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骂式教育,容易使孩子变得暴戾 |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父母都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点,在教育孩子时,动不动就非打即骂。殊不知,慢慢地,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暴躁。
一项媒体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儿童都遭受过父母不同程度的打骂、体罚。孩子被打骂得越多、程度越大,性情就越暴戾。
十二岁的培明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从小就受到了妈妈严厉的管教,妈妈经常因为培明的不听话而对他非打即骂。一天,培明逃课去网吧。老师打电话给培明的妈妈,告诉她培明当天没去上课。妈妈一听,立刻火冒三丈,赶忙从家里出去找培明。
当她看到儿子坐在网吧里玩得不亦乐乎时,立刻气不打一处来,上前扯住他,并打了他两巴掌,接着拿起网吧的拖把朝他身上打去。培明挣扎着从地上站起来,妈妈又给了他一拖把,如此反复多次。围观者甚多,都纷纷劝阻,妈妈这才住手,同时破口大骂起来:“你要是再敢逃学上网,看我不打死你!”
培明暗下决心,一定要离开这个家。当晚,培明收拾好东西离家出走了。直到第二天早上八点多,妈妈才发现培明离开家了,接下来的几天也不见踪影。这可把她急坏了,赶紧四处打听培明的下落。
就在全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家里接到了派出所的电话。原来,培明因为妈妈暴打自己的事离家出走后,身无分文的他在饥寒交迫下选择了偷盗小超市的零食,被街道巡逻的民警逮个正着。直到此时,妈妈才后悔莫及。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打骂教育只会事与愿违,父母越打骂孩子,孩子的脾气就会越犟,说谎、打架、离家出走等发生的频率就越高。
国外行为学专家研究发现,一见孩子犯错误就大发雷霆,大声训斥,甚至打骂,这样重复下去,孩子对训斥的适应能力就会逐渐提高,日积月累,孩子就会对一般的训斥持无所谓的态度。心理学家也指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采取打骂方式,会给孩子造成诸多心理问题。可见,棍棒式的教育方式是不科学的。
孩子与大人一样,也有自尊心。面对孩子的错误,妈妈要因势利导,而不能动不动就打骂,打骂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扼杀孩子的聪明才智,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比如,孩子自控能力差,有些过激行为,其实这都是很正常的,妈妈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长期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而打骂只会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有的大人哀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其实不然,关键是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合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作为妈妈,你要想让孩子怎么做,首先自己要树立榜样。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的言行,大人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你不让孩子说谎,首先自己就不要说谎;你希望孩子喜欢看书,你就要自己勤奋看书;你要孩子唱歌跳舞,首先你要带头唱歌跳舞。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孩子去做,孩子怎么能心悦诚服呢?因此,要对孩子多一些温情教育。打骂只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让孩子心灵受到伤害,性格变得孤僻,变得胆小怕事,不敢越雷池一步,从而扼杀孩子的创造能力。
那么,妈妈如何才能避免粗暴专制地对待孩子呢?
第一,身为妈妈,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中的主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妈妈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第二,妈妈要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要将孩子当成大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第三,妈妈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不要总拿孩子做不到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现象都很正常。妈妈如果真的要给孩子提要求,就一定要选择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要求。
最后,当妈妈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而有些气急败坏时,不应该破口大骂,而是应该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妈妈把心思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上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如果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妈妈实在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时,应选择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如和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