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养生的核心在于阴阳平衡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注释:阴阳是宇宙间的一般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纪,是万物变化的起源,是生长毁灭的根本,有很多很大的道理在乎其中。凡医治疾病,必须求得病情变化的根本,而道理也不外乎阴阳二字。

《素问》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的事物。阴和阳是两种既相关联又相对立的属性,代表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共存于一体而不能分离,进而构成一个整体。

传统的中医学完整而全面地体现着调节动态的平衡的思想和观念,因为其思想认识方法和实践都注重人的物质、能量、信息各自的阴阳平衡关系及其彼此之间的相互和谐关系,也包括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等。也就是说养生的核心就是维护体内的阴阳平衡。因此,我们不仅要认识到阴阳的重要性,而且要在实践中调摄阴阳。

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标志

中医认为,人的健康应包括机体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部分。人要健康长寿,就必须主动顺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规律,与自然、社会环境保持平衡。正如《素问》中所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可见,阴阳平衡关乎着我们的精气神,是身体健康的标志,其平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体内各个组织器官之间的平衡。如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各个组织器官之间保持相对平衡状态,共同完成人体的生理活动。

(2)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人的生存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就能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人想要健康长寿,就必须主动顺应天地阴阳、四时之气消长转化的规律。

(3)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人在社会群体中生活,社会环境的不同会造成人们身心机能上的某些差异,人们追求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总之阴阳轻度失衡会导致长期亚健康状态,阴阳中度失衡会导致疾病、早衰,阴阳重度失衡会导致重病,阴阳离决则生命终止,即死亡。可见,只有维持阴阳平衡,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

情志养生,调摄阴阳

《灵枢》中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侮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这里的“志意和”就是指适度的情志变化。《论衡·自然》中说:“黄老之操,身中恬淡,其治无为,正身共己而阴阳自和,无心于为而物自化,无意于生而物自成。”大意是强调修身养性可以平衡自身的阴阳二气。

这就告诫我们,调养情志是平衡阴阳的法宝,具体我们可以练习健身气功或练太极拳、剑,或游览山水、研习书画、探究茶道、欣赏音乐等来陶冶情操,养心、养神、养气,调节心理,从而达到身体的阴阳平衡,保持身心健康。

饮食养生,和养阴阳

饮食有节是维持人体健康,养护脾胃的基本原则。《素问》中说:“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其实,饮食还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正如《素问》中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就是说,应根据食物的气、味特点以及人体阴阳盛衰的情况,补以适宜的饮食,或以养精,或以养形,以达到调整阴阳的目的。

顺时养生,护养阴阳

《黄帝内经》对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进行养生的方法,做了详细的论述。《素问》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段话说的就是人应该按照四时的变化,相应地调节自己的活动,顺应四时变化,才能保持人体内的阴阳与外界平衡。

【养生小贴士】

人体的生命是由于阴阳运动、阴阳气化所产生,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都属阳;凡是背着阳光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凉的,都属阴。对于人体而言,头为阳,脚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如果阴阳能够平衡,那么人就会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人的气色会非常好。 aH2Xw2fOkjOFcptKVyiPogZtvAmWUTfmoNzh5wOAKYQAPSsGRGNHopdlfBu1Xxd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