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走向崇高:共和国英雄群体精神给我们的启示

70年来,共和国英雄群体的成长,他们崇高的精神世界,他们为共和国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英模现象”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也不是一个暂时现象。它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熏陶的结果,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教育的结果,是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产物。时代呼唤英雄。一代又一代英模的产生伴随着共和国发展进程的每一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和全国人民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共和国英雄群体及其精神对目前的精神文明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启示之一:不论是在计划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都能提供英雄模范人物成长的社会基础,都需要英雄模范人物的大量涌现,都应倡导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

思想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同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归根到底是由他们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即由他们生活于其中的利益关系决定的。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经济地位和什么样的利益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观念。有人据此认为,现在我们发展市场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精神、集体主义原则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基础,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英模不会有了,崇高的精神已过时了。

但是,如果我们正视现实,抓住社会意识的主流,就会发现在老一辈英模的激励下,在新时期不断强化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下,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上要求一种先进的道德与之相适应,市场经济的一些方面对道德进步也有促进作用,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批新时代的英模涌现出来。孔繁森、李素丽、李国安、徐虎、王启民、李向群等以他们的行为实践了共产主义的崇高道德理想,让人们看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希望。他们的成长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也是英雄主义的时代,也是追求崇高的时代。他们的事迹引起的强烈社会共鸣,反映了广大人民心底里对崇高的向往。从根本上说来,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的支撑,有主导价值观的倡导,中国人的良知从未也不会泯灭。在新时期,英雄模范是各行各业劳动者学习的典范。尽管大多数人还不可能越过自己的基本利益去达到崇高的人格境界,但他们有对崇高人格的敬意,并自觉地克服“英模人物可敬、可爱、可亲但不可学”的错误观念,通过对英模人物的学习,自觉走向崇高。只要循着这样的道路不断实践,就可以向崇高迈进。

对英雄的狭隘认识和非历史主义的理解,以及英雄观念的陈旧,是导致一些人怀疑我们的时代是英雄主义时代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些人看来,政治家和思想家中的杰出人物才是英雄,人民群众只是随波逐流的“草芥”。毛泽东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悉尼·胡克也认为:“现代语言学上的习惯所反映出来的有关英雄与群众或平常人的那种强分畛域而不公平的区别是应该坚决打破的——这是民主社会的一项任务。”任何人只要他能把工作做好,对于公共福利有所贡献,“他便是一位英雄”,如果认为跟英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崇高和荣誉只能到那不顾人的流血和苦难的事业中去寻找,“那便是十足的偏见了”。

启示之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要像共和国英雄模范人物那样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曾说过一句非常质朴而又意味深长的话: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他告诫我们:“共产党员一定要有朝气,一定要有坚强的革命意志,一定要有不怕困难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去克服任何困难的精神,一定要克服个人主义、本位主义、绝对平均主义和自由主义,否则就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又多次引用过这句话。这里所说的精神,就是人的一种内在的支撑力和推动力,就是一种精神状态。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发扬“五种”精神,就是“革命加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 他强调说:“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江泽民指出:“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 他还强调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没有了生机和凝聚力。……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江泽民也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肩负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使命,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一定要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去创造光辉灿烂的未来。” 江泽民还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两次讲到,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处在创业时期,在全党同志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应该积极倡导这样一些现代化建设所要求的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就是著名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在1998年的抗洪斗争中,我们的人民展示了伟大的抗洪精神。江泽民把它概括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二十四个大字。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同样十分关注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问题,同样注意自觉建构中华民族精神。就在担任总书记不久,胡锦涛就来到河北西柏坡重温毛泽东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强调务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务必做到戒骄戒躁。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批判继承传统儒家“和为贵”“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等思想观念及早期社会主义“和谐制度”等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和谐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强调和平发展,使和谐日益成为全民族的共同精神追求。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要注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并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虽然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灾难,但也印证了“多难兴邦”,中华民族在抗震救灾中精神品格得到了锤炼,培育了伟大的抗震精神,尤其是“80后”、“90后”年青一代所表现出来的不怕牺牲、坚强不屈、见义勇为等优秀品格,更进一步提高了民族精神振兴的自信心。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这些重要论述和提倡的这些精神,深刻阐明了全社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共和国英雄群体的所有成员身上都映现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这些思想。我们应当通过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去掌握这些思想的深刻意义,并在实践中去自觉地培养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以英模人物为榜样,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一个具有崇高精神世界的英雄群体。他们热爱祖国、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弘扬了传统民族精神的精华和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主义精神,形成了我们现代化建设时期强大的精神支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奉献社会、追求崇高。

启示之三:切实加强对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干部和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用理想和信念将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共和国的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关键在于他们牢固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把对历史规律认识的自觉,转化为个人行动的自觉,全身心地投入伟大的创业实践中去。今天,为了使共和国涌现出更多的英雄模范,必须加强对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干部和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这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是新时代我们完成新的历史使命的要求。只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历史大变革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各种考验,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影响。江泽民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尖锐地指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 “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场深刻而伟大的历史变革,全党同志必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和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为人民的利益甘愿奉献的精神。这样,我们的党组织才能增强战斗力、凝聚力,我们的干部和党员才能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我看一些人栽跟头、犯错误、出问题,大都出在这六个字上。我们的干部要经得起考验,一个重要办法,就是要认真学习,加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为人民服务,为我们的事业献身。” 从根本上说,世界观解决的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问题。缺乏现代人才的国家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没有科学世界观的民族、迷信盛行的民族,同样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加强每个人的世界观建设,实际上是在最广大的社会层面上对民族精神支柱强本固基。搞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必须坚持知行合一。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确立的。既不能“以干代学”忽视理论学习,也不能脱离实际搞本本主义,而应像英雄模范人物那样,既在主观世界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又在艰苦创业中磨炼自己,从而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稳固。“人民公仆”孔繁森等英雄人物就是这样的典型。

启示之四:做好对英雄人物的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英雄模范人物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他们的精神往能产生巨大的道德震撼力。改革开放以来,各级舆论宣传部门树立的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典型蒋筑英、罗健夫,领导干部的典型孔繁森、李国安,基层干部的典型吴天祥、陈金水,基层党员的典型吴金印,新时期工人阶级的典型李素丽、徐虎,见义勇为的典型张华、徐洪刚,等等,这一大批的英雄人物,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社会上也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道德建设的高潮。这些年来,我们在舆论引导方面有一条成功的经验,那就是在宣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时候,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注意提升先进言行背后的道德内涵,使之上升为一种精神,从而使这种精神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舆论最强音。过去我们有“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现在有孔繁森的“公仆精神”、“徐虎精神”、“抗洪精神”等。这些精神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开拓出了新的空间。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新时期对先进英雄人物宣传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舆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传媒日益国际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传媒手段高科技化,一些低级、色情甚至反动的东西对正面的舆论宣传有较大的冲击。二是有偿新闻尚未彻底根绝,舆论工作者自身的道德尚待进一步加强。三是一些报纸杂志的媚俗趋向不容忽视。刊登低劣的图文、炒星捧角,迎合某些人的声色之娱;以开放性生活为由,大谈个人隐私,大登奇闻怪事,等等。面对市场化的压力,一些传媒放弃了原则,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这就需要我们对舆论宣传要引导、监督双手硬,净化舆论环境,保证正义之声的强大,进一步加大对共和国英雄们的宣传力度,通过媒体这个中介,使共和国英雄群体精神发挥其强大的引导和塑造功能。

启示之五: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中制度化的作用,搞好制度化建设,使学习英模的活动深入持久。

学习英雄模范,在全社会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稳固理想信念,既要有正面的宣传和教育,又离不开制度约束,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许多良好的道德观念的养成不能单靠教育。教育属于软约束,制度则构成了硬约束。教育引导人们自觉去做,而制度则约束人们必须去做,制度化是学习英模深入持久的保证。

学习英雄群体精神要走制度化的路子,就必须形成完善的机制。一是加强领导与管理。虽然学英模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但由于个体自身有某些局限,整个过程却离不开有效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为此,干部自身要率先学习英模,同时制定学习的规划,落实相关工作。二是建立社会奖惩机制。道德行为中的善恶,必须有相应的权力机关来褒贬赏罚。“赏罚所以劝善恶,政之本也。” 一个人受到奖励,会更加努力,还会带动其他人并激励群体。像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在激励人们与邪恶行为斗争方面,就发挥了很大作用。三是建立法律强制机制。它可以以法律义务的形式,确立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以公共的法律原则来整合利益关系、解决社会难题,对德行有警示、教育和评价作用;利用法律手段保护善良、推动进步,使真善美得到利益补偿。法律机制虽不能直接促使人们实践英模的崇高德行,但可以保护追求崇高的人的合法权益,惩治非道德行为,间接地为学英模、做英模创造社会环境。四是教育培养机制。我国早已形成了学校教育为主渠道、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相配合的教育培养机制,这是学习英雄精神的主要机制。五是舆论宣传机制,造就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舆论氛围。 icG1Rca2OBwoRyTeCS1U4nbRR0RED8xEAaO4vUsRdq6PZMkF4gQiioXzS45cbay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