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态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我国也付出了自然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剧烈的巨大代价,由此引起了人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安全性的忧虑。目前,我国每增加一个单位GDP所产生的废水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5倍;单位工业产值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是发达国家的10倍多;每增加一个单位GDP所产生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量是美国的4倍,是英国和法国的7~9倍;每万元GDP所产生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这种线性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使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与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如果我们不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那么以资源环境为依托的经济增长模式势必缺乏后劲,甚至一蹶不振。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产业园区日益成为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但随着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资源约束与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产业园区正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制约。随着全社会对资源环境越来越重视,产业共生日益成为产业园区打破瓶颈的关键要素和实现生态化转型的重要途径。共生既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经济现象。近些年来,产业共生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生态文明建设愿景以来,我国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置条件,为产业共生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2011年6月,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第八届产业共生研讨会,与会专家讨论了产业共生的几个基本问题,其中包括世界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哪些产业共生的发展模式。产业共生模式是以生态园区为载体,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进而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现实中,产业共生模式在国内外很多产业园区内都已自发形成或经引导而形成,例如,丹麦卡伦堡园区和我国的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

本书研究对象为基于产业共生的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分析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基于产业共生的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研究了基于产业共生的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动力机制、形成机理和演进机理;总结了基于产业共生的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类型;构建了基于产业共生的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评价体系;进而分析了国内外典型的发展模式,探索实践了基于产业共生的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书共分九章。第一章为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主要从生态文明建设形势、经济高质量发展形势、产业转型升级形势、园区循环化改造形势和企业转型发展形势等方面分析研究的背景;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主要内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必然选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调整的现实需要和有效路径,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促进绿色发展和绿色消费的战略选择和客观要求等方面阐述研究意义。第二章为研究理论基础。主要从生态学、产业生态学、循环经济和共生理论以及所包括的基本原理或基本原则等方面,本章系统梳理基于产业共生的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理论基础。第三章为研究进展。通过对国内外产业共生、循环经济、园区循环经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目前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第四章为基于产业共生的园区循环经济内涵。本章对产业共生、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园区的内涵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基于产业共生的园区循环经济的内在逻辑和基本特征,为更深层次、更系统地研究基于产业共生的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奠定基础。第五章为基于产业共生的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本章为全书的核心部分之一,具体从动力机制、形成机理、演进机理、类型划分和模式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展开系统研究。第六章为基于产业共生的园区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本章主要分析国内外典型模式并总结经验启示。第七章为基于产业共生的园区循环经济模式探索。本章主要分析临潭县生态农牧业自主共生模式、卓尼县农畜产品加工复合共生模式、白银市高新开发区嵌套共生模式、张掖市矿产资源开发虚拟共生模式,以及甘南州产业共生模式的生态保障、玉门市产业共生模式的资金措施保障。第八章为完善基于产业共生的园区循环经济模式的对策建议。本章主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基于产业共生的园区循环经济模式的具体对策,以期更好地指导完善发展模式。第九章为思考与展望。总结思考并提出进一步需要研究的方向。 +L1lJAjDdYO4IcZVNZEUUCK6B6bP0LunIVIYp9o8nXbO9XG2+NzVV5L9W9/Q8Jy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