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慧命教育

佛法教育的力量和它所培养的功德,远超过了物质布施的功德,因为那是帮助一切人生的精神生命,所以简称为慧命。慧命就是智慧寿命的观念,属于慧命教育,所以它的功德特别大。

人们常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不仅点明了老师的伟大和高尚,也说明了老师责任的重大。灵魂即思想,思想决定一个人以后的人生道路。所以教育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南怀瑾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他教化帮助的弟子之众,一般老师都是比不了的。《优婆夷坐树下寂静调伏经》上就记载了类似的一则慧命教育的故事:

在古印度有位女居士,她虽然没有出家当比丘尼,但对佛教的教义、法术十分精通,时时修炼钻研,是位功道高深的佛教忠实信徒,很有名望。

一天,女居士前往拘萨罗国游历,在迦旃延婆罗门的尼庵中的罗园住下。

婆罗门尼的几位弟子外出化缘、拾柴回来,一进罗园,看见一位女居士端坐树下,面容祥和舒朗,心凝神注,一副安宁寂静、超然世俗的样子。弟子们很是惊叹佩服,赶紧上前施礼,恳请女居士赐教。

于是女居士便跟这几个年轻弟子侃侃而谈。她说古论今,讲法释道,还勉励她们潜心修研,必能获得真知。

几个弟子听得频频点头,心服口服,她们从来没听过这么中肯切实的教诲,这么高深而又平易的事理,都很庆幸自己有这么一个机遇,因而对女居士越发尊敬,越发感激。

弟子们听了教诲,依依不舍地辞别了女居士,背起柴禾,高高兴兴到庵里。一见师父,就争先恐后地抢着说:“师父,咱们罗园里来了一位姓瞿昙的女居士,是位道法高强的人呀!她特别善于讲法、说道,而且善解人意,句句经典,指点迷津啊!”

婆罗门尼见自己的徒弟们如此崇拜那个刚来的女居士,心中一动,就势吩咐道:“既然她这么深刻高强,这么值得你们讨教,那么,就替我去跟她说,请她明天到庵里来吃饭吧。”

女居士听了弟子传达过来的邀请后,依然平静地坐着,没起身,沉默不语。第二天一早,婆罗门尼坐在正堂上,堂门敞开,远远地就看见女居士身穿素衣,手持钵盂,信步朝尼庵走来。

婆罗门尼叫弟子给女居士添了一个座位,然后就吩咐上菜开饭婆罗门尼只顾白吃自喝,对女居士既不谦让,也不关照,似乎并没把她当作自己请来的贵客。女居士也不怪罪,自己照顾自己,吃了起来。

饭后,女居士起身出去洗漱净面,又把钵盂清洗干净,然后回到屋里,坐在为自己特设的位子上。而婆罗门尼,则穿着鞋侧卧在一张高高架起的床上,她侧着头,漫不经心地问女居士:“我们有些不明白的事情想向你讨教讨教。我的弟子对你的口才、智慧盛赞不已呀,不知你是否有空为我们解答呢?”

看着婆罗门尼傲慢的样子,女居士平淡回道:“师父们有事要问,我尽力解答,何必如此客气呢。不过,恐怕今天不是时候。”

说完,她便起身告辞。

婆罗门尼只在床上欠了欠身,目送着她出了门。弟子们不知师父为何如此,心中疑惑不已。

第二天,弟子们外出去砍柴。归途中又去罗园听女居士讲道,回到庵中,又如实地回禀了师傅。婆罗门便又请女居士到庵中用饭,就这样一来二去,连请了四次饭。

到第五次,婆罗门尼终于开口说要请女居士来尼庵说法布道。可女居士还是那句话:“还不是时候”。

婆罗门尼多次请都不见女居士答应,又不知女居士话中之意,很是不解。她的弟子便提醒她:“师父初次见面就对女居士不恭不敬。礼数上怠慢不说,还瞧不起人家。到如今师傅又想去向人家求法,人家能相信咱们是诚心实意的吗?是我们先失礼,先不真诚待人的呀!”

婆罗门尼听到后心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就亲自去请她,而且一定真心真意地亲自恭请。”

女居士见婆罗门尼亲自登门拜请,并且大有思过悔悟,终于接受了邀请。

婆罗门尼盛宴款待女居士,并极尽地主之谊。饭罢,婆罗门尼脱鞋端坐在一张低矮的床上,毕恭毕敬地对女居士说:“我有一些不懂的事想向您请教,不知能不能给指点指点?”

女居士答道:“今天是时候了,您尽管问吧。”

婆罗门尼虔诚地问道:“为什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是由自己的言行决定的?为什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是由他人的行为决定的呢?为什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既是由自己,又是由他人决定的?为什么又说一个人的苦和乐既不是由自己,也不是由他人决定的呢?”

女居士答道:“苦与乐是相反相生的。正是由于它们对立、矛盾,所以才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同时,苦与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此时为苦,彼时则为乐。没有苦,也就谈不上乐;没有乐,就无所谓苦了?”

婆罗门尼又问:“苦和乐对一个生在世间的人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呢?”

女居士答道:“世上的事物都有因有果,而因与果都是包含在对苦和乐的追求之中,是由苦与乐的多寡和强弱所决定的。”

婆罗门尼紧接着追问:“我现在提问,您随意应答,毫无语塞、含糊之处,那么我再请问,您有眼吗?”

女居士答道:“有。”

婆罗门尼再问:“那么,有‘色相’吗?”

女居士回答道:“有!”

婆罗门尼又问:“是不是因眼识、眼触来接触外界事物,而感受苦乐或不苦不乐呢?”

女居士赞许的点点头感慨地说:“是这样的。世间万物都是从其因缘而生苦乐啊!这正是佛的含义之一呀!”

婆罗门尼顿时开悟,她从此皈依佛门,终生致力于探求更深、更广的佛法道义。

古人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长”。其意是说,人的身体,是从父母而来的,但是要成就道业、学业,则必须仰赖师长。所以,除了要孝养父母之外,还必须奉事师长,遵从师长的引导。立身处事,不能没有启蒙之师,在社会上生活,更少不了老师所传授的谋生技能。

在现实生活中,也处处充满着教育的故事、行为,而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学生。以前总会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某领导、某政府到达某某贫困老区、山区,为当地居民送去慰问,多少钱、多少粮。但是,慰问完了之后呢?该穷还是穷、该苦还是苦。国家政府鉴于此,后来就开始大力兴建希望小学,支持毕业大学生支持老区、贫困山区,谓之——支教;并为这些地区带去技术人品,科学务农,鼓励山里人走出去打工等等。因为知识的力量是巨大的,靠天吃饭,终会饿死,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真正发家致富。国家政府的这种做法正映证了佛家所说的教育的功德,远超过了物质布施的功德。所以才说——“百年大计,教育兴国。” FhLfpuoDxcFNEg6Bwr/gSN67Ha6JhIw2uYHr3O0Z2OmL/z52J0eq7KfWOHaB7Ho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