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非典型教育

我和北京的校园,永远都会记住2003年春天。

3月21日,北京联合大学发现高校首例“非典”疑似患者;4月5日,北京朝阳区三里屯小学发现中小学首例“非典”疑似患者。4月24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区县教委、各级各类学校把防治“非典”作为当前第一重要任务。当日,北京市中小学开始停课放假,各高校的正常教学受到严重影响。

那年五一我们没有放假,紧张地筹备《现代教育报·抗击非典特刊》。特殊时期的工作经历让我发现,灾难,是一个可以左右人距离的家伙。

“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研,停课不停练”——虽然学校停课了,但空中课堂来了,老师们坚守在校园里,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给学生们上课;报纸仍然在出版,我和我的同行们,冒着被感染的危险,进入被封闭的学校、医院采访,而师生们则通过各种方式为我们写来稿件、发来照片……

在这个因为有了网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分不出近与远的时代,仿佛一夜之间,人的心贴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度被透明化了。或许,“非典”在带给我们灾难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对生命的新解。

“非典”的非常之处,就在于让我们换了一种自然和心理环境,有机会脱离原来的思维轨道,重新审视生活,开始新的生活。

5月8日下午,因“非典”疫情被隔离两周的北方交通大学的学生,欢呼解除隔离。从记者的镜头捕捉到的笑脸中,我们惊喜地发现,灾难给学生们带来的,不仅是恐慌,更多的是恐慌之后对生命的热爱和战胜灾难的勇气。“非典”,让他们懂得了生命的珍贵。

“非典”时期的教育,虽是非典型的教育状态,却别样精彩,别样启迪人生——这正是“非典”带来的教育价值所在。

爱生命,要趁早

红袖子教育感悟@学生: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让很多人惊觉自己对生命的忽略,开始反省过往不经意间异化了的人生——本来事业是为了让生命更加充实,结果却变味成了生命的目的;本来成功是为了让生命实现价值,结果却变味成了生命的主宰;本来活着是为了让生命更加美好,结果却变味成了一种负担和累赘……灾难不应该只带给人反思,我们应该行动起来,珍惜每一天:爱生命,要趁早。

人和人,原来可以这样近

红袖子教育感悟@老师: 如果在“非典”中,在灾难面前,我们能够学会更多地去关爱他人,能够领悟更多的生命价值和意义,那么,积淀下来的,该是人生中一笔怎样的财富?“非典”虽然肆虐过我们的生命和健康,但“非典”也让我们更加懂得:人和人,原来可以这样近。

0

生命原来如此美好。2003年5月8日下午,因“非典”疫情被隔离两周的北方交通大学的学生,欢呼解除隔离。“非典”,让他们懂得了生命的珍贵。

文化,教育,儿童。无论是作为人大代表还是政协委员,朱永新的提案、议案始终聚焦于这三大主题。每年春天在与“两会”的“约会”中,朱永新总能带给人们新的思考。 H27PI3kLkfNuS0p/rldL64s8IwgqkMVx5Xq8vcsjKoCzAcZ8CKBnpxJH7/FCc6xV

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