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1979年以来城镇化的主要特征

1979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中国城镇化也步入稳定发展并逐渐加速的阶段,开始真正走上了城镇化的道路。在这一阶段,改革开放是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这一阶段,改革主要经历了以农村体制改革为主的阶段,以城市体制改革为主的阶段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明确、深化和完善阶段。与改革的进程相对应,1979年以来的城镇化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一 从发展水平上看,这一阶段的城镇化进程呈现平缓上升的态势

从图1-3可以看出,就这一时期内各年份的城镇化水平而言,除了1983年、1991年和2000年分别由于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统计口径的变化导致了稍大的变化幅度外,其余年份的城镇化的发展是很平稳的,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8年的59.58%,共上升了41.6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02个百分点,与1949~1978年年均增长0.25个百分点相比,提高了0.77个百分点。

图1-3 1978~2018年中国城镇化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二 从空间布局来看,城镇化的主战场在东部地区

改革开放之初,受到改革开放之前各种政策及发展惯性的影响,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速度较快,东部地区城市所占比重曾一度有所下降。例如,1978~1985年,全国城市由193个增至324个,其中东部城市由69个增至113个,所占比重由35.8%降为34.9%;中部城市由84个增至133个,所占比重由43.5%降为41.0%;西部城市由40个增至78个,所占比重由20.7%上升到24.1%。但是,1985年之后,东部地区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城市的发展随之加速。1985~1998年,全国城市由324个增至668个,其中东部城市由113个增至300个,所占比重由34.9%上升到44.9%;中部城市由133个增至247个,所占比重由41.0%降为37.0%;西部城市由78个增至121个,所占比重由24.1%降为18.1%。由于1997~2016年国家停止了县改市申请,城市数量不升反降,尤其是东部地区县改区步伐加快,导致东部城市数量有所减少,城市比重有所降低,2017年东部城市数量为264个,比重仍接近40%。对于广大西部来说,虽然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县改市上给予了特殊政策,使西部城市数量在1998~2017年由121个增加到150个,成为全国三个区域中唯一实现城市数量增长的地区,但并未改变全国城镇化的地区分布格局。全国1978~2017年三大地区的城市布局情况见表1-2。

表1-2 1978~2017年三大地区的城市布局

三 从城镇人口增长方式来看,机械增长成为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由图1-4可见,1978~2017年,除了个别年份城镇人口增长率的异动(主要是由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造成的)之外,城镇人口增长率远远高于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但是,由于在城市中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更好一些,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要远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率。因此,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机械增长,而不是自然增长,即机械增长是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图1-4 1978~2017年城镇人口增长率和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8)》,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四 从运行机制来看,城镇化受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力量的双重驱动,而且市场机制的影响力正在增强

1978年以后,随着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化、完善,市场机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城镇化空间区位确定机制、城市主导产业选择机制、城镇化的投融资机制、城乡间的要素流动机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等城镇化运营机制中,无不存在市场的力量。同时,政府政策的作用也不可轻视,但与改革开放之前不同的是,政策顺应了市场机制调节的方向,它主要是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扫除障碍、提供保障。政府作用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过去实行城乡分隔、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逐渐转为放松管制,允许农民进入城市就业,适时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加快城镇化进程;二是确立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积极发展小城镇,统筹做好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三是确立了新型城镇化道路、新的区域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以人为本,促进城镇化加快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8lpIldJ2D/hlGb7D7WHVnceMX/owEqxbbfVxkyM0/gmmKrGENOrINTDS2P+jD4u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