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欧洲,出了一部伟大的禽兽史诗,这就是《列那狐》。我读了这部书,觉得异常的可爱,故费了一二月的工夫把它介绍给读者。
关于《列那狐》,学者间的争论颇不少,第一是它的作者问题,第二是它的产生地的问题。关于它的作者,有的主张是由民间传说发展而成的,有的主张是“僧侣诗人”们的创作。关于它的产地,有的主张是德国,有的主张是法国。但不管那许多纷纭莫决的主张,我们现在却有了一种概念:这部《列那狐》原有一个民间传说的来源,这来源是在法国。然在十世纪与十一世纪时,经了“僧侣诗人”与法国“宫廷诗人”的润饰,加上了时代的色彩与讽刺的意味。当时宫廷诗人大约必以此诗与那些古代史诗、骑士传奇,同样地读诵于听者之前,以娱悦他们。到了十二世纪时,有了一种德文本,又有了拉丁文本,变异的同源作品有数种,后来又有了散文本。到了十八世纪之末,大诗人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又著了 Reineke Fuchs (《列那狐》,1794年),在文辞方面,是加上了不少的美漆,然它的原来的朴质可爱的风趣,却丧失了一些。
《列那狐》最可爱最特异的一点,便是善于描写禽兽的行动及性格,使之如真的一般。还有它引进了许多古代的寓言,如熊被骗,被紧夹在树缝中;狐低头看马蹄,被马所踢等,而能够自由地运用,使之十分地生动,也是极可使我们赞美的。
在歌德所述的 Reineke Fuchs 里,会附有大画家Kaulbach(赫尔曼·考尔巴赫,德国,1846—1909)所绘插图三十余幅,极为有趣。评论者都谓这给本书以新的生命。现在把它们转插于本书中。
为取便于中国的儿童计,此书采用重述法,但所删节的地方并不多见。另一英译本,删节了三分之二,只叙到第十四节为止。原书的结局是列那狐终于得释,这个英译本,却不欲使狡者得志,竟把它的结果改作:列那被处死刑,大快人心了!编译儿童书而处处要顾全“道德”,是要失掉许多文学的趣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