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品德

雷锋、张子祥、朱伯儒、徐虎、郭明义等英雄人物,他们既具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又具有爱党爱国的政治觉悟,然而他们的感人事迹更为我们树立了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他们或是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或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集中展现了利他主义的道德风尚。雷锋已成为社会主义时代道德的化身,而张子祥、朱伯儒、徐虎、郭明义等则是学习雷锋的标兵,这一连串英雄的名字同助人为乐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对共产主义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无限热爱,把毛泽东提倡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作是最大的幸福和欢乐。在他看来,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使别人过得更美好,为此立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处处以关心别人为重,热情帮助他人,为集体、为群众做了数不清的好事,留下了“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雨夜送大嫂归家、带病主动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等许多佳话。雷锋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鼓舞和教育了新中国几代人,他已成为中国当代先进分子人生的楷模和榜样。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先后为他题词,赞扬雷锋精神,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几十年来,在党的号召下,学习雷锋的高潮在全国一浪推一浪,雷锋式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

被群众誉为“十九点钟的太阳”的徐虎,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出现的活雷锋。徐虎和雷锋一样,也是用一颗赤诚火热的心温暖着千家万户。早在1984年,徐虎就以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出色服务,赢得了群众和上海市政府的赞誉。为了不愧对群众和政府的赞誉和信赖,徐虎决心以更好的服务质量来回报。他于1985年6月23日,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同时挂出了3只夜间义务报修箱,上面用红字醒目写着:“凡附近公房居民遇到夜间水电急修,请写清地址,将纸条投入箱内,本人将愿意为您提供服务。开箱时间:19时。徐虎。”10多年过去了,徐虎那颗为群众服务的痴心始终不改。他在人生的一个重要年轮上把自己的一腔热血献给了居民群众。到1996年4月,他累计开箱3718天,义务修理2146个水电项目,花去了7400多个小时的业余时间。那3只小小报修箱成了他“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家”助人为乐精神的真实写照。每天傍晚19点钟,人们总能看到徐虎头戴安全帽,背着工具包,骑着自己的旧自行车,奔向那3只报修箱,开始他一天的额外工作。19点已成了他生命中的重要一刻。即使是星期天和节假日,他也坚持不懈。除了出差和因病住院,无论是天寒地冻、刮风下雨,还是盛夏酷暑、闷热难当,他从没有失信于民。他也有自己非同一般的节日,那就是每年6月23日的“挂箱节”。这一天,全家人共同分享着徐虎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快乐幸福。

朱伯儒是和徐虎一样的“学习雷锋的光荣标兵”。他时时处处以雷锋为榜样,把助人为乐作为行动的指南,脚踏实地地为之奋斗。他曾义务赡养过一位孤独老人,先后解救过7名遇到危险的群众,接济过40多个生活困难的战士和群众。他还热情关心、教育青年,使有些在生活上遭受挫折、思想彷徨的迷途青年,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走上正道。所做的这一切,朱伯儒认为对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完全是天经地义的,他以此感到快乐、欣慰和幸福。

郭明义1977年1月参军,曾被部队评为“学雷锋标兵”。1982年,复员到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作。入党30多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而且处处乐于助人,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几十年来,郭明义向社会奉献爱心、奉献道德,他的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精神呼唤着人类朴实仁爱情愫的回归。

助人为乐本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使社会道德遭到玷污,人与人之间充满不信任、猜忌、冷漠。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带来的副作用,也使利己主义泛滥,“专门利己”的人生哲学充斥市面,光天化日之下,儿童溺水,弱者被害,妇女被侮,围观者麻木不仁,视而不见。少数人或是怀疑雷锋的高尚动机,认为他也是自私的,是为了出风头,表现自己,或是没有什么了不起,别人也能做得到。然而,从英雄们的真实事迹可知,雷锋、张子祥、徐虎、朱伯儒、郭明义等虽无惊天动地的业绩,却在平凡的生活中处处为人们做好事,而且是那么主动、自觉和真诚,那么持之以恒,而且常常超过其应承担的义务。正是因为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非常实在和可贵,所以当前人们才大力呼唤雷锋精神。

(二)革命与建设的“傻子”

雷锋、朱伯儒、徐虎等英雄模范人物,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一切,他们这种崇高的献身精神,有时也会受到人们的误解,有些“小聪明者”甚至称他们是“傻子”,但他们却心甘情愿做这样的“傻子”。雷锋在日记中写道:“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心甘情愿做这样的‘傻子’。”

英雄们的举动之所以被“小聪明人”讥讽为“傻”,是因为在这些人看来,英雄行为,或是不考虑世俗功利,不入流,不合时宜;或是不符合现行的道义标准,而太超前;或是太固执、太迂腐,而不知随机应变、左右逢源。其实,英雄们的“傻”,恰恰是一种值得钦佩的忘我精神,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纯洁,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和坚忍。而“聪明人”眼中所谓的“聪明”,不过是贪图蝇头小利的小气,不过是世俗气、市侩气十足的功利主义,不过是明哲保身的利己主义。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所谓的“傻子”。远的有传说中的愚公,近的有不被有些人理解的雷锋、张华、孔繁森、徐虎、朱伯儒、田永亮等,雷锋十分喜欢毛泽东著作中的愚公形象,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那么这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傻子”究竟“傻”在什么地方呢?

1.舍己为人、舍己为公

雷锋当兵时,按部队规定,战士每年发两套军服,而他从1961年起连续两年却只领一套。他说:“一套就够穿了,破了可以补一补,给国家省一点是一点。”雷锋得知辽阳市遭受水灾时,马上将自己平时省吃俭用的最后存款100元寄去。有人说他是“傻子”。雷锋知道后,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情愿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可见,雷锋绝不是少心眼的真“傻子”,他的心眼放在为国为民上,放在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上。朱伯儒七八年如一日,在思想上关心、经济上资助贫困不堪的民工胡仕元,使民工胡仕元鼓起了生活的勇气,终于成为菌菇大王。民工胡仕元决心向朱伯儒学习,乐意做舍己为人的“傻事”,毫无保留地向乡亲们传授种菌技术,使上万人脱贫致富。

2.自觉承担义务之外的义务

徐虎不光为自己辖区内的居民服好务,而且他优质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已远远超出了他所管辖的地区。静安区的两位老人,因家中水表冻裂漏水,给徐虎写信求助。这是外区,不属于徐虎房管维修范围。但徐虎还是利用业余时间赶去,给老人修好。不管分内事,还是分外事,只要是人民需要,英雄们都做得那么从容、坦然和投入。

3.不谋取可以谋取的任何私利

凭徐虎精湛的技术和良好服务的名声,赚钱发财的机会一定不少,但他却淡泊名利,安心本职工作。徐虎去一位在美国生活多年的中国女士家修理抽水马桶,他用专门工具费了很大劲才修好。那女士见这活又脏又累,要多付小费以表谢意,徐虎却分文不收。一位朋友曾向他介绍过一笔水电安装工程生意,工程总额达32万元,只要徐虎肯接,一定能赚大钱。但徐虎却委婉地拒绝说:“说老实话,我正想有钱给妻子、女儿买套高级音响,可现在白天我忙工作,晚上开箱服务,哪有空去承包工程啊?这钱没法赚。”有人劝他跳槽,说附近一家物业公司正缺水电技术工人,月薪2000元,这是徐虎工资的两倍多,可徐虎却说:“我走了,居民家中的水电急修怎么办?我是党员,不能光想着自己赚钱,要多想着群众,多想着作为一个党员的职责。”面对着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有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都什么年月了,徐虎是不是太傻了?”徐虎却对金钱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书桌上的玻璃板下有这样一段话:“钱可以买到房屋,却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小人之心,但买不到君子之志。”不管别人如何不解和疑惑,徐虎仍是矢志不移,愿把“傻”事做到底。

在当今世俗化、多元化和社会化的时代,特别是在人们的思想觉悟存在高低层次之分的情况下,我们不强求所有人在任何场合都去做这样的“傻事”,追求个人的正当利益和享乐也是应该的。但是社会的发展、道德水平的提高和人的心灵净化,也离不开千千万万社会主义建设的“傻子”。雷锋、朱伯儒、徐虎等优秀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群众甘愿做“傻子”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以事实告诉我们:无论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共产党人奉献社会的心永远不会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不会丢。雷锋、朱伯儒、徐虎等人的“傻子精神”,绝不是那种不明事理、不谙世事的呆傻、迂腐、刻板,而是矢志不移的愚公精神,是不被世俗力量(权势、金钱、美色……)所左右的道德圣贤精神。正是在雷锋“傻子”精神的感召和培育下,一大批共和国英雄不怕“傻”,宁愿“傻”,“那义无反顾,以一个年轻大学生换一位老农生命的张华,被贬之‘傻极了’;那只身斗歹徒,拼将热血洒闹市的安珂,被贬之‘傻’到家了;那‘万里长江第一漂’,壮举未竟,魂断途中的尧茂书,被笑之‘傻瓜’一个;那两离桑梓,独恋雪原,为国为民滴尽最后一滴血的孔繁森,被称之为‘傻到天边了’。” 正是无数雷锋式的“傻子”,才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三)发扬螺丝钉精神

螺丝钉精神是从雷锋身上生发出来的。一次,雷锋跟县委书记张兴让一块走在山间小道上,他看见一颗螺丝钉,就一脚把它踢开。县委书记却不声不响弯身捡起,抹去灰尘放进口袋。几天之后,雷锋送信去工厂,书记掏出那颗螺丝钉,放在他手上,说:“把它一起送去吧。一颗螺丝钉,别看他小,缺了也不行。”县委书记爱惜一草一木的行为表达的是一种节俭意识,它对于培养雷锋的俭朴精神具有催化剂作用。所以,螺丝钉精神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一种节俭精神。这一点下面将会谈到。这儿我们关心的是螺丝钉精神的另外一层含义——姑且称之为“小我”精神。张书记的话语深刻地烙印在雷锋心中,被他反复忆起、反复思考,最终凝聚成一种“螺丝钉精神”。雷锋入伍后,曾写道:“虽然是细小的螺丝钉,是一个细微的小齿轮,然而如果缺乏它,那整个机器就无法运转……但是再好的螺丝钉,再精密的齿轮,它若离开机器这个整体,也不免要当作废料,扔到废料仓库去的。”两年后,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的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从雷锋的这番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已悟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哲理:个人是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的力量虽然是较小的,但他的作用却是巨大的;个人不能脱离集体、脱离社会,否则就会一事无成。有了这种正确的认识,雷锋就萌生了“螺丝钉精神”——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平凡做起;踏踏实实,兢兢业业。

雷锋的螺丝钉精神表现在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表现在他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过程中尽心竭力、发热发光。他因此而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由于他在公务员、通信员、拖拉机司机、汽车兵等工作岗位上,勤快上进,踏实肯干,刻苦钻研,先后被评为机关工作模范、治沩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爱车模范。雷锋的这种螺丝钉精神,在赵梦桃、张贵顺、尉凤英、吴吉昌、李月华、徐虎等英雄模范人物身上,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拿徐虎来说,他对自己的本职工作精益求精、从不马虎。面对居民住宅的先进设施,他感到现代社会对物业管理维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所需要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自己原本的技术已不适应发展着的物业管理了。于是,他拜两位水电设备工程师为师,进一步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以便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徐虎这样说:“各人的追求不同,理想不同,我是一个普通的人,以写好自己的历史为满足。我想为社会多做一点事。”在他的事迹被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后,面对记者的提问,他仍实实在在地说:“我是一名非常普通的、平凡的工人,只是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创造发明,做出一点成绩后,党和政府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感到很不安。压力总有一点,因为人们会用更高的标准要求我,而我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我要在本职岗位上更加努力地工作,把优质服务带给千家万户。”他还对日本共同社记者谈道:“中国现代社会像我这样的人很多。许多优秀的同志,由于暂时的原因没有被发现和宣传。我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被推向先进行列的。如果不宣传徐虎,也会宣传李虎、张虎式的先进人物,因为我们社会需要雷锋精神。”他像一颗螺丝钉一样,在水电维修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发热发光。他始终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什么时候都以一个普通工人的身份出现,不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永不生锈的一颗螺丝钉。在他的这种精神感召下,仅上海就有无数个“徐虎”在成长,人人学徐虎,处处有“徐虎”。

螺丝钉精神早就作为雷锋精神的代名词,在祖国大地上长久地回荡,并铭刻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心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螺丝钉精神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时代脉搏合拍。螺丝钉精神把个人的追求融入社会理想之中,完全摆正了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与个人追求的关系,并使之统一起来,从而成为一个崇高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又是一种个人服从集体、服从国家建设需要,脚踏实地、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全身心地为理想而奋斗的伟大精神。失去这种精神,就会把个人追求同社会需要对立起来,导致理想与现实的失衡、脱节。 /jlR+MC5x1jsX86GilbdieCasa7l7Nls/q9JjZ3peCCRvhX8hBHAx1cKqRBssvO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