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 勇攀科学知识的高峰

在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大军中,科技工作者无疑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在这支队伍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是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华罗庚、李四光、钱学森、蒋筑英、罗健夫、修瑞娟、邓稼先、陈景润、李登海、黄大年等,就是他们当中的优秀代表。

共和国的科技英雄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实质上是一种科学家精神。这一精神大致分为两大方面:一是科学理性精神,包括求真精神、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探索精神;二是科学中的人文精神,包括谦让精神、吃苦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诚实精神、公平精神、宽容精神等。

(一)求真务实,崇尚理性

为了获取科技知识,探索宇宙和人生的奥秘,陈景润等共和国英雄投入了全部精力和心血,对真理和科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特有的执着,从而在科研事业方面取得了惊人的业绩。新中国数学奠基人之一的华罗庚以火焰般的热情,致力于新中国数学的拓荒和奠基工作,带出了包括陈景润、杨乐、张广厚、王元等人在内的走在世界前沿的教学研究队伍。正是在新中国,华罗庚的数学研究开始进入了真正的黄金时期。1956年他的重要论文《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第一批一等奖。接着,他的60多万字的巨著《数学导引》问世,在国内外数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华罗庚患有足疾、心肌梗塞等多种疾病,但他总是带病坚持思考和写作。为了数学事业,他病逝在讲坛上,耗尽了最后一腔心血,践履了他的人生格言:“我的最大希望是工作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天。”

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为新中国的地质科学、石油发现和地震预报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周恩来称赞他是“一面旗帜”。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曾以“陈氏定理”为伟大祖国争了光。1979年他又完成了《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的论文,把算术级数中的最小数从80推进到16。他的杰出贡献,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和赞誉:“这样的科学家中国有一千个就了不得,对他应爱护、赞扬。”进入20世纪80年代,陈景润还是安心搞数学基础理论研究,研究了球内和圆内整点问题、华林问题 g (5)的估计等,成就卓越,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首届“何梁何利基金”奖和华罗庚数学奖等,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共和国科技精英中,钱学森、罗健夫、蒋筑英、邓稼先、黄大年等则是献身我国技术事业的典范。钱学森是世界闻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自1955年归国后,他为了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和航天事业呕心沥血几十年,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中国导弹的试验成功、人造卫星遨游太空成为现实,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因此,他荣获了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和“两弹一星元勋”称号。优秀共产党员罗健夫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身处逆境仍是一如既往地忘我工作,带领研制组的同志于1972年研制成功一台图形发生器,1978年受到全国科学大会的奖励。中科院长春光学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蒋筑英同罗健夫一样,也是知识分子英模的优秀代表。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不满30岁的蒋筑英就在导师王大珩的指导下,经过700多个日夜苦干,同年轻的伙伴们一道在1965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外国学者看到这台装置后,也不由地深表惊讶和敬佩。此后,蒋筑英又在光学传递函数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要成果,发表了10篇学术报告,先后解决了国产镜头研制工作中的许多关键技术难题,并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电子分色机的分色特性及镀膜要求。被誉为“社会主义实干家”的太原工学院副教授中年知识分子栾弗,以及“大海的儿子”中国海洋大学年轻教师王成海、叶立勋等,也为祖国的科教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年早逝,是祖国科教事业的巨大损失,他们拼搏奋进的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李登海作为农民发明家,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使他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共享“南袁北李”的美誉。30多年间,先后选育玉米高产新品种80多个,6次开创和刷新了中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他主持选育的“掖单”系列玉米新品种,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5年9月25日,他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的称号。

黄大年是享誉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贡献力量。8年间,他只争朝夕、刻苦钻研,带领科研团队勇于创新、顽强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不计得失、甘为人梯,为了国家事业奋斗至生命最后一息。面对得与失的考量、进与退的抉择,黄大年以身许国、无怨无悔,用毕生奋斗回答了人生的价值坐标应如何定位,标明了人生的道路方向该怎样把握,在产生强烈心灵震撼的同时,更带来深刻的思想启示。回顾黄大年58岁的生命历程,他始终澎湃着“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爱国之情,践行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报国之志,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一座巍然屹立的精神丰碑。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中国精神,伟大的征程需要伟大的中国力量。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交出合格答卷,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和使命。黄大年充分展现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黄大年赓续了这种精神血脉,他以短暂而精彩的一生告诉我们,只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体奋斗融入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洪流中,才能超越自我、升华自我,写下俯仰无愧的人生篇章,成就利国利民的不平凡事业。我们应当按照习近平所批示的那样,做到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

从上述共和国科技英雄的光辉事迹看,他们都表现出对科技的不懈追求,表现出不畏艰难求取科学真理和技术发明的勇气,表现出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

(二)重仁尚义,人文关怀

共和国的科技英雄追求真理,攻克科技难关,并不是为了自我表现,为了成名成家,而是为了民族和国家大义,为了人民的富裕和幸福,从而闪现出高尚的仁义精神和人文意识。

1.共和国科技精英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建国初期,为了祖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昌盛,中国航天事业的先驱钱学森费尽种种周折,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待遇毅然回到祖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新中国成立前,曾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高等研究员、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时,华罗庚激动不已,毅然放弃了在国外优厚的待遇和适宜的科研条件,于1950年初冒着风险回到了祖国。归国途中,他发表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信,信中洋溢着他那淳厚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情:“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英名,是和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1958年8月,已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邓稼先,接受组织委派,开始从事核武器研制工作。他心想:“如果把这件事情做好,一生很有价值,就是死了也值得。”就这样,他走进了筹建中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为了祖国的国防安全和民族的崛起,一干就是28年,不再发表文章,隐姓埋名,疏远亲友,终于和同事们一道搞成了原子弹、氢弹和第二代核武器。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他们撤走专家,撕毁了帮助中国制造原子弹的协议,并留给中国科学家这样一句话:“中国20年也搞不成原子弹。”邓稼先与伙伴们不靠洋人,勇敢地挑起了原子弹理论设计的重担。他正确选择了研究方向,保证了研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2.共和国科技英雄具有为党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钱学森在回忆自己的人生时说:“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这就是一位科学家的崇高情怀。罗健夫不为名、不为利,在科研成果面前,让荣誉,不要奖金,乐于助人,不搞技术与知识封锁,表现出了高尚的科学道德。面对不正之风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说:“与其叹气,不如为纠正它出力。”在申报技术职称、提工资、晋升职务、派遣出国、分配住房等方面,他都主动谦让,并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抵制不良风气。他身患晚期癌症,仍以顽强的意志为党的事业奋斗到最后一息。1982年6月16日他逝世时,年仅47岁。他用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使人们看到了一个工作在科研战线上的真正共产党人。他曾在1959年4月16日的入党志愿书中这样写道:“我决心把自己的一切(连同生命)献给党、献给党的事业,忘我无私地为人民利益工作。”他问心无愧地践履了自己的誓言,在向共产主义思想高峰登攀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最高的人生价值。20世纪60年代初,华罗庚就创造性地使数学从书斋中走出来,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工作。为此,他亲临26个省、自治区、市,行程达20万公里,历20年寒暑,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他运用数学为国家创造的财富是不可估量的。毛泽东在写给他的信中高度赞扬道:“你现在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叶剑英元帅深情地对他说:“我替人民谢谢你。” IbVbDAyva/+zIN26DTkTgg2MqaxAtjtVIY4taNes4/2OCJiIAIIUay3yU2aBSOr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