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沙知先生与武汉大学

刘安志

2017年5月4日,我在孟彦弘先生微博上,看到沙知先生于4月23日仙逝的噩耗,当时完全不敢相信,因为2016年12月16日,我还收到沙先生给系友、母院、研究所的元旦祝福,没想半年不到,沙先生就真的离我们而去了。

我1999年博士毕业留校工作以来,与沙先生素未谋面,只知先生1947—1949年曾就读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后转学至北京大学历史系,是我们景仰的杰出校友。不过,先生虽然在武大珞珈山所呆时间不长,但对母校、母系充满了感情。先生不弃,在荣休的晚年给我写了几封邮件,字里行间,无不透示着先生对母校、母系的挚爱,以及对武大历史学科发展的殷切期盼,令人感佩!今简要述之如下。

2015年9月28日(周一)16:55,沙先生来信:

安志兄:

尊著收到,谢谢!先后两部论集堪称姐妹篇。展阅内页,唐门学风扑面而来,不禁肃然。(中略)祝愿二位赓续传承,发扬光大来之不易的优良传统。人老了,多念旧,我虽然在珞珈山时间不长,但是武大对我的熏陶,特别是唐吴二位老师中外史基础课程,(使我)受益终生。近日频繁进出医院,未能及时答谢,请原谅。听说研究所集刊已出至第30期,值得庆贺。第29、30两期未收到,便时请关注。

安志谨按: 沙先生邮件中所说的“先后两部论集”,是指我此前赠送给先生的《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代西域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新资料与中古文史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两部小书。先生希望我们“赓续传承,发扬光大来之不易的优良传统”,这是情真意切的谆谆教诲啊!

2015年11月9日(周一)17:28,沙先生来信,正文有“请看附件”四字,附件是先生手写信函扫描件:

第30期3至9世纪集刊收到了。因为住院就医竞月,未能及时看到、致谢,请原谅。集刊出到“而立之年”,由初始内部交流的个人刊物发展到国内外学界有影响的公开定期刊物,唐师的开创之功及几代弟子们的悉心耕耘不能不令人产生敬意。集刊沿用“资料”刊名,坚持唐师朴实谦虚的学风,这在“浮肿病”遍及整个社会的今天,尤其可贵。(后略)

安志谨按: 沙先生亲笔信函中“浮肿病”三字,经请教王素先生方得以识读出,谨此向王先生表示衷心感谢!先生所言“集刊”,即指《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由唐长孺先生亲手创办于1979年,目前已出至第36辑,可惜先生再也看不到了!

2016年3月5日(周六)18:27,沙先生来信:

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周小燕去世。联想起一些在武大的往事。

周与已故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喻宜萱(管夫人)都是武汉人。周早年留学瑞士,有“中国之莺”美号。1947年我在武大时,二位曾在武大举办过演唱会,记忆犹新。在武大时还听过胡适、李济的演讲。胡适讲题是《两个世界与两种文化》,斥苏联是“铁幕”国家,引用丘吉尔战后在美演讲的有关言论。胡走后不久吴于廑以《也谈两个世界与两种文化》为题演讲给予反驳。吴归国后思想已趋新潮。记得我离武大前夕到半山庐向他辞行时,他正在阅读英文《资本论》,但他却以“自由平等博爱”六字赠给我作纪念。似乎流露出矛盾的心情。

周梗(鲠)生时代的武大还是有建树的,学校颇显生机。人才的流失是后来的事。就文学院而言,如维也纳学派的核心人物哲学系主任洪谦转往燕京大学,外文系主任吴宓相继离去。

听说历史系现有一位德国史教授颇有造诣,世界史又新添生力军,可喜。

刘道裕(玉)未能在武大发挥作用,非常可惜。

又,1946年6月1日,国民党军警枪杀武大学生,造成震惊全国的“六·一”惨案,其中有一名是历史系同学。《巨流河》著者,台大教授齐邦媛时就读武大是吊文的执笔者,武大校史似应给她记上一笔。

安志谨按: 沙先生此封邮件,提供了与武汉大学息息相关的若干重要信息,弥足珍贵。信中所说的“德国史教授”,即指李工真教授。

2016年12月16日(周五)18:27,沙先生来信,标题为“贺新年”,并附一张精美的贺卡,邮件内容如下:

安志兄:

元旦届临,祝系友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心想事成。祝历史学院、研究所事业兴旺,永葆青春。怀念母校!请问查全性、刘绪贻老师健在否?安。

安志谨按: 收到沙先生邮件后,我当即回复表示感谢,告知查全性、刘绪贻二位先生健在的消息,并祝福先生健康长寿!此后就再未收到先生的邮件,直到次年5月4日知悉先生仙逝的噩耗。现在回想起来,先生信中“怀念母校”四字尤为特别,难道……我不敢多想下去。

沙知先生是著名的敦煌学家,我虽然拜读过他的大部分论著,但对先生个人了解得并不太多。2017年5月23日,恰逢沙先生仙逝一个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组织“沙知教授追思会”,朱雷先生与我代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参加此会,聆听了与会师友对沙先生学问与人生的种种回忆与追思,深受教益,同时对先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今再次捧读先生数封邮件,倍感亲切。先生对母校、母系的热爱与关切,令人感佩莫名,唯有不懈努力,奋力进取,如先生所祝愿的“赓续传承,发扬光大来之不易的优良传统”,方不负先生之厚望与期盼,同时也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沙知先生千古!

沙知先生2015年11月9日电邮附件

沙知先生2016年12月16日电邮所附新年贺卡 t9cV6dOO5E/J/Yax+TNZb0GZkHGkIiMANLc1QCSECAUPw8EbIVxsyQ44E2ET1ul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