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bgw9zFjz9IJWSedb0zTNXFzBQDxHsUpiLPr3AVxX6Rc6/fmPKn3Mc+zZ3NmV0zhK

从率先倡议到优先实践
——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理论与实践

■石源华

摘要: 命运共同体的率先倡议始于中国周边地区,继而扩展至整个亚洲和全球。本文从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视角,论述其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阐述命运共同体构建表达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的“共生哲学”,体现了中国走向大国时代的“历史使命”,形成了中国对美国强势制衡的“太极应对”,构筑了中国与周边共谋发展繁荣的“系统工程”,建树了中国与周边关系走向未来的理论体系。周边国家和周边地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建设的始发之地、重点之地、关键之地、示范之地,也是决定兴衰成败之地。

关键词: 周边命运共同体 率先倡议 优先实践

一 从率先倡议到优先实践

周边地区是习近平倡导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关键地区。“命运共同体”的提法最早出现于201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正式写入了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概念。习近平执政后,更加重视和强调命运共同体建设,将其提升为中国走向强国大国时代的最重要的理论旗帜和战略目标。

命运共同体的率先倡议始于中国周边地区。2013年3月,习近平首访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应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为此,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开启了中俄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历程。 随后,中国与众多周边国家签署了建设各种形式的命运共同体协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提议以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心心相印、开放包容五大举措,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2015年4月6日,中国在北京举办“六个国家,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澜湄对话合作高官会,首创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澜湄次区域合作机制。 命运共同体建设倡议从单个国家扩展至周边的东盟和澜湄次区域地区。

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倡议和实践继而扩展至整个亚洲和全球。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博鳌论坛年会发表《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演讲,提出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倡议。 9月28日,习近平在美国纽约联合国第70届大会上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命运共同体建设推向联合国。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阐述中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和目标。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很快写入联合国决议,成为联合国实现全球治理的重要纲领性主张,成为中国治理全球主张的目标和旗帜。

2017年11月30日~12月3日,中共中央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为主题举行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规模宏大,习近平发表主旨讲话,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以及构建思路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从优先实践的重要角度,阐述在世界范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由此可见,习近平和中国共产党对于“命运共同体”阐述和践行始于中国周边国家和周边地区,从命运共同体协议、“中国与东盟命运共同体”、“澜湄六国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开始,进而推向“亚太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经历了由周边国家、周边地区、泛周边地区(亚太、印太),最终走向全球(联合国)的发展路径,逐步将“命运共同体”建设扩展成为联合国确认的全人类共同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中国理念逐步得到国际认同,中国倡议日益成为全球行动。中国的议题设置和话语构建能力持续增强。

周边国家和周边地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和建设的始发之地、重点之地、关键之地、示范之地,也是决定兴衰成败之地。本文将从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视角,论述其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

二 中国与周边和平相处的“共生哲学”

命运共同体构建体现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的“共生哲学”。中国周边亚洲的复杂性超过任何一个大洲。亚洲同时拥有几大宗教,不同地区人们的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差异,各国之间领土、领海纠纷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政治制度各不相同。对于中国来说,来自周边地区的牵制和阻挠呈现增多之势,既有周边国家“内乱”或次区域冲突涉及中国,也有中外领土、领海争端,成为美国推行制衡中国战略的借口和抓手,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带来重大障碍。中国崛起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能否善于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分享发展机会,拓展合作共赢的空间。

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阐述了我们所处时代的新特点:其一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旧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其二是“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十几亿、几十亿人口正在加速走向现代化,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其三是“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的同一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其四是“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军备竞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习近平不仅明确提出“命运共同体”的新概念,作为应对新时代的治世之方,而且指出“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和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

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提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的“共生哲学”以取代那些过时的以弱肉强食、霸权稳定论为主要特征的“治世法则”,并对此做了深刻而完整的理论阐述和政策概括,主要包括四个要点。

第一,“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主张“涉及大家的事情需要同各国商量来办”,“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客观理性等看待别国发展壮大和政策理念,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努力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为一己私利搞乱地区形势”。

第二,“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主张“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强调“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

第三,“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认为“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实现世界不安全的自身安全”,强调“摒弃冷战思维,创新安全理论,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之路”。

第四,“坚持不同文明兼容,交流互览”,强调“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中国积极推进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与周边区域各国的“共生哲学”和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中国搭建了越来越多的合作共赢平台,为各国汇聚共同利益提供更多的支点,取得了良好效果。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对此高度评价说:“亚洲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逐步形成的概念,更是一种哲学。它提醒我们亚洲人,我们曾经是多么分裂,被各种战争、各种制度、各种分歧所分裂;而今天,命运共同体这个具有哲学高度的概念引起了亚洲人的共鸣”,“亚洲应该迈向一个新未来,忘却历史恩怨、追求和平发展的未来。”

三 中国走向大国时代的“历史使命”

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和推行的时代,正是中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时代。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报告清晰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其后,再奋斗15年,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奋斗15年,2050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至少在2035年前中国周边外交仍将居外交全局的首要地位。

在这个阶段,中国处于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从将强未强到世界级强国的历史转变进程之中。中国的GDP总量与美国还有较大的差距,2017年,美国的GDP总量是19.36万亿美元,中国是12.24万亿美元,中国虽然稳居第二,与美国之间的距离也正以较快速度在缩小,但仅是美国的63.2%。中国人均GDP则处于世界排名较后的位置。2017年,美国人均GDP为59495美元,中国人均GDP为8582美元,是美国的14.4%,中美间的实力差距非常明显。 为此,中国最应当关注的是做强做大自身,避免将全球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来,继续争取长期稳定发展的机遇,使中国稳步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强国。中国主要发挥影响力的地区仍是中国周边,中国的历史性任务是引领亚洲,避免发生颠覆性的错误。中国不宜急于为世界性权力心动,不能给世人造成中国急于要取代美国的印象,不宜急于提出和推广以全球事务为对象的“中国方案”,更不宜急于企图以某种新体系主导国际社会。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倡议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重点在中国周边地区推行,成为中国步向大国时代的中国外交大战略和周边外交实际运作的最佳方略。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将表现为:它是中国走向大国外交新时代的纲领性理论旗帜,有助于清除“中国威胁论”的鼓噪和喧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的良好形象;它也是中国与美国霸权稳定论和强权政治相比较而提出的全球治理战略,在世人面前形成不同的国际形象,有助于稳定世界形势大局;它也是中国与广大周边国家发展双边关系或多边关系的实际指导方针,有助于以“亲诚惠容”新理念发展及周边国家与区域组织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关系;它更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强国后处理对外关系的重要预演,为实现“中国强大后不称霸”诺言给世人做出榜样和示范。

四 中国对美国强势制衡的“太极应对”

建设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美国强势制衡中国的“太极应对”之法,卓有成效。冷战结束后,特别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中国周边安全格局出现两重性特点:一方面,中国快速崛起和美国霸权守成构成了中国周边的内在结构性矛盾,在一个短时期内难以得到解决,美国对华制衡将成为中国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另一方面,中美不发生大的对抗是双方底线,中国主导的多边安全体系与美国主导的双边同盟体系,在中国周边实现“兼容共存”,导致中美内在结构性矛盾不体现对抗性特点。

特朗普上任,将其强烈的民粹主义取向与“美国优先”理念带入美国的内政外交之中,他张扬率性、口无遮拦的个性和“逢奥巴马必反”的执政风格,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对外关系大变局。朝鲜半岛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海问题、南海问题、贸易战问题等,处处显现中美结构性矛盾依然尖锐存在,特朗普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的“零和”思维与历届美国总统无异,美国对华遏制和制衡已成双边关系主流,中国周边成为中美较量的前沿阵地和主要地区。

面对美国汹涌而来的强势制衡,中国淡定、沉着、冷静判断美国是阻碍中国崛起和破坏中国周边安全平衡的主要国家,不对其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不采取正面对抗之策,不走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通过对抗实现更迭的老路,不重犯苏联与美国在冷战期间正面军备争霸招致失败的教训,坚持继续在既成国际体系和规则下实现强国目标。

对于美国的强势制衡,是你做你的“军事威胁”“联盟制衡”“贸易恶战”“颜色革命”,我做我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合作共赢”“亚洲安全观”,表现出“太极应对”式的柔性抗争特点。你在我近海频频搅局,我则冲破第一岛链,巡航南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甚至与俄罗斯联合在日本海、西太平洋和北约门户地中海进行军演,展示中国的存在和海军的进步。你在中国东部海上挑起各种事端,制造紧张空气,围堵压迫中国,我则另辟蹊径,向西部发展,在广袤的、长期不稳定的欧亚大陆,倡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互联互通,合作共赢,开辟新的战略方向,进而在中国周边实现全方位合作和互利共赢。 你张牙舞爪,气势汹汹,向中国发起贸易战,我在以牙还牙强硬反击的同时,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以“开放与创新”作为对美不战而胜的战略大政。 中国所采取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合作共赢”“亚洲安全观”“开放与创新”,成功抗衡美国的强势制衡中国之举,既维护了中国周边的和平与安全,使美国这样信奉霸权主义,惯于实行炮舰政策,有着熟练外交技能的国家,无计可施,又能避免中美间的激烈冲突,以有理、有利、有节的坚决斗争,迫使美国从“冷战化危险”中走出。双方重视和尊重各自在中国周边的重大战略关切和核心利益,从而控制了中美内在结构性矛盾的扩张,扩大了“兼容共存”和合作共赢的空间,维持中国周边安全平衡,有利于两个大国的长远利益。

五 中国与周边共谋发展繁荣的“系统工程”

建设命运共同体也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系统工程”。笔者以为在中国周边已经出现了新的“三个世界”架构:中美各为一极,其间存在许多“中间国家”。这些国家中虽然一度出现日本、越南、菲律宾、新加坡、韩国、印度等国不同程度地利用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谋取私利的各种举动,损害甚至侵犯中国的国家利益,但这些国家的自身国家利益决定其基本立场终将仍是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一般不会或不会永远在中美之间做“非此即彼”的选择,这与冷战时代有重要区别。

争取更多的中间国家站在自己一边,或更多地倾向自己,成为中美两国博弈的重要内容。从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到特朗普,美国历届政府都一以贯之,推行分化、挑拨、撕裂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政策,如利用中日钓鱼岛争端等分裂中日关系,利用“萨德入韩”将处于发展高峰期的中韩关系颠覆谷底,利用南海争端分裂中国与菲律宾和越南的关系,利用朝核问题力图使美朝对抗转化为中朝分歧甚至对抗,中印洞朗对峙也有美国挑唆的背景等。为此,中国有必要从战略层面关注和研讨如何深化与中国周边“中间国家”密切关系问题,建设中国与周边国家长远友好关系的“系统工程”。

建设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共赢,可以破除和瓦解美国等域外大国对于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分化和分裂政策,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以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与所有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使它们更多地不仅在经济上也在安全上与中国实现合作共赢。

建设命运共同体,按照“双轨思路”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可以清除域外大国的挑拨和干扰,避免引发互相间的冲突和激化,寻找到妥善解决的和平之道,从而实现地区的合作稳定,合作共赢。

建设命运共同体,可充分发挥中国在周边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力量和中流砥柱作用,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与周边国家真正实现“五通”,进而为命运共同体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做出榜样与示范。

建设命运共同体,还应理解、接受和正确对待“中间国家”在中美间实行平衡政策。冷战时期那种非此即彼、画线站队式对待中间国家的态度已经过时。中国应以包容的态度争取与所有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以建设命运共同体为指导和标向,与周边国家建设共同发展繁荣的“系统工程”。

六 中国与周边关系走向未来的理论建树

中共十九大确定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超越和扬弃东方传统理论体系,总结和吸取其合理内核,创建符合时代需求和民族特点的中国特色新理论,更要打破和超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吸收和借鉴其合理成分,摒弃和克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已经日益显露的种种弊病,阐述习近平提出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的中国特色国际关系和大国外交理论新体系。 这个理论新体系将在扬弃、清理西方旧理论体系并与之进行较量和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命运共同体理论是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国际关系和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战略层面,命运共同体将破除西方世界惯行的“势力范围”理论和旧有的“圈地”陋规,树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的国际关系新范式,阐述中国并非如西方世界指责的那样通过“一带一路”在中国周边建立“势力范围”,亦并非如西方马汉“海权论”所主张的建立“海洋霸权”,而是在“和谐世界”的理念下,在中国周边建设“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

在经济层面,命运共同体理论将破除西方主导世界经济的旧地缘政治经济理论和旧全球化范式,总结和阐述“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与中国周边所有的参与者平等合作,为周边国家提供新的发展和合作平台,为周边区域治理提供新的公共产品,并为周边国家全方位的经济合作提供新的方案。

在安全层面,命运共同体理论将破除西方主导世界的“同盟体系论”和“零和博弈论”,在亚洲彻底清除冷战残余,通过总结“一带一路”与周边外交实施的实践,创新安全理念,实施“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推动中国周边地区的和平与合作。

在政治层面,命运共同体理论将破除西方主导世界的“霸权稳定论”和强权政治逻辑,通过总结“一带一路”和中国周边合作共赢外交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展示该理论与美国倡导的“霸权稳定论”代表世界不同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中国将通过与各国共同的和平努力,开创以“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平建设的新局面,实现中国强大起来后仍不称霸的庄严承诺。

在理论层面,命运共同体理论将超越和扬弃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吸收其理论精华,克服其已经日益显露的种种弊病,阐述习近平提出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以“命运共同体”为建设目标的国际关系理论新体系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特色大国周边外交的新理念、新战略和新路径,推动“一带一路”和中国周边外交更加健康发展。

命运共同体在中国周边的实施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国际关系和大国外交理论做出重要的理论建树,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和平走向未来确定明确的战略目标。 bgw9zFjz9IJWSedb0zTNXFzBQDxHsUpiLPr3AVxX6Rc6/fmPKn3Mc+zZ3NmV0zhK



登录后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登录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