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摘要

建立现代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中国人不懈追求的梦想与目标。然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多民族的现实国情,重视国内民族问题的解决,将少数民族的生存与解放斗争纳入中国革命总目标之中,逐步树立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思想、纲领和方针,担负起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主权完整的重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与资源,将解决民族问题的思想、纲领和方针付诸于实践。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多民族国情相结合而开创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新道路,基本确立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安排与政策框架,并通过开展一系列民族工作,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各少数民族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作被誉为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如今,在快速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民族问题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新回过头来,对新中国初期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与盘点,认真总结和吸取该时期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与教训,这对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解决民族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本书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缘起、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核心概念界定、基本框架及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之处。

正文部分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主要阐述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问题。该章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入手,论述了王朝国家的衰微以及近代中国民族问题的产生,梳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对现代化道路的尝试及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探讨了中国由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之路。该章着重阐释了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与国家的学说,立足中国革命及多民族国情,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之路,完成由“民族自决”向“民族区域自治”转变的制度设计过程。

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将新中国成立之前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与政策付诸实践和创新,以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与自治权利的过程。本章阐释了新中国初期制定和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现实考虑,主要包括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交往、友好相处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及近代以来各民族结成的命运共同体等要素。本章还论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与全面推行,包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该制度的规定与实施及对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权利保障。同时,本章还探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第三章主要阐述民族识别这一新中国民族工作的重要举措。该章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识别工作是党和国家开展民族工作的政治需要和少数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内在要求,认为民族识别工作是依据灵活运用斯大林“民族”定义基础上,全面、综合地分析民族特征,并参照本民族意愿而进行,摸清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家底”。同时,分析了民族识别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阐释了民族识别的历程、类型,并从民族与国家关系角度讨论了民族识别工作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主要阐述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政策与工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构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该章分析了新中国初期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现实考虑,阐述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的重要举措,并对此时期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成效进行了评估。

第五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建构。新中国初期,党和国家根据我国民族关系现状,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调研工作,初步确立了新型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后,民族关系具有了社会主义性质,基本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第六章探讨了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视角下新中国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及现代启示,不仅推动了现代中国新整合,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对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结语部分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尝试历程,对新中国初期的民族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同时对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做些展望。

关键词: 现代国家建构 民族国家 新中国 民族工作 3dyhHQvCUIDMCJ8fl+QBHej2gZqjjYXNRfODSNyTryHsYulhQ23UzWS8/Xh8K2u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