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分析一般分四个步骤:①形成决策问题,包括提出方案和确定目标;②判断自然状态及其概率;③拟定多个可行方案;④评价方案并作出选择。一般来说,在一项决策形成后,要进行可行性分析,看是否可行。领导者在作出决策时,一定要进行可行性分析,不要作想当然的、拍脑袋式的决策。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1979年3月,拿破仑偕同新婚妻子约瑟芬参观卢森堡大公国第一国立小学,辞别之时拿破仑向校长送上一束价值三个金路易的玫瑰花,并慷慨陈词:“只要法兰西国存在一天,今后每年的今天都将向贵校送上一束价值相等的玫瑰花,作为法国与卢森堡国的友好象征。”拿破仑这个表态第二年就忘记了,但卢森堡国却记人了他们的史册。1984年年底,卢森堡大公国极其郑重地通知法兰西共和国,要么从1797年起按利息结清玫瑰花债,要么法国各大报纸承认本国的一代天骄拿破仑是言而无信的小人。法国财政部在电子计算机荧屏上看到的数字是1375596法郎,不禁面面相觑,叫苦不迭。
拿破仑的一时心血来潮,随意许下的这个承诺,让法国人非常难堪。所以,作出决策前一定要做可行性分析,不许不切实际的诺。
在决策实践中,可行性分析有广狭两种用法。广义的概念是,任何一种决策,都要进行可行性的分析与论证,整个决策过程中,都要以可行性分析为基础,譬如要分析和论证决策目标是否可行,决策方案是否可行,决策实验敏感度如何,等等。狭义的可行性分析主要是指对重大工程项目决策的可行性论证。所谓“重大工程项目”,一般指那些在某一经济部门(工业、农业、国防部门)需要建设的总投资额超过国家规定的某一限额(如数亿元以上以至数十亿元甚至数百亿元),对该经济部门的经济效益、军事部门的军事效益影响较明显,而且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工程规模较大的建设项目。例如,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大型油田、大型水利枢纽、核电站等。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中,都必须建设若干个重大工程项目,才能构成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重大工程决策,对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而决策正确与否,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做到重大工程项目决策的科学化,就必须对所要确定的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等问题,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与论证,从而减少以至避免重大工程项目决策上的失误,使重大工程项目的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可行性分析与论证是决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和前提。它的基本作用是从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论证决策目标或决策方案是否可行。通过可行性论证,确定设立的目标或某些备选方案的合理性、正确性,同时又可以发现设立的目标或某些方案由于条件不具备或受某些条件限制而行不通,从而排除这些目标或方案,为下一步的目标确立和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决策过程中有无可行性论证及其论证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决策的成败。过去,由于我们对决策可行性论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重大工程项目不经过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就盲目上马;有时虽然进行可行性分析,但往往是颠倒了可行性分析与决策选优的程序,在领导者拍板定案后,用来单纯论证原决策的“正确性”。这些,都曾给我们的事业造成巨大的损失。针对过去的教训,国务院作出一项决定;今后新上的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引进国外成套的设备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大型工程的设计,先由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估审议,然后再由国家计委综合平衡研究可否列入计划。这一决定是基本建设决策程序上的重大改革,其核心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先断(领导拍板)后谋(可行性论证)或断而不谋、断而少谋的状况,实行先谋后断,多谋善断,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