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做功德,无尊卑之分

在佛的戒律上看到许多地方,佛带领一般弟子修行,学生中有眼睛看不到的,佛帮助他做事情,那些弟子说您老人家怎么还来帮忙呢?他说我也是要培养功德,他说一个人做功德是无穷无尽的。

南怀瑾先生年逾70岁之时,还不辞辛苦的前往厦门,参加南普陀寺的一次福践活动,这和佛的行为是一样的,不能说你公德大了,就居功自傲,更不能为此心安理得的过上安逸的“寄生虫”生活。百丈怀海禅师就是个做功德无休止之人。

百丈怀海禅师是福建人,为马祖席下最著名的入室弟子,后住江西百丈山,世称为百丈禅师。四方禅僧,纷至沓来,席下人才济济,如沩山、希运等后来都成为了一代宗师。他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

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许多困难。因为佛教一向以戒为规范而生活,而百丈禅师改进制度,让禅僧去干农活。甚至有人批评他是背离祖师。百丈禅师除了领众僧修行外,必亲执劳役,勤苦工作,生活中自食其力,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尤不肯假手他人。有人以为参禅不但要摒绝尘缘,甚至工作也不必去做,认为只要打坐就可以了。其实不做工作,离开生活,哪里还有禅呢?百丈禅师为了拯救禅者的时病,不但服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生活,甚至还喊出“搬柴运水无非是禅”的口号。

怀海禅师对禅宗的又一个巨大贡献,就是订立了天下闻名的禅门清规《百丈清规》,他不但要求寺院众人劳动,而且自己总是亲自带头实践。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老。

据说百丈怀海禅师九十四岁时,还与弟子们一起耕地、种菜、拾柴。弟子们担心师傅的身体,把他的农具悄悄地藏起来,想让他休息。

百丈禅师无奈,只好用不吃饭的绝食行为抗议,弟子们焦急地问道,为何不饮不食?

百丈禅师说:“我不是大德之人,怎么敢让别人白白养着我呢?今天,我没有劳动,我也不用吃饭了。”当天他真的坚决不进食。

弟子们再也不敢阻止师父劳动了,同时,禅院里再也没有一个人偷懒。百丈怀海禅师告诫弟子们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名言也从此千古传颂。

下面这个故事,对居功自傲之人,更有警示意义:

有一次,很多老百姓聚集着,在一个悬崖上面,要架一条独木桥到对岸的悬崖上。因为那两个悬崖之间是一道很深很深的、水又流得很急的河沟,大家运来了一条又大又坚固的梁木。他们用很粗的绳索捆住梁木的两端,拉着一端的绳索,把梁木放下到河沟里去,让一部分人攀着岩石爬下河沟,以便涉水过去,再爬上那边的悬崖,然后两边的人同时拉着绳索,把梁木拉上去,就可以把桥架好了。

但是,那河沟里的水却实在太急了,那些涉水的人有好几个被水冲走了,有一两个就在仓猝之间殉了难,其余的人都退缩了回来,再也不敢向前,而那梁木也快要被水冲走了。看起来,这独木桥一时是架不起来了。可是,在这些老百姓当中却有一个人,胆子和力气都比别人大,他在危急之中奋力,在急流中挣扎,拉住梁木,终于渡过对面,爬上悬崖,把桥架起来了。

这个人的功劳特别大,他的同伴们都很感激他,把他尊崇为英雄。他们拿大坛的酒和整个的羊来感谢他,还叫石匠来把他的名字刻在河沟旁边的石壁上。大家做这些事情,都是实心实意的,因为他们诚心感激他、尊敬他,而且热爱他。

不料,这个人竟因此逐渐变得万分傲慢,俨然以酋长自居了,在村庄中横行霸道起来。大家最初还忍耐着。但有一天,他竟当众宣言:“没有我,你们连一条独木桥都架不起来!现在,你们看,我就要把它丢进河里去,看你们怎么办!”大家还以为他在开玩笑呢,而他却真的提起桥木的一端,“嘭”地一下丢进河沟里去了。老百姓们真的不能再忍耐了,一齐跑了过去,也提起他的两脚,把他一摔,就摔进河沟里去了。老百姓还当天就把石壁上的他的名字也刨掉,而且很快就重新架起了独木桥。

古人云:“酷烈之祸,多起于玩忽之人;盛满之功,常败于细漱之事。”自古打下江山的英雄为什么还要励精图治,爱国爱民呢?因为他们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旦懈怠,那么下场不是夏桀、商纣,就是阿斗、李煜。“事事有功,须防一事不终。”流芳百世很难,但遗臭万年也许只是因为一件小事。我们在平时做事时,即使被人冠以“功高盖世”的头衔,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向上奋讲,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就如同佛说的——修功德也是没有尽头的一样。 eJgKg8TKoFMrqjMC92JMrip/qfTd56CL4NAdgaJAdCPB8n3+BQLjCxqgYBdZb1O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