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南怀瑾作品

南怀瑾勤奋一生,著作等身。他成立“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后,将自己的著作相继出版,我们将其佛教经典细分如下:

1.《园觉经略说》本书的讲解,深入浅出,初学易懂,易于人们学习和领悟佛家专业术语和修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南怀瑾这样讲解本书:《园觉经略说》佛称我们的世界为婆娑世界,意谓缺憾不完美,是充满着痛苦的。所以,许许多多的人想从佛教或佛学中,求得心灵上的慰籍,或寻求解脱痛苦的方法。看到这样的现象,我们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人们终于接触到了难得难闻的佛法,好不容易在茫茫苦海中找到了慈航;忧的是人们对于佛法不知如何下手。有的认为佛经艰深难懂而不敢阅读,有的唯(惟)恐走火入魔而不敢修行,即使修行亦抓不住要点,有的则到处听经听演讲求秘诀求灌顶,对于真正的佛法却未能得利,这真如释迦牟尼佛说:至可怜悯者众生。

《圆觉经》是了义经,这是可以彻底解决人生痛苦烦恼的经典,这是指引如何修行成佛的经典,而且经文文字优美,读来真是一大享受。这部经透过南怀瑾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初学者而言,浅显易懂,没有文字上的障碍,可作为学佛之入门;对于有心习禅或参研佛法者而言,书中有多处如何明心见性的明白指示;至于修行上的诸多问题,如修止、修观、修禅那,亦作了原则性重点的提示。所以,无论是顿悟或渐修,在见地、修证及行愿上,均详细举例说明。然而,站在南怀瑾教授的立场而言,对于此部大经,还只是略说而已。

缘起要如何成佛呢?必须先得到清净智能,有了清净智能,才能威德自在。如文殊菩萨于释迦牟尼佛上座即将说法时,引磬一敲说:“说法竟”。释迦牟尼佛一句话未说,又进去了。文殊菩萨此时说了两句话:“我为法王,为法自在。”

见性成佛“金刚经”告诉我们,必定要福德够了,智能才得以开发,也是自求多福,自我解脱的道理。学佛是靠自己,不是靠别人帮忙,也不是靠佛菩萨保佑。世界上最大的福报就是智能,纵然当上皇帝,或是财福多足以买下整个地球,仍然买不到智能;智能不是权力金钱所能换取得来的。

大乘渐修“以净觉心,取静为行。”很多人认为内心清净才叫修行,把自己的念头静在那里,用什么方法静呢?“由澄诸念”,什么是澄呢?把一杯浑水静止摆在那里,摆久了,水中的杂质慢慢沉淀下去,水就澄清了。所以,很多人一打坐静不下来,妄念反而特别多,怎么办呢?不理它,如同那杯水慢慢就澄清了。

2.《禅话》“山迥迥,水潺潺,片片白云催犊返;风萧萧,雨洒洒,飘飘黄叶止儿啼。”禅话对历代禅门祖师的公案,赋予了全新的解读。

3.《药师经的济世观》这是一本通俗却不易懂的经典,为什幺药师佛是在东方?药师佛的药是什幺?如何能死而复生?如何去面对死亡?以及如何消灾延寿等,是本书中讨论的重点。

4.《金刚经说什么》这是一本超越哲学宗教的书!千余年来,无数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悟道,因金刚经而得到不可思议的感应,为什么?禅宗为什么提倡金刚经?南怀瑾认为《金刚经》是超越宗教的大智能。在中国文化中,金刚经是影响非常大的一部佛经。千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金刚经是佛经典中很特殊的一部,他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

《金刚经》一个重点,彻底破除了一切宗教的界限,它与佛教一部大经——华严经的宗旨一样,承认一个真理、一个至道,并不认为一切宗教的教化仅限于劝人为善而已。

5.《禅海蠡测》本书为南怀瑾先生传世经典之作,有关禅宗宗旨、公案、机锋、证悟宗师授受、神通妙用,及其与丹道、密宗、净土之关系等。

6.《定慧初修》本书收集袁焕仙先生及其门人南怀瑾先生,有关止观修定修慧的讲记,对习禅及修净土者,提示了正知正见和真正修行的方法,最适合初学佛、禅者。

南怀谨十分推崇中国的孝道思想,他在讲授儒、佛学说时,常常提倡、要求当代年轻人孝顺父母长辈。他这样说道:

另外一个反佛的理由,是反对出家的人“无父无君”。中国儒家文化反对信仰佛教,这四个字便是最大的理由,最大的罪状。到了宋朝叫得最为激烈。他们认为一个人出家修道,连父母都不顾了,这是“无父”,还算是人吗?甚至“无君”,连国家也不要了,那更是要不得。古代男子一出家便免服兵役,什幺都不管了,出家前犯了罪,出家后规规矩矩修行便不再深究。并且早期的僧团不从事耕种生产,生活所需皆*化缘而来。至一切,在我们历代的文化人眼中,认为是一种莫大的浪费。

但是,除了上述两个理由外,其它佛教所提出的哲学道理,修行法门,许多读书人都反对的很外行,而且就各方面来看佛学,都显得精湛圆明,博大深入。可是儒家知识份子,一直把出家修道这回事,纳入是“无父无君”的大不韪,当作是不忠不孝。那幺,佛教在伦理上,到底是孝道是不孝呢?

孝是中华文化的特色

现在我告诉诸位,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文明就是孝道。所以古代臣子对皇帝上有关文化,或社会风气的奏章,如果这个皇帝很倔强,有不是的地方,不肯纳谏,便往往祭出一句很严重的话,“圣朝以孝治天下”,用来给皇帝当高帽子戴,使他无法胡闹,乖乖做个好皇帝。

的确,中国文化最宝贵之处在于提倡孝道。对于那些西洋来的外国朋友,我常说,你们西洋以基督教为主的文化,是“丁字架文化”,我们东方文化才是道道地地合于十字架的形式。什幺道理呢?西方文化偏重父母爱子女,而忽略了子女长大后对父母的孝养,只要儿女一成家,男跟女,女跟男,夫妻一对,其它兄弟姊妹都不大管,代代如此,这不是后代和上一代接不上去,缺了“十”字上面那个部份,成了“丁”字了吗?

而我们中国,上自自己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一直通到久远前的老祖宗,乃至佛菩萨,上帝等等都包括在内;下则由自己传至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千代万代,生生不息延续下去。并且横的关连,兄弟姊妹亲戚朋友,同样需要仁爱,形成一个完整的宗族社会,纵横交错,恰是“十”字形的文化。

但是,现在的中国社会,也差不多削成了丁字架的形象。现在的孝道文化可怜啊!我有许多好朋友,大部份上了年纪,七老八十的,虽然地位钱财不缺,儿女三五个的不在少数,也都受了高等教育,拿到博士,硕士等学位,却一个个飞到国外,再也不回来了,独留两老口子躺在医院不能动,老太婆和老公公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抱怨一阵,生了那幺多儿女,读了都幺多书,又有什么用?然后,双双对坐,“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日子一天一天这样过去,唯一的好朋友,便是“电视机”来陪伴。你说这有多可怜,多悲哀!

儿子是国家的女儿是人家的

并且,现在一个儿子讨了老婆,等于嫁出去了一样,往往跟岳父母好得很,而疏远了自己亲生的父母。再者,就算儿子和父母住在一起,媳妇也不见得能孝敬公婆。我曾经对一个朋友说,你很好,又有儿子又有女儿。他说我有什么好?儿子是国家的,女儿是人家的,我有什幺?!这又是一种情况,讲的都是真话。反正这一代的孝道出了问题,文化也出了问题。

我们的孝道文化有几千年历史,同其它民族文化不同。这孝道文化从那里来?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宗族社会来,古代维系这大家庭社会的中心力量就是孝道。孔子的学生曾子还因此着了一部重要的书籍,叫做“孝经”,作为孝道的典范。这本书现在大家很少看,像我们老一辈的,在小时候便已经读得很熟了。记得民国三十六年我回到家里,父亲听说我研究佛学,研究得还不错,要我讲一点佛经给乡人听,他也要参加,我说千万不要,因为我们家孩子,长到几十岁,从外面回家,看到父母亲都会赶紧跪下来磕头。父母亲坐在旁边时,孩子不敢随便坐。我父亲讲话很威严,我听他讲话有时还会畏惧,畏惧并不是害怕,而是一种很自然诚恳的恭敬而已。

平常家里的客人不少,因为我那时有点小名声,常常有人来找我谈话。每当我父亲走过来,我一定马上站起来听父亲吩咐。他老人家看了便说,你长大了,以后不必这样守礼,马虎一点可以,可是我一直不敢。这是因为自小受了老式文化教育很深影响的关系。我父亲要我讲佛经,他也要听,我说您不能来,您来了我就讲不出来。最后不得已,我对父亲说,您真要来,那我讲孝经好了,父亲觉得很奇怪,为什幺要讲这玩意儿?我说现在的青年不得了,家乡的子弟们先要懂一点孝经,不然学个什幺佛?!我父亲想想,也认为有道理,因此我在家乡曾经讲过一次孝经。孝经是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基础,现代人千万不要忽视了它。

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孝子呢?真正的大孝子,不只孝顺自己的父母,还要能孝顺天下人的父母。所以我常常跟一般老年同学和青年同学说,你不要把自己的儿女看得那幺重,天下人的儿女都是你的儿女,天下人的父母都是你的父母,为什幺不能将自己的心量放大呢?如果将心量放大了,以天下人的父母为自己父母,以天下人的儿女为自己儿女,那该多好!

爱天下人也是一样

本来我自己的儿女很反对我这种看法和态度。他们说,爸爸你是看一切众生如自己的儿女?看自己的儿女如一切众生?我说对啊。我一个儿子就曾坦白地跟我讲,他起先很不喜欢这样,反感得很,但是不好明白表示,后来他在社会上经历多了,有更深一层的生活体验,倒反过来赞成我的观念。他说这样很对,又何必一定要只爱自己的儿女呢!爱天下人也是一样。

这正是孝经的根本道理。真正令人钦佩的孝子,其行止如何?“大孝于天下”。这种精神同佛家要救度一切众生的菩萨行愿,正好不谋而合。并且孝与忠也是同样一回事,国家危难时,顾不了自己父母,勇敢地做个忠臣而为国牺牲,一点都不后悔,这也是孝,孝自己的国家,孝自己的民族。孝经的意义太广大了!

由于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始终讲究孝道,因此中国历代皇帝最敬畏的也是自己的父母——“太上皇”和“皇太后”。皇帝到前殿上朝的时候,文武百官都要向他下跪,威风凛凛。可是一旦皇太后出来,皇帝只好恭恭敬敬侧身肃立,不敢随便坐着,等到皇帝到后宫见太上皇或皇太后,给妈妈请安,那就得跪下来,妈妈要骂照样骂,要打照样打,根本不敢有什幺反抗。我们看宋,明,清代的历史,那几个皇帝的太后更是厉害,皇帝怕得很,如果出言顶撞把局面弄僵了,老太太一生气,扳起脸孔,怎幺样?!好,你是皇帝,大家听你的,我也听你的。皇帝一看情势不对,赶紧跪下来说,皇太后不要生气,您老人家要怎样,就照着办好了。这是孝道的一种表现,我们并不提倡不合情理的盲目顺从,但是现代尊敬父母的孝道精神,的确逐渐地衰微了。

这个孝道思想表现在中国的政治上,文化上,什幺时候最为特出呢?——大约在一千六,七百年前,汉末三国时期这个阶段。东汉以后,中国的儒道文化非常兴盛,当时只要你做人真正合于孝的标准,便有机会出来做官。满清时代功名中的举人,另有一个旧名称,也叫“孝廉”。孝廉这个制度,在汉朝是由地方上推举品德高尚,孝敬父母的士子出来任职,再由皇帝封给官位,一步一步升迁的。

由于两汉藉仕途来提倡孝道思想,因此到了三国以及两晋以后,直到清末,孝道精神更重视得不得了。一个家族出了个不孝子,那便由这一家族辈份最长的族长出面,开祠堂门,严加惩治,毫不留情。就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佛教传进了中国。若是照一般儒家知识份子所言,佛教是“无父无君”,不要父母,不要国家,那么佛教又怎能顺利地传入中国大片土地,甚至最后成为民间根深蒂固,最普遍的宗教信仰呢?!

孝顺父母的佛陀

释迦牟尼佛是绝对孝顺父母的。佛经上记载,佛要出家,父亲不准,要他讨了太太才可出家,他只好顺从。娶一个不行,要娶两个,他也照办。后来还要为他家生个儿子传宗接代,也同样没有违背父王的旨意。到最后,一切要求做到了,他父亲再也没有话说了,佛这才在夜里离宫出走,到各处参访明师,探求人生真谛。后来,佛的父亲过世,佛亲自回来举丧,一定要亲自为自己的父亲放入棺木中入殓,然后和他的儿子罗侯罗,堂弟阿难,难陀四人,将父亲的棺木抬上他自己经常讲经说法的地方“灵山”安葬。像这样合情合理的做法,你说释迦牟尼佛孝还是不孝呢?

这些事实,很多研究佛学的人都不大留意,常常忽略过去。释迦牟尼佛的一生言行,无一不是孝的表现和扩大。佛一出生母亲就过世了,由姨妈一手带大,后来姨妈想出家,佛不答应,因为顾虑到女性出家,宗教团体内容易发生问题,恐怕影响佛法在世间的传布,但是由于阿难一再向佛请求,说姨妈自小养育您,您就许她出家修道嘛,最后不得已,佛才答应了这件事。佛在得了道后,也曾为了报答母亲怀胎十月之恩,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那时佛母摩耶夫人已因生佛功德,成为忉利天主,但是佛还是特别为她宣讲了令人感动的“地藏经”。我们学佛的人对“地藏经”都很熟悉,也时常诵念,看看它的内容,这不是多么可贵的孝道思想的流露吗?

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传布,迅速而普遍地为中国民间社会所接受,正是因为它是一们重视孝道的宗教。中国佛教第一本讲孝道的经典《父母恩难报经》是在后汉时期(约公元一八九年间)安世高翻译进来的。假使没有这部经的翻译,中国知识份子是会起来抗拒的。他们一看《父母恩难报经》,哦,原来佛教文化也是讲究孝道的,和中国固有文化精神同路,二者便自然合流了。

度化阿阇世王的故事

然后,过了几十年,在曹魏时候,《无量寿经》又由康僧铠翻译进来。《无量寿经》谈的是观想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后代净土宗兴起,无疑是受了它的影响。净土宗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这种修持方法,与孝道的关系很大。再来,“观无量寿经”又跟着传译进来(约当公元四百二十年间)。《观无量寿经》讲的是什幺呢?讲孝道的问题。其缘由是因为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印度有个不孝的国王阿阇世,他为了想早日荣登国王宝座,欲置自己的父王频婆娑罗于死地,因此把他关在监狱,不给吃,不给喝。阿阇世的母后韦提希夫人为了拯救自己的丈夫,偷偷做面食夹在衣服里层,又将衣服用水浸湿了,带去看老王,把面食剥出来给老王吃,把衣服拧出水来给老王喝。可是,这件事终于给这个棍蛋儿子晓得了,也将她同样关进牢狱。

像这样冥顽不灵的忤逆之子,碰上了也没办法。母亲韦提希夫人想到她认识佛陀的弟子目连尊者,便跪下来祷告,希望目连尊者赶快来救她。结果佛以神通知道了这事,慈悲地赶来帮助,感化了这个不孝的儿子,同时为他们讲“观无量寿”阿弥陀佛的修持法门。这是《观无量寿经》形成的来龙去脉,其基础就建立在孝道上面。至于净土宗的另一部经典《阿弥陀经》,则比较迟一点才翻译进来。

《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传入中国时,中国正处于三国以后,魏晋南北朝战火连绵,文化混乱的动荡时期。可是当时社会上每个家庭的子弟都很遵守孝道,此时正是中国门第观念最严重的时候。嫁个女儿或讨个媳妇,非常重视门当户对。在社会上,一个家庭里孩子的教育好不好,孝顺不孝顺,广为众人所注目。譬如大家会说,某某家里的孩子很有教养啦,他们家的公子,千金都很知书达礼,是世代书香啦,这些观念和宗法社会的孝道思想,非常紧密地连结在一起。

义在大孝的盂兰盆经同时,在西晋初期(约公元二百六十五年),中国佛教到了七月半一定要诵念的《盂兰盆经》,也经由竺法护的手中译成中文,流传开来。盂兰盆的“盂兰”两字,原义叫解倒悬,即是解救倒悬的痛苦。这部经同孝道的牵连,那更大更深了。

我的家乡就在台湾海峡对面,小时候,记得每年的农历七月半有个很热闹的节目,叫做“放河灯”。在夜里,河上驶着做法事的船只,和尚念经,一路叮叮当当,木鱼,铃铛法器等敲得很动听,唱诵的声音也很优美,然后一个莲花一个灯,从船上接连放到河面上,放荡开来,挤得整条河都是闪闪发光的莲花灯,很美丽,也很令人伤感。据说这是为了超度河里淹水死的冤魂,解除他们的痛苦。也算是属于盂兰盆会的一种。

一般民间讹传,七月里鬼门关开了,阎罗王一年一度给鬼放假,让他们出来玩玩,到了农历七月三十晚上(地藏菩萨生日)又要回去。这个恩典,据说就从目连救母的盂兰盆开始,又说是地藏王菩萨大发慈悲,出面给阎王讲情。所以每到了七月三十晚上,我们这些孩子便拿着香把,一支支插在地上,然后老祖母叫我们跪下来拜,拜地藏王菩萨,因为菩萨做了保证人,现在他要把放出来的鬼魂收回去,只要有一个鬼留了下来,地藏王菩萨便没面子啦,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构成了这幺一套民俗信仰的故事,很严重,其中大有文章呢!

这类的故事,和中国孝道的发展结下了不解缘。因此,有人问我,放焰口啊,烧纸钱啊,这些做法,鬼神收不收得到?会不会得益?我说,只要你确是一番真诚,为了给先人尽一点孝思,舍得这样花费,只要心安理得,还管他收不收得到干嘛?我有个美国朋友过世,我说也要烧一些给他,有同学听了一副很惊讶的样子。我说你不要怀疑,相信我的话去办,这个经办的同学听了,他知道这是外国人,给他做了一套西装,也买一辆汽车,又造一栋洋房,冰箱电话等等一样也不缺,然后找个地方一把火烧了,彼此相顾一笑。你别问有用没用,但问自心诚不诚?舍不舍得?再者,你真能把佛教教理研究透澈,自己有实际的修证,自然能看清这种事的真相,虚还是实。

南怀瑾自己十分相信因果报应,这也是他弘扬佛教文化的一个重点:

我们中国文化,尤其信佛的人应该晓得,佛教的基础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上面。如果信佛却不了解这个道理,那幺你说信佛,根本是迷信。三世是指前世,今世,来世。前世的前世还有数不完的前世,来世的来世还有连绵不尽的来世。六道轮回包括天道,修罗道,人道(上三道),以及畜牲道,饿鬼道与地狱道(下三道),每一个生命就依他自身所作为,感得各式各样的因果报应,生生世世不停地在宇宙间轮回转世,这是佛教根本的道理所在。

古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类警句,我们小时候都念过的,这便是因果观念。佛说:‘纵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但是这因果观念,全是由佛教传来的吗?不是!中国固有的上古文化,也早已有了,'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正是因果观念的明显表示。由这种因果观念的推演,发展出中国几千年来一贯的教育目标,教人如何做一好人,做一完人。然而时代不同,现在这种良好的教育目标几乎已丧失殆尽,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和生活技能的传授,迟早要出问题的。

不管你是皇帝也好,乞丐也好;或者挑葱卖蒜作小生意,开银行,办贸易公司,做大买卖,那都是职业不同,无论你作什幺,人都要学做人。我常常跟一些从政的朋友讲,不要说做官难,把人做好了,做官自然容易。上台做官要做人,下台一鞠躬也要做人。做人别做绝了,做绝了不会有好下场。中国人的教育,一向是为了达成完善的人格道德标准,这个标准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因果观念相通,也和孝道思想同流。而佛教的许多理念,尤其菩萨道的提倡,无不是从此种因果观念和孝道思想立论,扩而充之,神而明之,而臻于淋漓尽致的地步。

一个家庭能够常做好事,后代子孙一定好,如果你使坏,喜欢做缺德事,就算现在聪明能干,富贵荣华,将来后代子孙必然要糟。这是真的哦!我这辈子几十年来,因果报应的事情看多了,很多都是现世报。错事干下去,没几年光景便自食恶果,惨兮兮的,只是平常不好意思说明罢了。所以我们小时候受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有句话:‘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方寸地指的是良心,就是说为人必须心地善良,后代方能得福。

佛教讲因果涵盖三生,每一个人自己的前生,今生,来生,由此形成一条无穷尽的横线,和刚才所提祖先,父母,我,后代儿孙的竖线,又交叉成一十字架。其实,依据因果轮回,角色变易的道理来看,自己的前生,今生,来生同自己的上一代,这一代,下一代,二条因果线往往是彼此重迭,一而二,二而一的。所以中国民间长久以来,充满了三生因果,七世夫妻,乃至世世互为兄弟,互为夫妻的传奇故事,所在都有。所谓一切皆由因果,因缘而来,善因善果,恶因恶果,随人自取。‘祸福无门,唯人自召’,怨不得人。

目连尊者救母难

由于阐扬孝道的几部佛经:‘父母恩难报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地藏菩萨本愿经’以及‘盂兰盆经’等被介绍进入中国,当时的中国人自然而然接受了佛教。至于我们佛学上讲的净土宗,禅宗,华严宗,三论宗等等,在书本上空啊有啊的,那都是一些读书人,以及法师们专门研究佛教哲学,逐渐发展出来的。民间一般老百姓才不管你这幺一大堆名词,他们只要报父母恩,念菩萨名号,阿弥陀佛,地藏菩萨,观世音啊!双手直挥直拜,你要快快救我妈妈,快快保佑我爸爸啊!这种真诚,这种孝心,你反对个什幺呢?!

‘盂兰盆经’讲的是佛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以神通看到自己的母亲堕落地狱,受极大苦,他很难过,亲自下到地狱要救母亲,但由于业力的关系,地狱门无法打破,只好回转来求佛帮忙。佛说你有孝心,很好;但是真做了坏事犯了罪的人,就是儿子当了皇帝,或是神通第一,也没有用。罪就是罪,善恶之间,和地位,金钱,权势毫无关系。善恶自有果报,不是随便可以了结。因此佛只好教目连尊者举行盂兰盆会,广修一切供养,借重其它出家人(精进用功办道的修行人),由他们多人的福德功勋,深重的业力方由忏悔而得解脱。

这里我们要注意,佛要我们不只求解脱我们这一世父母的痛苦,更要发广大愿,发长远心,连自己七世父母的冤孽,都要超度。佛的这种精神,合于中国‘孝经’所说的‘大孝于天下’。天下人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你不能只孝这一辈子的父母,你前生的父母,再前生,乃至七生,千万生的父母,都一样要追荐。由此而达众生平等,慈云普护一切。

目连尊者是得了道的圣者,但并不保证自己的母亲不下地狱,各自造业,各自感报。并且好的儿女,并不一定有好的父母,好的儿女有时还是坏父母生的。这之间的因果道理,非常复杂。有一些温柔敦厚的夫妻,偏偏生个胡作乱来的坏儿子。这在生理学上,目前还无法理解,不过我已有了答案,这叫做‘遗传反动’,不会错。老老实实的父母,生个儿子特别调皮。当然也有还是生老实的。老实人再生老实儿子,一代一代传下来,那要变笨了的,是不是?真有修证的人,才看得清楚这些千差万别,复杂难测的因果变化。

佛为了目连,开了盂兰盆会幽明两利的方便法门。在印度,每年夏季雨繁虫多,佛才规定弟子们结夏安居,集中在一起,专心修道。等到七月半,天气渐渐放晴,气候较为凉爽,方得解夏,可以到外面活动。就在这一天举行盂兰盆会,供佛斋僧,超冥济幽,乃是中国佛教依据佛典记载所形成的传统仪式,一般佛教徒都很重视这一天的法会活动。

梁武帝倡建盂兰盆法会

可是,后来的外道,却伪造了一本莫名其妙的'血盆经',说什幺女人生孩子,因为流了一大堆血,血是脏的,死后会下地狱,泡在污秽的血池里受苦。会有这种事吗?这根本是毫无根据的说法。然而那些自称信佛学道的同善社,一贯道信徒,却不明就里地胡乱相信,糟糕透了。

父母亲的血是最干净,最宝贵的,密宗还把人身的血作为供佛的净品。依佛教规矩,我们的生日叫‘母难日’,不宜大事铺张宴客。母亲生我的那一天,正是母亲受苦受难的那一天,为何还兴高采烈地做生日呢?母亲受苦受难,你还大鱼大肉,大吃大喝,宰割别人的生命来供自己享受作乐,这合情理吗?应该为父母祈祷求福才是。‘血盆经’绝对是假的,千万别信。如果真的生孩子流血有罪,生孩子那幺大的辛劳和功劳,竟然还要下血盆地狱,这真岂有此理!若有这样的一个地狱,那我们首先要打破消灭的便是它。

‘盂兰盆经’刚传进来的时候,还未很普遍,要等到南朝梁武帝以帝王之尊,于梁武大同四年,提倡启建盂兰盆法会,这才广为民间所遵行,成了一种风气,而七月半也被当成了鬼节。鬼门关于七月间开门,放鬼到人间游玩这事,暂且不去讨论。但是你问我信不信传统佛教七月半的做法呢?绝对信,因为我了解其中的理由。我常常劝同学们,真学佛,必须先明理,明白了道理以后,不可再怀疑,能够恭恭敬敬的孝顺天下父母,总没错吧!

梁武帝不但提倡‘盂兰盆经’,他还因为皇后郗氏死后,变成大蟒蛇来托梦,说她在世时嫉妒宫女,凡与皇帝亲近者,多加杀害,现在自己死后,受报为大蟒蛇,不得解脱,希望梁武帝念在过去情份,想法子救她,帮她在佛前求忏悔做功德,因此梁武帝将当时佛经中所有找得到的忏悔经文收集起来,自己又做了一篇祭文,替皇后修法忏悔,这便是后世广为流传的‘梁皇忏’(约公元五〇三年间)。

由此看来,梁武帝这个人对夫妻情份还不错,只是没有尽到皇帝所应做的责任,如果他安心出家当和尚,应该会有了不起的成就,可惜却走错了路。虽然又吃素,又过午不食,夫妻感情也很好,却无法除去想篡夺人家天下,自己当皇帝的野心,后来把佛事与国事纠缠不清,终至失国,令人惋惜不已。

放焰口与拜水忏

历史文化的发展到了唐朝,密宗传来中国,由不空三藏编集'瑜伽焰口'(约公元七五〇年间),于是佛教又有'放焰口'的法事。'放焰口'是为了超度孤魂野鬼,其来源是因为佛弟子阿难,有一次看到一个青面獠牙的恶鬼出现在他面前,吓了他一跳,赶快找佛询问所见何物?佛说这是鬼王,叫‘面然大士’,也是菩萨,他带领一些无法饮食的饿鬼,希望你能帮忙超度他们。阿难说:我没有道,怎幺度化?于是佛便传了一些咒语给他,教他如何依法而行,解救那些饿鬼众生的痛苦。这便是瑜伽焰口的由来。当然后来加上了密宗一些其它咒语,和各种亡魂的忏文。其中有些凄艳美丽的文字,是经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等的修改。超度的文句,各行各业都有,什幺孤魂野鬼啦,红粉佳人啦,文臣武将啦,乃至离家在外做生意客死他乡的,吊死的,溺死的,烧死的,林林总总,应有尽有。

我小时候寒暑假时,在僧寺读书,翻开焰口的文字,一看便入了迷。那文字太美了,尤其什幺‘昔日风流都不见,绿杨芳草髑髅寒’,这类的词句,差点让自己给迷住了。焰口一来中国,配合前述几部经忏,使佛教在当时的社会流布得更广更深。那时教育并不普及,净土,华严,唯识等宗派的佛理哲学研究,只是少数上层的知识份子热衷而已。真正推动民间佛教发展的,倒是这些同孝道思想关系密切的经文和忏文,并且在民间同时流械牡澜桃彩艽撕艽蟮挠跋?

后来,到了唐朝末年(约公元八六〇年间),又产生一部新的法本——水忏。这是一个和尚——知玄,生了个'人面疮',怎幺医部无法痊愈,最后碰到一个得道的罗汉,引清水给他一洗,水到病除。乃依此因缘,写下这篇乞法水消衍尤的忏文,受到民间广大的欢迎。

如此,这些焰口,水忏,梁皇忏等等的忏悔行法,形成了中国佛教别具风格的水陆道场等法会。法会期间,白天诵经拜忏,晚上蒙山施食,放焰口,闹闹热热得不得了。这样一场戏唱下来,起码三天,当大和尚的都累死了,不但要唱得好,喉咙也要耐用,手还要不停的比划结印,坐在那个法座上,一下就是三,四个钟头,也是一种不简单的定力呢!

经忏彰显了孝道思想

就这样,刚才所讲的那几部经忏,让佛教在中国各阶层社会稳稳当当生了根。这些经忏,一部一部和孝道相互彰显,彼此发明。尤其盂兰盆会,不只为了超荐此生父母,而是推及七世父母,甚至远至千生万生都在超荐之列。但是大家要注意,佛说是靠得道的人来超度,所以替人家做这个法会时,没有道也要有道。法会期间,必须集中精神,一心不乱才行,一心不乱方合于道。佛家常说:‘一子成道,九族超升’,这是指得道而言,不得道你说出家学佛便成,没这回事。因此出家学佛,一定要精进努力,以悟道为目标。不然恍恍惚惚,得过且过,那要糟的。至于如何方能悟道证道,这便有待多多研究‘心经’‘金刚经’等经典了。

举行盂兰盆法会,依法修持‘盂兰盆经’,这超荐功德如何呢?我告诉大家,绝对有用。我学佛几十年,这里的同学都知道,我每天晚上一定施食,希望沦落饿鬼道受苦的众生,早日脱离苦海。我们老一辈子,从小就是在刀枪战火中讨生活,几乎没有一日是安宁的日子。当年我离开家乡,一幌几十年,没办法和亲人联络,父母生死不知。一,二十年也没消息,所以曾有两句诗说:‘历劫几能全骨肉,对人不敢论亡存。’内心很伤感。别人问超你的父母现在怎样?实在不敢答复,根本不愿去提,怕讲了会悲伤,会难过。

我母亲信佛,但并不大懂得什么佛理。我在童年的时代,有次问她:妈妈,菩萨的眼睛为什么半开半闭?他为什么不张开眼睛?这个问题不好解释。可是我的妈妈却不假思索地回答,世界上的人太坏了,菩萨只好半闭着眼,不看为妙,如果张开眼睛一看,这么乱糟糟的一个世界,那真要气死了。我一听,哦,原来是这样子啊!也蛮有意思的。

这类往事,一眨眼,已经是几十年前当小孩的记忆了。现在只有早晚给父母念经,事情再忙还是要念,经常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七卷,五卷,一定少不了的。如果不念,觉都睡不着,不施食我也睡不着。有时实在累极了,要休息,请旁边的同学代劳。结果一觉醒来,恐怕别人饭菜做得不好,鬼朋友们不吃,担心亏待了他们,又自己重新来过。

行菩萨道济度一切众生

并且,每一个朋友走了,中元节我照样四十九天,观想他们来接受施食。反正我天天大请客,多一个人,多加一副碗筷,不会有问题。不过我不刻意对别人提倡此事,但是这里的同学,我则严格要求他们做。什幺大慈大悲?!花几粒米,用一点水,利用几分钟布施给鬼神吃喝,你都偷懒,舍不得,要真替人煮菜做饭,侍候人家,那就更不可能了,像这样一点同情心都没有,修个什幺道?

我这幺讲,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换句话说,鬼神之道,确有其事。总之,这种包含着可贵道德观念的轮回思想,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但要信而不迷,同于孔老夫子的一句话:‘敬而远之’。远之不是要你不理不睬,而是保持一个恭敬的距离,那就对了。鬼神绝不害你,鬼神若害你,那你要自己检点,看看自己的思想行为有无缺失,是否做了亏心事?世上的鬼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啊!人是活鬼,鬼是死人,这道理须得好好的弄清楚。

佛教的经典,没有不教人规规矩矩做人的,不但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更要孝敬天下人的父母,视一切众生如己出,如自己的兄弟姊妹。宋儒反对佛教,说佛教是‘无父无君’的,这误解太大了。真正的佛法——‘至孝’。出了家,为了解救自己和别人的痛苦,应该赶紧用功,修道成道,使亲生的父母眷属得到好处,并且利及七世的父母亲友,更扩而大之,行菩萨道,救济法界一切众生。这才是伟大孝道的充份发挥,又有什幺好争论怀疑的呢?!

生与梦其实要讲的事很简单,就是人生如梦,梦里梦外只是自己看不清楚而已。偶然看了一篇南怀谨的文章,他讲的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著名的几个梦,我觉得很有趣,就也拿出来咀嚼咀嚼。

第一个梦是庄子的蝴蝶梦。庄子的大意是说:“我有一天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正在飞啊飞,真是自由自在。这个时候,我只知道自己是蝴蝶,不知道我是庄周。等到我突然梦醒,我变成庄周,而不是蝴蝶。这就有一个问题了,究竟当我做梦的时候是蝴蝶不是庄周,还是梦醒后我是庄周而不是蝴蝶呢?生命的真谛究竟是蝴蝶是我,还是我是蝴蝶?哪一个是真正的我?”南怀谨引用了佛学思想指出:晚上闭起眼睛做梦,白天睁开眼睛做梦,可是人忘记了,把白天当成真的,把晚上当成假的。

第二个梦是邯郸梦。唐代有个姓卢的书生进京赶考,走在邯郸道上,累了想休息。旁边的一个老头子正把黄梁米洗好,要做饭,就把枕头借给书生去睡。这个书生就靠着枕头睡着了,睡梦中,梦见自己考上功名中了进士,娶妻生子,很快就当了宰相,四十年富贵功名,煊赫一时。结果犯了罪,要被杀头。当刀子落下来的时候,他一吓醒了。回头一看,旁边那个头的黄梁饭还没煮熟。老头子看他醒了,就笑着对他说:四十年的功名富贵,很过瘾吧!他一想,哎呀!我在做梦,他怎幺知道?他一定是神仙来度我。于是乎,不去考功名,跟着老头去修道了。其实这个书生传说就是神仙吕洞宾,而那个老头就是汉钟离。这个故事也是“黄粱美梦”的由来,有点意思。

第三个梦是南柯梦,也叫槐安梦。说的是一个读书人,在书房读书。他的书房向南开窗,窗外有一棵老槐树,树上有一个树杈,上面分别有两个蚂蚁窝。蚂蚁是有组织的,有蚂蚁王,两窝蚂蚁是有分界线的。这个读书人看书看累了,就看蚂蚁爬来爬去。有一天,这个读书人读书疲劳了就睡着了。在睡梦中,他自己考功名,考取了状元,然后见皇帝。皇帝看这个年轻状元,心里喜欢,就把女儿嫁给他。之后,夫妻恩爱,生了孩子,对国家功劳很大。这样过了几十年,一天外国军队打过来,他担任指挥官同敌人打仗,被打败了,国家也亡了,自己要被杀。一刀砍下就把他砍醒了,一看树上的蚂蚁正在打仗,一队蚂蚁都被打死。原来自己做梦变成了蚂蚁。梦醒后大概也修道去了。

第四个梦叫蕉鹿梦。大意是说有个人,头脑昏昏的。一天他去外面碰到一只鹿,是被猎人射死的,大概猎人没有找到。当时,偶尔得到一只鹿,等于现在发了一笔意外之财。他怕别人发现就把鹿拖到路边,用芭蕉叶子盖起来,准备晚上再背回家。结果,在外面做事就把这件事给忘了。第二天早上醒来,碰见一个老朋友,就对他说:真怪,我昨天做了一个梦,梦见在某某地方发现一只鹿,埋在那个地方,我用芭蕉叶子盖上了。这个朋友一听,信以为真,就跑到那个地方,真的有芭蕉叶,真的有只鹿,就把鹿背回家了。明明是真的,自己却当成了梦。有人听了人家说的梦,他当真了,结果成功了。人生就是这样有趣。

究竟梦是人生,还是人生是梦呢?《金刚经》有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是说整个人生就是一个梦,死也是梦,活也是梦,痛苦也是梦,快乐也是梦,都是靠不住的。真正的人生是什么?没有人可以给出答案,悟了这个就可以得道做神仙了。 WSknxWCJKiOOCzqEyapggt+YkywLfmdcBGhuqrG7fKz3YKW4By+Q5oqpOrbSa2E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