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 共同致富的带头人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最终使人民共同富裕起来。在这方面我们党的许多基层干部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史来贺、左权、吴仁宝等堪称典范。

(一)“图的是大伙儿都富裕”

史来贺、左权、吴仁宝等人都是农村党支部书记,他们既具有坚强的党性观念,又具有基层干部的优秀品质,同时又具有中国农民的传统美德。

1.树立共同富裕的价值观念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即使是在排斥富裕、反对冒尖的年代,史来贺、吴仁宝等人也把致富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史来贺1952年就担任了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刘庄的村党支部书记,同年他还作为中原民兵英雄的代表,进京参加国庆观礼,从此开始了他愈益辉煌的人生之旅。他选定的人生奋斗目标是:把穷刘庄变成富刘庄。这一理想鼓舞他终生奋斗不息。一个人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建立在使大家共同富裕幸福的基点上,他身上就有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几十年来,史来贺领导刘庄群众挖穷根、栽富苗,靠的是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好政策,靠的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靠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靠着赤心一颗和常情常理。历史上的刘庄,田园荒芜,人贫地瘠。从初级社、高级社到人民公社,史来贺带领全村肩挑车拉,挖土填沟,平整王地,兴修水利,用了20年时间,投入400多万个工日,挖填土200多万立方米,硬是把原来的盐碱洼改造成了旱涝保收的丰产田。1957年,刘庄棉花创历史最高产,从此成为全国先进典型。正是靠着这样的干劲、智慧和处世准则,史来贺带领群众把穷村庄变成了一个每年向国家贡献10多亿元的农工商基地,使全村群众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史来贺是一位普通的农民,而他对真理的追求却是那样专注、执着。共产党是让人民过富裕幸福生活的,这就是史来贺追求的真理。每个共产党员都能带动群众把脚下这块土地建设好,建设得富裕了、文明了、现代化了,我们的国家就更好了,这就是史来贺的做事指南。

“当代中国的农民英雄”吴仁宝20世纪60年代初就立下了“重造山河,彻底改变华西贫穷面貌”的雄心壮志。即使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之中,他依然带领群众排除干扰,狠抓生产;改革开放以后,他和全村人一起经过艰苦努力,将自然条件比较差的华西村最终变成为令人眼馋的“享福大队”和中国的首富村。北京昌平马池口村的左权,是著名的全国劳模,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大干、苦干加巧干的动力,按他的话来说,就是“图的是大伙儿都富裕”。

2.闪现出优秀党员干部的崇高品质,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

史来贺凭着一个农民的理想、农民的智慧、农民的道德,把一个曾经是盐碱地、蛤蟆窝的长工村,变成为一个每年能为国家贡献10多亿元的农工商生产基地。史来贺是一个谜。那么谜底在哪里呢?史来贺像他爹,特别能吃苦;史来贺像他娘,仁义、善良、勤劳、大度。史来贺通达乡间的常情常理、人情世故,因此,他无任何“官”架子。他是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官。第一次进京就如数交回村里支付的出差费,他当了村干部领了工资交回当时的生产大队,和社员一起参加分配,那时,他的工资比社员工分值高;而他又独独领取他的一份工资,因为村民的分配收入比他的工资高。他是克己奉公的贤人。在他出国考察之后要办个投资亿元的抗生素厂时,村民们不理解。他则以个人名义承包,表示干好了人人有份儿,干砸了由他负责扭亏转盈。他是中国农民的圣者。正是靠着这些不怕吃亏的精神,史来贺赢得了刘庄人的信赖。

吴仁宝以艰辛的奋斗,为华西村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对自己的要求,却是那样的苛刻。上级发给他的高额工资和重奖,他只是象征性地拿个零头,其余全部奉献给集体。20世纪80年代初,村里居民由平房搬入新建的楼房,他坚持最后一个搬;90年代中期,华西村村民多数住进一家一幢的3层别墅式楼,他仍住在原来的楼房里,坚持最后一个搬。他始终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他的追求就是:“使华西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地方之一,为中国农民、为社会主义制度吐口气、露露脸。”

史来贺、吴仁宝等人身上充分体现了仁义、克己、奉公、廉洁、勤劳、进取等优秀品格,因此他们才成为群众共同致富的好带头人。

(二)为社会主义制度吐气露脸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中,史来贺等人同样表现出优秀的精神品格。

1.具有坚强的社会主义信念

这不仅表现在他们致力于共同致富这一目标上,而且表现在他们努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集体的力量上。刘庄的真正腾飞,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农村举世瞩目的大变革。此时史来贺想的是怎样既能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积极性。经过缜密的思考,他认为刘庄必须走“综合经营,专业生产,分级管理,奖罚联产”的路子。于是,“农工商联合社”这个既吸收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长处又克服了“大锅饭”弊端的经济模式诞生了。这种统分结合的新模式,为刘庄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比单一家庭经营更为充实和旺盛的活力,实现了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的全面发展。

2.致力于改革开放和技术创新

1985年,经过调查,史来贺决定引进一项生物工程,利用中州大地玉米资源丰富的优势,生产我国短缺的药品原料肌苷。这项工程的引进、实施标志着刘庄的工业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标志着产品由粗加工向高技术精加工转化。结果获得了极大成功,该地肌苷年产量很快占到全国60%以上,结束了中国肌苷靠进口的历史,每年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也使刘庄富裕起来。

在左权身上,改革开放精神、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同样十分鲜明和突出。马池口村经济振兴的关键环节,是重视科学技术,发展横向联合。左权几乎跑遍了北京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诚心招聘到了本村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20多名,并通过他们办起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使干部与群众的素质都迅速得到了提高。左权还始终注意抓好党的建设,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使马池口村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了长足进步,全村群众共享了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进步的成果。对于如此巨大的变化,村民们发自肺腑地说:“一是党的政策好,二是村里有个一心带领大伙走共同致富道路的带头人——左权。” UoQ9HJ9OqONu2964uyRulcV2cxIbwbbkP5MckMww6d3s9gLHauX2iL3c2iPEWwM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