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赵晓明:“晓明姐”的化学效应

她所带班级班风、学风优良,高考成绩优秀;她有着丰富的化学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成果突出,多种教学成果获区、市、国家级奖项,2012年8月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获全国一等奖,同年4月《物质的分类》一课获全国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她曾荣获北京市朝阳区骨干教师等荣誉。她就是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的化学教师赵晓明。

印象 “晓明姐”的化学效应

“晓明姐”是学生私下对化学老师赵晓明的爱称。

学生们爱她,但也有点怕她。学生犯了错误,看“晓明姐”生气了,会偷偷送上一瓶饮料“小茗”。

她的课上得好,“幽默风趣,用心胡说”是她的教学风格;她要求严格,学生犯了错误会乖乖改正,否则“小明姐”就会“火力全开”,“50遍”是她的个人标签,学生的终极任务。但在你来我往的“较量”中,学生愉悦、轻松、快乐地学习。她的学生经常跑过来对她说:“老师您讲得太棒了。”这时她会高兴地说:“你有拍马屁的嫌疑呦!”

“时而普通时而又深刻,时而严肃时而又活泼,时而紧张时而又平静”,“你用你的严格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每一个毕业的学生都感谢你的严格,但你又不失温柔,当我们考试受挫时你会为我们亲手烤制好吃的饼干,饼干虽然不是很甜但是我们却觉得甜入心扉,谢谢您。”学生们的毕业留言中,总能透露出“晓明姐”严中有爱的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化学效应”。

那一群群微笑而又稚嫩的笑脸,总是萦绕在她的面前,她爱她这些可爱的学生。用笑感染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取知识和教益,让教学彰显“幽默风趣”的“魔方”和魅力。为了学生的一切,从勤教到励教再到爱教,是“晓明姐”一直追求的教育信念。(杨思佳)

故事 那一次次心心相印的体验

作为一名教师,我把教育当成是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工作。我热爱我的事业,热爱我的每一个学生,只有把爱投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个微笑”的力量

有时候,教师不经意间的一个微笑会温暖学生的心,因为它能将老师的关爱、理解、宽容传递给学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记得那年高三第二学期了,学生非常紧张,我一改往日严肃,带着微笑进班,后来毕业的学生说:“老师啊,您知道吗,刚开始看到您笑着进班有多‘恐怖’吗?我们习惯您的严肃,我们以为犯错误了,但后来可喜欢看您笑了,您的微笑就是对我们的肯定,学习没那么紧张了,谢谢您!”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个微笑”的力量胜过批评;当学生获得成绩的时候,“一个微笑”就是一份肯定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一个微笑”就是一份力量,因为老师会帮助你渡过难关。

“一个倾听”的故事

有人说,教育是一个不断消除误解的过程。教育需要倾听,倾听是一种接纳,更是一种欣赏。一个会倾听的老师没有话语霸权,他时刻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教育的平等和尊重。

刘宇,高一和高二时的成绩一直不理想,到了高三比较迷茫,觉得自己能考个三本就不错了,因此学习动力不足,来找我聊天。他说:“老师,我怎么办啊?学和不学也没什么区别,也就是个三本了。”起初我只是扮演一个倾听者和观察者,一是观察他的心理变化,看他有没有真的放弃努力;二是观察他的真实实力,看他是否有能力突破现有的成绩。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只是没有自信去突破。随后在我的帮助下,他的成绩进步了。他非常满足,随后他又停滞了,告诉我:“老师,我肯定也上不了一本,考个二本已经很好了。”听到这话,我反问他:“谁说你考不上一本,你绝对有一本的实力。”他非常惊讶,没想到老师对他这么有信心。随后他学习异常努力,最终在高考中顺利地考上了一类本科。这就是倾听的力量,他可以改变一个人,帮助一个人。多年以前,我曾经读过臧克家先生写的一段话:“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他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热情培育幼苗的人,他会欣赏到它生长的风烟;一个忘我工作的人,他的形象在别人的记忆中永远鲜活;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他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十几年的教学使我一直享受着这诗句的甘甜。

“一个应变”的机智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他都需要有“四两拨千斤”的智慧。记得那年班级的班费120元钱连同生活委员的钱包一起丢了,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要求大搜身,有的学生私下说可能是某某人偷的。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想不能采用过激的方法,首先,我觉得拿钱的学生可能有什么难言之隐,不能因他一时糊涂就给他贴上“小偷”的标签。其次也不能让这件事情扩大化,影响整个班级的舆论氛围。经过深入了解,我把目标锁定在一个学生身上。这个学生最近沉迷网络,可能会一时糊涂犯错误,我找了班里每一个同学了解情况,但对这个学生说,班级的监控可以保留一周的录像。正好这个学生还是班里的电教委员,我就让这个学生去监控室查查,看看能不能找到谁拿的钱。我观察到他的变化,他非常慌张,最后坦白了自己的错误,就是为了玩网络游戏。我对他说:“你沉迷网络游戏,一是影响学习,二是导致你犯下这样的错误,这件事情我不会让其他同学知道。”他听到我的话后连连点头,一再保证以后不会再犯。后来我也思考了很久,怎么能把这件事的影响减到最小,最后我把钱包放在了生活委员桌斗的最里面,用一本书夹着,非常不好找的地方,后来生活委员高高兴兴地来找我,说钱包找到了,放错地方了。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我一直观察着拿钱的学生,他不仅没有再犯类似的错误,还把网瘾给戒掉了。如果我按照同学们的意见“风风火火”地抓“小偷”,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由此我觉得,处理任何事情一定要讲究策略,当情况发生改变时,要有应变的智慧。我觉得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重要条件。

“一个反思”的效应

“埋头拉磨”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书匠式教学的“标杆”形象的写照。这种只顾“拉磨”,不“抬头看路”的教学就像“驴拉磨”,一直在“原地转”。“一个反思”能使教学达到最优化,能使“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在教学中要不断反思,我每年都会手写教案,每节教案后边我都要空上几页,用来做课后反思,十三年下来,我发现反思比教案还要长。每节课后我都会进行反思,或者想学生这节课为什么反映不强烈,或者想这个知识点是不是没有讲清楚,有没有更浅显的例子,也或者是体味这一节课下来收获的快乐。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就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更需要反思,天下最细微、最精致的工作就是班主任工作,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最直接、最大的影响。要反思对学生的了解,反思是否清楚每个学生的情况,反思是否能够做学生的领路人,反思对学生是否一视同仁,反思对“默默无闻群体”的忽视。(赵晓明)

观点 做高三学生的领路人

高三是学生12年寒窗苦读的冲刺阶段,高三班主任在这个重要的阶段是每个学生的知己,是学生的精神支柱,是班级学生的领路人,是班级学生的挡风人,是班级的管理者,是班级所有科任教师的领头羊,也是联系老师和学生的纽带。集多种角色于一身,集多重重任于一身,毕业班班主任一定要做学生的领路人。

一、明确工作目标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工作目标,从而使班级管理“紧而不死”,班级氛围“活而不散”,学生学习“忙而不乱”。

首先我觉得对学生管理最忌讳“开头轰,中间松,最后空”。学生进入高三后,我依然在管理上“严”字当头,依靠规章制度,力求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因为学生学习紧张而放松对遵守纪律、做好卫生等工作的要求。实践证明,抓好纪律、卫生、“两操”工作,不仅不会影响高考复习,而且这种一如既往的要求,会防止学生产生懈怠情绪。在日常管理中做到两加强:第一加强作息时间的管理,第二加强学生的质量意识,每天同是学习那么长时间,高效、高质的学习是制胜的法宝。

二、控制好高三的节奏

同样的学生在高三的自觉性和在高一、高二的时候也不同,无形当中学生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了,相对的,我的工作重心也渐渐地由规范管理转到学生的学习上。我对学生提出了“踏实、认真”的要求,并把这四字要求贯彻在高三重要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第一学期。因为在这一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班主任来说给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要求学生科学地处理学习上的各种复杂关系,比如学科与学科、听课与复习、教材与习题之间的关系,防止学生严重偏科;其次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形成科学思维;再次帮助学生把握学习规律,科学地制订复习计划,使学习在紧张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第二个阶段是寒假到一模前的这段时间。为要用一模的成绩作为高考填报志愿的依据,我明显感到学生对这个考试的重视,同时也感到学生的恐惧。我觉得这个阶段激励教育是关键。我提出班级口号“能力有限,努力无限”,并用我自己高三的亲身经历鼓舞学生,告诉他们只要脚踏实地地认真学习,最后一定会成功。这一阶段我主要采取了“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以个别谈话为主要工作形式。做尖子生和“差生”的指导工作。对尖子生,我要求他们明确目标,确定方案,突破弱点,保持优势,同时提出具体措施;对“差生”,我以鼓励为主,多谈话、多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进步充分表扬。

第三个阶段是二模到高考这段时间。可以说这段时间是学生学习成绩的巩固和再提高阶段,这段时间也是学生最容易产生急躁、压抑、苦闷、焦虑等不良情绪的阶段。这些情绪给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非常大,如果不能因势利导,及时排除学生心理上的暗礁,它极有可能阻碍学生的进步。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随时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及时捕捉学生心理上的一个个微小的不和谐音符,帮助学生重拾信心和动力。

我觉得高三班主任应该做到“两有数”“两结合”和“突出两个重点”。即对学生心中有数,几次考试成绩比较,对培养目标心中有数。培养尖子生与鼓励中等生相结合,任课老师、班主任、家长相结合。突出重点学生:对一本线上下的学生重点关注,对于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重点关注;突出重点学科:对于班级整体薄弱的学科重点关注,对于高分学生的薄弱学科重点关注。

总觉得毕业班的班主任必须是艺术家、心理学家、教育家,因为身上肩负了更多的责任,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做到有教无类,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的,但可以同时体会着付出的喜悦、收获的兴奋。(赵晓明)

旁白 他人眼中的赵晓明

绝不是死板的讲解,也绝不是乏味的演讲。整个课堂气氛轻松,充满了老师鲜明的个人风格。她妙语横生,时而语调高昂、激情荡漾,时而语调轻缓,幽默简洁,用美妙的声音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到知识的海洋。40分钟的课时,或启发暗示,或点石成金,使我们感到学习不再是沉重的包袱,而是一件快乐的事。她还要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把我们的脑袋充盈起来,使我们自始至终陶醉在妙语迭出的课堂中。

——2015届学生乔禹

她有一颗孩子的童心,幽默,容易接近,善于“寓教于乐”,对自己的学生“了如指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她接纳学生的差异和不足,经常鼓励学生,给他们提供充满爱的发展空间;她善解人意,耐心地指出学生的不足,而不是贬低他们,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学生家长

她喜欢用“四面镜子”看待学生:用“显微镜”看学困生的优点,用“放大镜”看优生的缺点,用“透视镜”看教育教学的本质问题,用“望远镜”来看学生一生的发展。

——同事卢娟

自白 赵晓明自画像

自我评价: 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热情奔放,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有同情心。

影响最大的书: 《简·爱》。

影响最大的教育家: 陶行知。

启发最大的两句教育名言: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教育教学观: 1.用“爱”挖掘每一个孩子更多的闪光点。2.坚守责任、义务,用“爱”培养孩子更多的闪光点。3.爱孩子、爱每一个孩子,不论其美丑、善恶。永远铭记自己光荣职责。爱就像物理学里讲的力,它是双向的。当你给她爱的力量时,她也一定会给你一个力。或许不同的是,她给你的“力”或许需要一定的时间。4.学会倾听,学会帮助,学会自控,学会反思,学会低下腰来。

心目中的好老师: 扎实的学科功底,有耐心,有责任心,有爱心。

心目中的好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很可爱。

心目中的好学校: 让每个教师和学生都信任的学校。

处理师生关系: 学生和老师间的关系很简单,有三种。一种是尊敬,二种是陌路(你上你的课,我看我的书),三种是讨厌(只要你上课,我就翘课)。抛开小孩子本身,造成这三种结果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老师本身。老师对于学生是高一个阶级的存在,是强势的存在,很少有学生不怕老师的。但我们应该努力转变,师生之间应该存在一种和睦共处的发展关系。

怎样战胜挫折和困难: 分析遇到了什么问题,并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向家人,同事与朋友倾诉,以缓解压力,有时花更多时间做其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以排解压力。

取得成绩的主要经验: 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工作与学习的关系: 持续性学习,首先对学生就是一份言传身教的积极向上的影响。工作之余喜欢打球、游泳、旅游、唱歌、听相声。

补白 “晓明姐”其人其事

晓明姐:明天收笔记了啊,两个月的笔记不能少啊!

于是学生们纷纷恐惧地拿起笔,白天黑夜地赶笔记。于是有了下面的打油诗:君子坦荡荡,人人抄笔记。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抄笔记。举头望明月,低头抄笔记。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抄笔记。少壮不努力,老大抄笔记。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抄笔记。生当做人杰,死亦抄笔记。人生自古谁无死,来生继续抄笔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抄笔记。

晓明姐:今天中午检查仪容仪表啊,女生把头发梳起来!

所有女生忙动手梳头发,检查通过,一女生爱漂亮,把头帘放下来了,晓明姐走过去特别温柔地将女生的头帘弄好,吓得那个女生啊!唉,晓明姐也有温柔的一面啊!

晓明姐口头禅:方程式错了罚50遍(其实每次只罚3遍而已)。

有一天晓明姐在黑板上写方程式,啊,错了一个,全班齐声说:错一个50遍,晓明姐顿时满脸通红:啊,学生终于有机会“报仇”了。 MTnX+eMv/7tidJA5W6qkBetP2y/7booI7bc9++vDENuskzRAqQNfA7DLbJnivlG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