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主编的话

杨祥银

2018年,对于国际口述史学界来说,正值现代口述史学诞生70周年。 综观世界各地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我们可以发现,作为个人视角的时代记忆与反思,口述史学已经成为一种记录、保存、传播与解释过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乃至日常生活等领域的不同参与者的声音与历史记忆的重要方法与研究领域。正是如此,几年前,《纽约时报博客》( New York Times Blogs )上的一篇评论文章甚至宣称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口述历史的时代”(The Age of Oral Histories)。 [1]

2018年,对于中国来说,则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而作为见证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时代变迁的重要历史时段,改革开放40周年也自然成为口述历史实践与研究的重要主题。据笔者网络查询了解,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各地各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口述历史活动,而且通过书籍出版、报纸、纪录片与网络平台(门户网站、微信公号)等多媒介形式进行呈现与传播。比如,代表性的口述历史书籍有《改革开放口述史》、《浙江改革开放40年口述历史》、《吉林省改革开放40年口述史》、《温州改革开放口述史录》、《上海改革开放40年口述》系列丛书以及中国文史出版社《大潮》丛书等;报纸连载则有《人民日报》主办的《口述历史——40年,中国更精彩》专栏;而纪录片方面则以北京电视台制作的大型口述历史特别节目《生于1978:一起走过四十年》为代表。此外,还有大量相关主题的口述历史项目与史料征集工作。需要指出的是,不管上述活动与成果是否遵循较为规范的口述历史实践标准,但毋庸置疑的是,它们大部分受到现代口述史学概念的影响与启发。

现在,回到我们这本学术集刊。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口述史研究》第三辑继续秉持“回顾性、前瞻性、多元性与跨学科性”原则,围绕口述史学的理论、方法与跨学科应用等问题展开讨论。本辑共收入专题学术论文13篇,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16位学者围绕口述历史访谈与文学再现,口述历史、叙事与医学,口述历史与女性研究,口述历史与企业(商业)研究,以及口述历史、社区规划与历史建筑等专题展开跨学科和跨区域讨论。

在特稿《口述历史访谈及其文学再现》一文中,意大利罗马大学(University of Rome-La Sapienza)美国文学教授阿利桑乔·波特利(Alessandro Portelli)指出:“口述历史的生产过程包括访谈、转录、编辑、出版、研究与呈现等不同阶段,而其中从口头叙述到书面文本的转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文学再现(literary representations)问题。”而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他主张应该利用文学、民俗学与语言学等学科的叙事理论来分析口述历史访谈,并将历史叙述视为一种文化实践。

“口述历史、叙事与医学”专题中的三篇文章旨在探讨作为叙事手段的口述历史在老年医学与社会照护领域中的应用。在《多元老人社区重建与口述历史实践:以台湾经验为例》一文中,中国台湾屏东基督教医院讲座教授蔡笃坚以台湾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社区(石牌社区、长荣社区与乌来原住民部落)来探讨口述历史在推动社区化老人长期照护过程中所扮演的作用。而在《口述历史、科技应用与部落长者的回忆与创新》一文中,中国台湾屏东基督教医院研究专员卢忻谧与台北商业大学助理教授陈冠烨则提出以运用叙事认同分析的口述历史方法为核心概念,借由回顾参与式的口述历史实践,将社区营造的动能导入信息科技的应用模式,并通过虚拟现实与扩增实境的科技辅助进行旧部落的复原与指认,进而实现重建社区记忆与赋权部落长者的目的。台北荣民总医院玉里分院心理卫生专科社会工作师黄嫒龄从临床实务出发,运用叙事认同口述历史方法,以三位病友为主体,借由他们的叙事,在记忆的片段中找出与当下生活衔接的经验,进而作为临床咨询与处置决策的参考。作者指出:通过历史与记忆对个别生命意义的探讨,认为口述历史方法不仅仅是历史资料的收集,而且通过个案自身残存的记忆与历史时空的联结,提供临床咨询,有助于老年精神病患照顾品质的提升。

在“口述历史与女性研究”专题中,有四篇文章分别涉及口述历史在女性研究中的具体应用。香港东华学院人文学院助理教授邓琳通过深入访谈不同就业环境中的十位全职中年清洁女工,进而探索公共领域中这些女工的生命经历,揭示她们的劳动过程和工作对个人身份认同形成的影响。在《口述访谈与女性生命史研究:基于对大寨村和西沟村的口述访谈》一文中,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晓丽和助理研究员马敏以两个乡村女性群体(山西省大寨村“大寨铁姑娘”群体和西沟村“男女同工同酬”女性群体)的口述历史资料为基础,探讨她们多元丰富的生命史经历,其中涉及女性群体及个体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女性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女性群体与男性群体的互动、女性与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互动、女性心理层面的积极与消极方面以及女性对自身生命史的回顾等。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夏以十位第四代女导演口述访谈为文本,探寻女导演的职业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形成过程,并总结出女导演的家庭、教育、婚姻、电影事业方面的各种状况。同时,通过她们的电影来分析精英职业女性的精神世界构架和女性意识状态,并展望未来新生代女导演的发展前景。民族出版社副编审宝贵敏以定宜庄先生旗人妇女口述史著作为分析对象,从版本角度比较分析三部旗人妇女口述史著作《最后的记忆:十六位旗人妇女的口述历史》、《十六名旗人妇女口述》与《胡同里的姑奶奶》之异同,最后,总结定宜庄先生旗人妇女口述史著作的版本特点。

“口述历史与企业(商业)研究”专题的两篇文章主要探讨口述历史在市场营销史以及企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的作用。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School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RMIT University)教授罗伯特·克劳福德(Robert Crawford)与麦考瑞大学现代史、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系(Department of Modern History,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acquarie University)讲师马修·贝利(Matthew Bailey)主要探讨了口述历史对市场营销历史学家的价值,并提供澳大利亚国内项目的案例研究,以论证口述历史的效用。该研究证明,口述历史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切入口,通过该入口可以调查市场营销历史、市场研究方法的转变以及行业内部态度的变化。而大英图书馆国家生活故事(National Life Stories,British Library)项目访谈员尼亚夫·狄龙(Niamh Dillon)则以“乐购:口述历史”(Tesco:An Oral History)项目为例探讨口述历史在企业历史记录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该项目在2004~2007年采访了近40位企业员工,并记录了他们的人生故事。

而在“口述历史、社区规划与历史建筑”专题中,密歇根大学陶布曼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University of Michigan Taubman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讲座教授琼·曼宁·托马斯(June Manning Thomas)分析了用于社区规划的口述历史所带来的潜在价值,因为口述历史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生活在受困社区中的社会边缘人群身上获取信息。作者指出,通过口述历史所收集的居民个体在社区内的经历与见解可以成为社区规划的一个有效部分。在《口述史方法与建筑史研究:以浙西南民居考察为例》一文中,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王媛以浙江西南部山区民居调查为例,试图说明在建筑史研究中借鉴口述历史方法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实现规范化和学术化发展的建议。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蒲仪军通过陕西西乡鹿龄寺的保护再生实例,说明在历史建筑保护研究中借鉴口述史的方法传统,以及如何将这种方法再运用于遗产研究和保护设计中。

此外,本辑还收入书评书介6篇,这些作品反映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口述史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价值。


[1] John Williams,“The Age of Oral Histories,” New York Times Blogs ,March 2,2012. rPRz8fHanRAOuFGRqJXrm1TqRKDRGU6nIPIb9Bwg/mLh/i5MsMZ3Xnu+sxG3hDj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