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屡仕屡隐的中青年时期

宋仁宗朝皇祐五年(1053),诗人十九岁,至京师应礼部试,中进士,除秘阁校理,后授星子(今江西星子)主簿,但初入仕途的青年诗人因与上司不谐,未一年即弃官归当涂。据《郭祥正集·昨游寄徐子美学正》“我初佐星子,老守如素仇。避之拂衣去,寓迹昭亭幽”可知,郭祥正与庐山守端禅师相识应在此年。

青年诗人弃官后没有返乡,而是直接去了当涂南面的宣城,寓居在昭亭,并于岁暮拜见了当时丁母忧在家的大诗人梅尧臣,且多次为梅朗诵欧阳修的《庐山高》,梅尧臣很是赏识年轻的诗人郭祥正。《宋诗话辑佚》卷上《王直方诗话》第八十五则《郭功父诵庐山高诗》云:

郭功父少时喜诵文忠公诗。一日过圣俞,圣俞曰:“近得永叔书云:作《庐山高》诗送刘同年,自以为得意。恨未见此诗。”功父诵之。圣俞击节叹赏曰:“使吾更学作诗三十年,亦不能道其中一句。”功父再诵,不觉心醉,遂置酒,又再诵,酒数行,凡诵十数遍,不交一言而罢。明日,圣俞赠功父诗曰:“一诵《庐山高》,万景不可藏。设如古画诗,极意未能忘。”

梅另有《依韵和郭秘校昭亭山偶作》云,“知君弃官后,江上寻名山。心既愤世内,迹欲还人间。昭亭忽来过,揽古兴长叹”,对诗人弃官返乡给予了同情和理解。诗人从宣城还当涂时,梅圣俞有《送郭公甫还青山》,赠别踏上返乡路途的郭祥正。第二年(至和二年),梅离开宣城赶赴京师,途经当涂采石渡口,邀别祥正,有《采石月赠郭公甫》云:“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不应爆落饥蛟涎,便当骑鱼上九天……”《王直方诗话》第二十五则《郭功父诗》云:“郭祥正自梅圣俞赠诗有‘采石月下闻谪仙’,以为李白后身,缘此有名。”郭祥正为李白后身之说即源于此。

诗人在宣城时与官宦此地的沈立、李琮(献父)、李常(公择)等人亦有交游酬唱。

嘉祐元年(1056),二十二岁的诗人曾作诗寄云居了元(佛印)禅师,并亲至南康军云居山,参谒了元。嘉祐二年,袁陟迁为抚州通判,路过当涂,与祥正会晤。祥正有诗赠行,陟也有赠祥正诗。此年八月十一日,友人徐洪(孺兴)卒,祥正作《徐孺兴哀词》。

嘉祐四年(1059),郭祥正赴京师集选曹,谒见梅尧臣。后被授德化(今江西九江)尉。这一年李廌生,徐徽(仲元)中进士,王令卒,祥正作《王逢原哀词》。

嘉祐五年(1060),梅尧臣卒,诗人有《哭梅直讲圣俞》,感叹道丧斯文,哀叹异常。嘉祐八年(1063)德化尉任满前后,其母病卒。祥正有《题旌德虞令观妙庵》一诗当作于此年前后,诗云:“寥寥太古风,吹我旌尝惺。”

至此到宋神宗熙宁五年,近十年光景,诗人是官是隐因史料缺乏,无从得知。因其诗作中的生活环境多在当涂、宣城、金陵一带,暂且认为诗人又一次隐居在家乡。

治平二年(1065),郑獬(毅夫)官知荆南,祥正有《寄献荆州郑紫微毅夫》献之,诗中言:“公尝爱我如李白,恨不即往从公游。”

这段时间郭与王安石的交往颇多。治平四年(1067)时王荆公知江宁府,两人曾同登金陵凤凰台,郭祥正有脍炙人口的《追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二首》。章衡(子平)曾在治平年间官知蕲州,作有《涵辉阁记》,祥正有诗寄题,为《寄题蕲州涵辉阁呈太守章子平集贤》,诗云:“读君《涵辉记》,恍若登蓬莱。天垂星斗数寻近,地卷云山千里来……”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吴中复知江宁府,并新修雨花台,祥正有五古《题雨花台》,并云:“仲庶龙图新作于梁云公讲台之上。”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德兴余仕隆建构聚远亭,祥正题《寄题德兴余氏聚远亭》,诗歌豪迈奔放,纵横飞动,如“词源奔激吼波涛,笔画纵横挫矛槊”。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唐公张瑰官知太平州,与祥正同登采石矶蛾眉亭,祥正有《采石蛾眉亭登览赠翰林张唐公》。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诗人任武冈县令(今湖南邵州市西南武冈市)并应辟权邵州防御通判,赴任路上,过贵池、浔阳、鄂州,游樊山、怡亭、殊亭、石门、郎官湖,经洞庭湖时遇风,至长沙,渡潇湘,登法华台,一路会晤友人,一路吟咏放歌,留下很多诗作。

至邵州上任后,郭祥正参与了章惇领导的经制梅山(湖南安化、新化、冷水江一带)峒蛮事,有功。熙宁六年(1073),祥正为太子中舍与江东路家便差遣,后遭谤,旋住黄河北按堤原武(今河南郑州花园口黄河北岸原武),诗人在原武于熙宁七年有《原武按堤杂诗五首》,并晤郑州太守王贽之,且有诗赠之。后回当涂待遣。这一段时间诗人的诗作颇多。

熙宁八年(1075),郭祥正在李承之汲引下任桐城(今安徽桐城)令,任职两年,后为签书保信军(今安徽合肥一带)节度判官(幕官),并治狱历阳(今安徽和县),后以殿中丞致仕,归隐姑孰(当涂)。元丰三年,在家中会晤赶赴筠州路经当涂的苏辙,苏赋诗题醉吟庵。元丰六年,苏轼在徐州建黄楼,祥正作《徐州黄楼歌寄苏子瞻》。

元丰四年(1081)郭祥正起通判汀州(今福建长汀),与太守陈轩交好,诗酒酬唱,往来频繁。元丰五年(1082)春,摄漳州,这段生活诗人比较满意,与狄咸(伯通)、钱藻(醇老、纯老)、俞括(资深)、李绛(伯华)、留定(君仪)、陈伯育、陈安止、蔡温老、萧英伯、惠休等人交游甚密,诗作很多。七月十九日,漳州遭遇洪水与大风等灾害天气,郭祥正身先士卒,亲临一线,指挥治理,颇有政绩,百姓有口皆碑,但是不久因忤部使者,遂下吏,滞陷汀、漳。这段时间成了诗人生活中最痛苦的时期。元丰七年(1084),朝廷命勒停,回当涂赋闲。四月初六,王安石卒,祥正作挽诗《王丞相荆公挽词二首》,中有“世间君臣会,中天日月圆”和“公在神明聚,公亡泰华倾。文章千古重,富贵一毫轻”等盛赞安石在政治和诗文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由此可知祥正思想的开明与深邃。

哲宗元祐元年,52岁的郭祥正以覃恩转承议郎官京师,漳州之冤得直。元祐二年(1087)外放知端州,这是诗人最后一次仕官。从元祐二年九月离开家乡当涂上路赴官,至元祐三年(1088)二月二十八到达端州上任,诗人用了六个月,一路游山会友,心思可能真的已不在做官上面。诗人先过彭泽,访别荣仲谋;在庐山,晤吴子正、老道士李如海,并题黄庭坚命名的达观台;游开先,至吉州,晤州守故友李琮(献父);过庾岭,至南雄州,晤州守黎珣,并在此过年。元祐三年,经曲江、凤凰驿,至英州登烟雨楼,游碧落洞;过清远峡,题广庆寺壁;至广州后,与故交蒋之奇(颖叔)、吴荀(翼道)几乎游遍了整个广州美景,并且均有诗歌吟咏,直到二月二十八,才到知端州任。

元祐四年(1089)上任仅一年,又是二月二十八,诗人上书请老,“故园已恨荒三径,皓首何堪困一州” 。上许,遂归隐当涂青山,不复入仕。这次诗人彻底地告别了风雨多年的政坛,开始了闲云野鹤般的隐逸生活。 E0O+mXq1WMIpyz0ILBjNc7dWl/1ry/Vtc8uDxqQhXjoWHTGjIh4h8jejRwYPwdi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