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角色,就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按照所处的领导地位、身份相一致的权利规范和行为模式要求,扮演着的特定的人物角色。这就是说,领导角色要求领导者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领导角色是领导者社会地位、身份的外在表现。领导者所处的地位、身份不同,他们所扮演的领导角色是不同的。这是一个职位要求。二是领导角色是领导者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不论处于哪一层次的领导者,组织都对他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有着特殊的规定。这是一种组织要求。三是领导角色是人们对处于特定地位的领导者的期待。就是说,人们期待领导者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种社会要求。
领导者要注意认清自己的角色性质,做到准确定位,避免角色错位,从而实施正确的领导方法,提高领导艺术和工作成效。
(1)由“运动员”向“教练员”转变。
领导职责的变化,要求领导者由“运动员”向“教练员”转变。因为,领导的责任主要是出主意、用人。但是,我们有许多企业领导往往是事必躬亲,什么事情都是自己亲自干,对谁都不放心,这是典型的“运动员”式的领导方式。现代领导观认为,领导应该是一名“教练员”,需要退居边缘,实施具体指导,让下属自己去行动。
运动员与教练员的区别在于:运动员是靠自己成事;教练员是靠用人成事。所以,高明的领导者都懂得,领导是一门用人成事的艺术,即善于通过组织指导好下属来实施领导。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21世纪领导的新角色是教师。基辛格就说过:“一个伟大的领导人必须是一个教育家,使远见与人们熟悉的现实之间得到沟通。”
教师和教练员的职能是相通的。那么,领导者要扮演好教师或教练员的角色,应该教会下属什么呢?一要培养下属的责任心;二要教会下属行动;三要鼓励下属创新。作为领导者,我们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教育者,要学会由“运动员”的角色方式向“教练员”的角色方式的转变。
(2)由“领头羊”向“牧羊人”转变。
领导拉动方式的变化,要求领导者由“领头羊”向“牧羊人”转变。因为,领导拉动的方式有两种:个人拉动和组织拉动。个人拉动,主要是靠领导者的个人业绩或精神来带动他人前进,我们把这种领导者比喻为“领头羊”。组织拉动,主要是靠组织形成的合力或惯力来带动他人前进,我们将这种领导者比喻为“牧羊人”。
“领头羊”与“牧羊人”的区别在于:领头羊只能在前面起带头作用,至于后面的羊愿意不愿意跟它走,它也无能为力;如果领导者只充当“领头羊”的角色,充其量当一个劳动模范,只能发挥榜样的作用,其力量是有限的。而“牧羊人”,身处羊群之外,能有效地控制整个队伍的行动,能担当起领导的重任,其作用是巨大的。
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并不意味着总要位居行动中心,更不意味着领导者应大权独揽,事必躬亲。领导不是“领头羊”——体力劳动者。领导者要大踏步往后退,退至后面的视野开阔的高地,去指明方向。因此,高明的领导者是组织者,他们懂得通过经营一个组织来实现领导,而不是靠个人的单打独斗。
(3)由“船长”向“设计师”转变。
领导者控制方式的变化,要求领导者由“船长”向“设计师”转变。因为,领导控制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控制,一种是间接控制。船长是一船之长,他只能在船上就事论事解决问题,所实施的控制方式是直接控制,其影响力是有限的;而设计师是在陆地上设计好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所实施的控制方式是间接控制,其影响力是巨大的。船长与设计师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船长是解决问题;设计师是避免问题。直接控制解决问题与间接控制避免问题,在领导效果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邓小平之所以被世人称颂为“总设计师”,就是因为他科学地设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清晰地勾画了中国“三步走”战略,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及和平崛起铺平了道路。21世纪的领导者首先应该是组织系统的设计师,其道理也正在这里。
领导者如何才能成为一个高明的“设计师”呢?这就需要树立避免问题的领导理念。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指引方向、规划未来、掌控全局。作为一名领导者,能够在事后解决问题固然可喜,但能够在事前避免问题出现,才是领导者追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