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新部署新要求

今天,借此机会,我想结合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对“社会体制蓝皮书”(2018)的编写,谈一些个人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体制改革问题,不仅充分肯定了过去5年社会治理系统的历史性成就,而且明确指出了社会治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提出新要求、做出新部署。党的十九大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概括、新观点、新任务、新举措,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思想理论体系和基本方略。我认为,集中体现在如下八个方面。

一是更加明确了“民生”与“治理”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并列作为一大部分论述,体现了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思想和社会治理思想。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既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治本之策,又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根本上讲,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是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治理的新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定格在共建共治共享,深刻表明了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的关键切入点在于一个“共”字,凸显了社会治理的公共性、多元性、协商性和共生性。所谓“共建”,就是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建设;所谓“共治”,就是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所谓“共享”,就是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分享成果。可以说,共建共治共享三者之间,既相互交融又互为促进,既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目标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制度的显著特征。

三是进一步丰富了社会治理体制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必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 “社会治理体制”。这从深层次上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治理体制和运行规律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更加准确揭示了社会治理各方主体的职能定位和角色作用。

四是突出强调了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这就要求及时将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中的重要原则、规则和规律加以制度化乃至法制化。特别是教育、卫生、人口、土地、社会保障、户籍管理、社会信用、民族宗教等制度都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必须高度重视、不断改革创新,使之更好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五是强化了社会治理的提升水平。相对于之前中央文献中提出的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而言,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重要性和目标要求。所谓社会化,强调依靠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使其成为重要的社会治理主体;所谓法治化,强调的是法治;所谓智能化,突出强调社会治理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进步特别是大数据、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成果,依靠科技实现社会治理;所谓专业化,则强调的是要提高社会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培养专业人才,打造专业队伍,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实现社会治理。

六是确定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更为长远的战略定位上,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战略目标。并明确指出,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基本特征是: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人民生活更为宽裕,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这为推进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绘制了具体可期的美好蓝图。

七是部署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重点任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明显变化,社会治理面临的任务、预设的目标也有所变化。尤其是在国家的总任务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至少以下方面的重点任务:一要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二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三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四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五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六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七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八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九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十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八是指明了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路径。强调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持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坚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认真按照这些原则和路径办事,社会治理就会不断取得新成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会不断取得新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全面领会和把握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不断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社会治理体制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社会体制蓝皮书”(2018)课题组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统领,做好重点选题,产出高质量成果。具体而言,要着力从四个方面认真开展研究工作。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研究习近平社会治理重要论述。上面讲过,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社会治理做出了重要决策部署,“社会体制蓝皮书”(2018)课题组要自觉学习、深入领会、准确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去研究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体制改革,服务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理论创新,为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建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提供理论指导。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还需要不断深化现代社会治理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提高政治站位、拓宽学术视野,系统总结和深入研究习近平社会治理重要论述,这也是我们“社会体制蓝皮书”(2018)课题组可以大有作为的研究高地。

二是深入开展、认真总结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实践创新及其经验。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性成就,社会治理实践创新在全国各地纷纷涌现,遍布城市、乡村、企业、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创造力和社会活力竞相迸发。全面系统梳理和总结各地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十分重要而又必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已组织开展“百村社会治理调查”项目,对全国典型村庄的治理进行深度调查。“社会体制蓝皮书”(2018)课题组应该大力倡导实证社会调查精神,深入基层一线,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汇集和反映各地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宝贵实践和经验教训。这也会大大提升“社会体制蓝皮书”(2018)的学术品质,使其更加有血有肉、富有深厚的“地气”。

三是认真研究社会领域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前瞻性的对策建议。“社会体制蓝皮书”(2018)在编写上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社会治理和社会体制改革领域的一些痼疾顽症,特别是针对决胜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展开深入系统研究,提出及时有效的对策建议。同时,针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治理重点任务,要进行专项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可用管用的政策研究成果。这既是建设新型专业化社会治理智库的内在要求,也是发挥和彰显国家高端智库外脑作用的重要体现。

四是系统梳理、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周年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全面深刻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社会体制蓝皮书”(2018)的编写,也要紧扣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大历史契机,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多个体系,全面系统梳理和总结中国社会治理和社会体制改革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深刻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趋势,提出相应的任务举措和实施路径。由此,“社会体制蓝皮书”(2018)或可成为宣传和推介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经验的一个重要平台和窗口。

(本文系作者在《社会体制蓝皮书:中国社会体制改革报告NO.6(2018)》一书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wIm2iOUDlxvsnUtCudWXR9WXFSFwebELZTJ5F6HSc+jelATVkl64RB/ws3lg87+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