土地膏肥,堪以设置安旗,专司打牲一部。当经呈请奉准部咨遂执乌拉居住猎户挑选8名旗人8大户编联八旗,每旗捡放莫尔根一名为首领,责成各旗丁丹之职务。

其时拉都胡之子尔胡里捡放镶红旗莫尔根之缺,镶黄旗莫尔根捡放连谱山,正黄旗莫尔根捡放额勒齐布,正白旗莫尔根捡放武齐布,正红旗莫尔根捡放博齐奈,镶白旗莫尔根捡放遂明阿,正蓝旗莫尔根捡放萨达哈,镶蓝旗莫尔根捡放爱喜。所放八旗首领专司分配带领入山打牲差使。嗣由关姓内挑选数名,移拨拉林,列入蒙古西伯驻防。旗营当差,历传世代,永垂久远,不朽之尔。

头辈先祖乌达胡之子翁萨、东萨,乾隆五十四年(1789),翁萨分支于永吉县通溪莲花泡。东萨之子三辈,恩特(安泰)、古勒纳、那密达,由同治八年(1869)恩特(安泰)分支于永吉县三道岭子,次子古勒纳分支于哈什玛屯,三子那密达分支于永吉县打渔楼。拉都胡随龙入关进京。

谱序二:

太古三皇治世,五帝为君,自有人伦,肇生即位,宗族之兴,本本源源。承先人之德,生生世世,启后代之恩,人道之常,岂可忽诸。溯我关氏始祖,自长白山发祥以来,迄今250余年,移徙乌拉,开荒斩草,设置安旗,责成打牲进贡之差,历代相传,世世相授,未敢忽略。前车后鉴之旧辙,每逢辰年照例修注新谱一次,一报先人之本,二注后代之因,总教秩序不紊,尊卑不乱,承我先人之遗训也。今届修谱之期,年岁共议统计人数,合印谱书,编联名字。以至千百年后,不可稍有错讹辈行之虑矣。

谱序三:

尝闻草木尚有根源,为人岂无父母,有父母而有乃族乃宗,皆丕祖代之遗传,繁衍日盛。虽不敢称名门望族,亦有簪缨世胄者也。追详关氏宗谱注云,清朝起德于黑水,发祥于白山,既位于北京,绵衍于东土。所有扈跸前驱指挥旗鼓者,皆系满洲旗人。而保驾有功,分封乌拉八旗充差,赐赏此地而占居也。

迄今250余年,宗枝繁盛,瓜瓞绵衍,户至500有余,人丁数万口。宗谱均系满文翻清,似手掣肘,今逢修谱之春,宗族和衷商议,遵照宗谱,拟将满文造具汉字,排修谱书写就成帙,以备后代添续瞻览,一目了然,避免有误也。

此序的落款时间为清光绪甲辰年(1904)二月初二日(此序在民国十八年二月初九烧香时将满文改译为汉字)。

相比之下,谱序一对罗关家族的历史记述更多。

据罗关家族成员讲述,辉发部被努尔哈赤灭亡之后,先祖拉都胡背着叔叔乌达胡的遗骨,带着乌达胡的两个儿子翁萨、东萨,沿着松花江一路打猎,后于乌拉街定居,并将乌达胡的遗骨埋在了乌拉街附近的哈达山。有一年,拉都胡外出打猎,猎到了一只雪貂,这只雪貂改变了罗关家族的命运。

努尔哈赤灭辉发部的时候,乌达胡已经年老。乌达胡死后,拉都胡带着翁萨和东萨来到乌拉街,一边迁徙一边打猎。后来,拉都胡打到了一只白色的雪貂,就拿到了吉林船厂卖,人家搞皮货的商人,你去了身上带什么人家都知道。那个貂皮有什么功能呢,人一进屋身上一点雪花都没有。老板看见拉都胡身上没有雪花,就知道他带“大货”来了。老板就问:“你这东西多少钱?”他没出声,也没说价钱,就躺在那炕上了。因为他不知道怎么要价。老板问一遍,他在炕上滚个身,老板问了三遍,他就在炕上滚三个身,俗话说躺了“三躺”。过去货论“躺”,一躺是三千六百两银子。老板说你这货我买不了。老板给他出主意,让他带着白貂到盛京将其献给皇帝。他照做了,后来皇帝赏了一个“文牍哈番”的官职。白貂是貂中的上品,后来皇帝就把打渔楼、前苇子、后苇子、三道领子都给了我们。我们原来住乌拉街旧街,后来搬到这里。

乾隆五十四年(1789),随着翁萨、东萨两个支系繁衍人口的增多,一个大的穆昆分裂成两个小的穆昆。东萨支系迁到打渔楼、前苇子、后苇子等地居住。同治八年(1869),东萨支系的雅图支又从中分裂,形成我们今天所见的罗关家族组织形态。现今,这4个支系主要居住在九台市其塔木镇的南窑、北窑、西哈什玛、腰哈什玛和刘家窝堡屯,4个支系形成一个整体的穆昆,这个组织即是本书所描述的罗关家族。

在罗关家族的口述史中,人们对于祖先的讲述与谱序基本一致。关云蛟是罗关家族的知识分子,他介绍:

顺治初年,由拉都胡带领族人从辉发界内窝集口子迁到乌拉,当时称普塔海噶山,今称乌拉街旧街。拉都胡即是始迁族长(穆昆达)。到了康熙朝时,族长拉都胡因年老体衰,经族人商议,由族中莫尔根(指贤人、智者、善猎者)尔胡里(拉都胡长子)担当族长。

尔胡里是当时乌拉地面公认的莫尔根,在顺治十八年(1661)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成立狩猎八旗时,被捡放镶红旗之缺(任首领),并兼任族长。

罗关家族从辉发界内窝集口子迁到乌拉时长辈共有3人,即拉都胡、翁萨和东萨,他们为一爷公孙(同一祖父),翁萨和东萨为同父兄弟。罗关家族是当时乌拉地方较大的家族,被称为八大户之一。长支(尔胡里)受命从戍入京。翁萨、东萨两支留下,仍从事采贡,隶属打牲乌拉总管衙门。

乾隆五十四年(1789),翁萨支系根据采贡需要迁徙到通溪、莲花泡两屯(今吉林市昌邑区九站乡通溪村),并另立家谱。同治八年(1869),东萨长子恩特后裔迁于三道岭子(今九台市莽卡满族乡苇子沟村),次子古勒纳后裔迁至哈什玛屯(今九台市其塔木镇西哈什玛屯),三子那密达迁至打渔楼(今吉林市昌邑区土城子乡鱼楼村)。此时,虽分居三地,但家谱仍是一个,族长一人,由长支恩特居地苇子沟村为核心,共同举办烧香祭祖。每年正月初一,各支必须派人到苇子沟村拜祖宗,烧香敬祖,违者,族长可鞭打。居于哈什玛屯的罗关,由于路远、雪大,路不好走,去得迟了,常受到处罚,故此,哈什玛屯罗关人乘其不备,将祖宗匣子强行用车拉走(拉到腰哈什玛屯)。从此,各地分别立祖,各有各的族长。

图1-5 谱单前面的谱序

哈什玛的首任族长为金奇显。金奇显当时任百家长(村长),官衔为骁骑校;二任族长阿克都春,是百家长;三任族长为庆绶,是屯长;四任族长为关云龙,是屯长;五任族长为关凯;六任族长为关云毕(腰哈什玛屯)、关云堂(西哈什玛屯)、关长昆(东窑屯)、关云曲(刘家窝堡屯)4人。关云毕为总族长,其故后由关云堂(西哈什玛屯)接任;关云堂故后,2012年年初定为关云久。

图1-6 关云堂和关云久在吃小肉饭

像满族很多族姓一样,罗关家族也有按辈分排行的取名传统。按照满族镶红旗瓜尔佳氏罗关辈分诗所载:

打渔楼支、苇子沟、通溪支、哈什玛支瓜尔佳关姓(罗关),取五言四句格,中东辙韵,计20个字,依次排行,务要遵守,不得任意命名,以乱次序(笔名除外),可循环使用。

福禄祯祥

云长连海瑞,国富永清平。

继振兴文广,鹏程显圣明。

此辈分诗是光绪年间吉林乌拉地区7户关姓穆昆聚会吉林市牛马行亚春发大酒楼和衷共议拟定的,各户关姓,同姓不同宗,辈分诗也各不相同。罗关(包括通溪、打渔楼、苇子沟、哈什玛屯)家族是同宗,共用此辈分诗。

罗关家族的祖上墓地在邱家村,是一个周围环山,中间有个凸包的地方,只有往南是平地。老关家人曾经看到在那个地方有蛇和野鸡打架,风水先生说,那是个龙凤之地,四周的山脉和中间的凸岗犹如二龙戏珠。在此处西侧埋着头辈先祖乌达胡,墓里只有牌位、影像;乌达胡原葬于乌拉街旧街,由于涨水把墓冲走了,移葬到这里。中间是第二代祖先拉都胡,东边是二代祖先东萨,他们两个人的尸骨都埋在此处。另一第二代祖先翁萨随龙入关,没有葬在此处。

关云德说,乌达胡埋在哈达山,拉都胡和东萨原来埋在四通碑,后来起坟埋回到这里。罗关家族成员都愿意把死去的亲人埋在祖坟里,家族萨满关云刚去世后也埋在这里。关云德说:前几年我到祖地上坟,看西哈很多人在那里为死去的人立碑,但却没在老祖先坟前烧纸。我就说:你们上坟应该给老祖坟烧两炷香!你们就知道往祖先旁边埋,为的是要升官。我跟长玉说,咱们要立祖碑。我们合计向长春市财政局申请,后来批给我们4万元,一部分用于修缮漏雨的民俗室,剩下的用于给祖宗立碑。我们上蛟河拉的石料,请石匠来到家里刻碑,一共刻了3个碑,为祖先立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图1-7 为祖先立碑

根据罗关家族的谱序和家族成员的口述,该家族的历史有这样几个明确阶段:

头辈先祖乌达胡曾在辉发部定居,以呼伦瓜尔佳氏为姓。

二辈祖先拉都胡(乌达胡之侄)到乌拉街开始打牲差事。

乌达胡之子翁萨、东萨,由乾隆五十四年分支别居。

东萨之子恩特(安泰)、古勒纳、那密达,由同治八年分支别居。其中长子恩特(安泰)住在永吉县三道岭子,次子古勒纳分支居住哈什玛屯,三子那密达居住永吉县打渔楼。

进行此次祭祖的罗关家族是次子古勒纳之子雅图的后人,雅图有5子,除长子无嗣外,其余4子的后代就是罗关穆昆的四大支人。

此外,罗关的祖先墓地在邱家村,埋葬着罗关穆昆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祖先以及他们的后裔。 IXouwkS0aIgYTC0QT+YsbnRP9PqEYgEP4qSfgqKfqI/1fNkRgYuLx0NAKhVWFqg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