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年的全球化,是发达国家和大企业为主导的全球化。过去的30年其实是6万家大企业决定了全世界70%左右的贸易游戏规则。这也导致今天全世界对贸易游戏规则的不满意。未来应该是600万,甚至6000万家企业,所有的年轻人可以参与(制定游戏规则)。所以接下来30年的全球化,应该要让剩下来的70%、80%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进行全球化。未来的贸易不会是B to C(企业找市场),而是C to B(市场找企业)。未来是根据市场定制化;不是集装箱,而是包裹。贸易变了,贸易游戏规则也要变。新的贸易规则要让贸易更加简单、便利、现代、普惠。
引自2019年1月12日马云在海南省人民政府企业家咨询会议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10月16日,马云在美国纽约接受了一份特殊的荣誉—亚洲年度改变游戏规则奖。对于马云来说,获得这个奖项可谓实至名归。很久之前,马云就给人留下了“不走寻常路”的印象。
1995年,还在杭州当老师的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的委托,去美国催讨债务。结果很不顺利,马云一分钱也没要到。想到朋友在西雅图开了一家办事处,马云决定前去拜访。朋友的办公室很小,里面放着一张简陋的桌子,以及一台电脑。朋友告诉他这是互联网,马云问道:“互联网是什么?”朋友说,只要在电脑上输入信息,就能搜索到相关的产品,在网上什么都能找到。朋友让马云试试,马云说:“不用,我什么都不想搜,电脑在中国贵得不得了,弄坏了我可赔不起!”但是朋友却说没关系,鼓励他试一试。
从未接触过电脑的马云感到很新奇。在朋友的鼓励下,他在键盘上敲下了第一个单词—“啤酒”,屏幕上显示出德国啤酒、美国啤酒、日本啤酒,但是没有中国啤酒。马云又打了第二个词—“中国”,什么资料都没有显示。
这是马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领域。虽然他对电脑技术一窍不通,但是凭借着敏锐的嗅觉,他觉得市场上的游戏规则将会被互联网彻底改变。这件事给了马云很大的触动,他看到了中国在互联网技术方面的空白,也看到了一个潜在的商机。虽然此时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市优秀青年教师,但是看好互联网未来的他毅然决定创业。他对朋友说:“为什么不做点中国的东西?”说干就干,他们很快做出了一个简陋的网页,上面写着“我们有家翻译社”,早上九点四十上线,中午就收到了六封E-mail(电子邮件),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邮件上说这是他们看到的第一个中国网页。马云的脑海中诞生了一个想法,他决定和西雅图的朋友合作,回国创办一家公司,专门做互联网,并起名为中国黄页。
1997年,马云加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成立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参与开发了外经贸部的官方站点,以及后来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马云渐渐产生了一个想法:要用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服务。连网站的域名他都想好了—阿里巴巴。其灵感来源于著名故事《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马云认为,“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很容易被人记住。
虽然对互联网技术一窍不通,但是在战略方面,马云看得很远。阿里巴巴的每一次战略部署,都是对现有游戏规则的突破。在20世纪末,市场上的潮流是做门户网站,许多门户网站一经推出,就立即在市场上火热起来,获得了巨额回报,其中包括雅虎、搜狐、新浪、网易等,而马云的目光却紧紧地锁定在电子商务上。
1999年,马云辞掉了原来的工作,回到了杭州,在湖畔花园的楼房里创立了阿里巴巴。马云说:“从现在起,我们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的B2B将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次革命!”
2017年,在达沃斯论坛上,马云说:“我们所骄傲的,不是我们挣了多少钱,而是我们具有多大的能量,我们可以使科技变得更有包容性,每一个小企业都可以使用,这是我的梦想。”
从1999年到2017年,前后相隔18年,在这18年时间里,阿里巴巴改变了中国市场,也改变了市场上的游戏规则。现在,电子商务已经深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市场的常态,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要想在市场上生存,就必须遵循市场的游戏规则,能够改变游戏规则的,往往只有伟大的公司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