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违背自己的心意,只会带来痛苦

周围的人对刘女士的印象都很好,说她热情大方,有人情味儿。因为她见到每一个人都有说有笑,从来不会让人心烦。而且,每一次与人交谈之后,她总不忘在结尾加上一句话,“有空来家里玩儿”或“到我家去坐坐吧”。

这样的话很熟悉吧,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听到过这样的话,同时我们自己有时也会这样说,但是这话里有没有水分,很少有人去关心。因为我们知道,这样的话多半都是客气话,自然是有水分的,这无关真心与假意。尽管我们知道,这其中多半只是客套,但我们所有人都爱听,也都喜欢这么说。

刘女士也是这样,她习惯了用这样的话来表达自己的热情,大家听着感觉也很舒服,但没有人会没事真的跑到她家去玩。彼此都要客气,于是便只是嘴上虚应:“好,一定去,一定去。”

当然没人当真,刘女士也不会当真。只是下次她就能更好表达热情,甚至能理直气壮地埋怨:“你看看,说来我家玩的,我在家就盼着你来,可你总也不来。”

大家就笑:“这不是没空吗?有时间一定去。”

“那就说定了,下次一定要来哟。”

这样客套几句,彼此心情都很爽快,十分和谐。然而,这事情也有变故,有时客气话也会变成实在的事情。有的人就会把客气话当成真的。特别是当一个人遇到事情,有需要的时候,热情的客气话就成为事实。

刘女士也没想到,有一天她就为这样的事情为难了:有个朋友打电话给刘女士,说暑假打算带着孩子和狗,到她家里住三个星期。

一向热情的刘女士,当时头脑有些发懵。但顺着对方的话儿,她根本没好意思拒绝,竟然答应了对方的要求。放下电话,刘女士就头疼了。

这算什么事呢?好好的怎么惹来这样一桩麻烦?得,自认倒霉。她只能盼着朋友的到来不会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困扰。只是,这可能吗?

果然,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朋友的到来打破了她家宁静的生活。朋友的孩子特别闹腾,他喜欢站在沙发上蹦蹦跳跳。更糟的是,他这样做的时候,从不脱鞋子!这个小家伙每天都会在她家的几个房屋之间窜来窜去,就像一只不安分的小老鼠。可是她还不能批评他,她要是批评他,朋友的脸色就会变得难看起来。

更让她无奈的是,自家的女儿特别讨厌那个小男孩,他们之间已经爆发了好几次矛盾,或是为了玩具,或是为了美食,或是为了电视,总之他们根本无法和谐相处。女儿根本就没有“地主”的强势,竟被这个外来的小家伙欺负得落下了眼泪。

“是可忍,孰不可忍”,刘女士终于受不了了。她终于向朋友表示出了不欢迎的态度,并说出希望他们搬走的话来:“平时我们喜欢陪伴朋友,但并不表示我们愿意成天和朋友生活在一起。很高兴见到你们,也希望你们能够在这里过得高兴。但是我现在感到很不高兴,那就是我们的孩子有矛盾,我的女儿现在很不开心。坦率地讲,我很愿意招待你们几天,但是三个星期的时间,实在太长。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够离开这里,非常抱歉。”

说话的时候,刘女士有些尴尬,但话说出口之后,她心里一阵轻松。看到朋友离去,刘女士心中并非没有歉意,她发誓说,当初她说“常来家里玩儿”,这绝对是发自内心的邀请。只是她没有想到,对方当真要来了,还要住这样长的时间,她却无法接受了。尝到违心之痛苦的刘女士,依然很热情地说话,不过她不会再勉强自己,不会违心地答应他人,她懂得了坦诚地拒绝。

生活中我们也会遭遇这样的事情,亲戚朋友借宿,我们心中本不愿意,却不好意思拒绝,于是违心答应。结果便如刘女士那样,心里好似长了疙瘩,很不舒服。有的人或许会觉得,这是心眼小的缘故,她要真大方,也就不会这样纠结。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然而细细一想,就有问题了:你能确定世上的人都大方吗?难道说,心眼小点儿就该受到谴责,就该遭受这样的折磨?更何况深入地讲,这已不是心眼小不小的问题,即便是大度之人,也未必没有违心之苦,真正的问题在于违心许人。

违背自己的心意,是导致我们难受的根本原因。可以这么说,没有人能够在违心之事面前安之若素,即便表面平静,一副大度的样子,内心也难免有些波澜。任何一个人违背自己的心接受某件事,内心都会煎熬,而且这种感受肯定不会太好。但是在生活中的我们,偏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明知道某件事违拗自己的心,却囿于种种原因,不能予以拒绝,总是无可奈何地接受,然后让自己备受折磨,进而陷入各种负面情绪和沉重的压力中。

可这又何必呢?其实只要说一声“不”,一切烦恼就会迎刃而解。你也许会反驳:“这未免也太想当然了,说‘不’当然容易,可你知道拒绝之后的后果吗?”是的,所有的问题实际上都是因为人们会考虑后果——那些尚未发生,便被我们推测出来将会发生的事情。我们担心拒绝之后,会让他人对我们失去信心,甚至因此否定我们。这其实是可以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足够坦诚。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坦诚,因为我们的心中有太多的顾虑。我们担心,即便自己坦诚,对方也无法理解我们。而事实确如我们所担心的那样,即便我们坦诚地告诉对方自己无法接受的原因,最终拒绝了对方的要求,也不代表对方会认可我们的拒绝。多数时候,对方只是在表面上接受我们的坦诚和拒绝,但其内心是不舒服的、失望的。有些人面对我们的拒绝,甚至连表面上的友好都欠奉,会直接表示不满。

对于这样的情况,急需拒绝的人应该有所了解,并调整自己的心态,采取恰当措施去应对、弥补对方的不满,而不是总想着讨好对方,让对方舒服,反过来拼命委屈自己。 MAThh+KRjq92rLnxa7aFgwUtezZrFt3rbAtktOmj5NgaaHuTjiNMbfpsfv2ulVs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