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没有执行力,再好的想法也没用

1995年我发现互联网有一天它会改变人类,可以影响人类的方方面面,但是谁可以把它改变掉,它到底该怎么样影响人类?这些问题我在1995年没有想清楚,但是隐隐约约感觉到这是将来我想干的。所以,回来以后也非常的艰难,我请了24个朋友到我家里,大家坐在一起,我说我准备从大学里辞职,要做一个互联网,叫Internet,那个时候互联网不叫互联网,那个时候把它翻译成因特耐特,因为自己不懂技术,所以我花了将近两个小时来说服24个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两个小时以内,我肯定没讲清楚什么是互联网,他们肯定也听得糊里糊涂。两个小时以后,大家投票表决,23个人反对,1个人支持,大家觉得这个东西肯定不靠谱,别去做那个,你电脑也不懂,而且根本不存在有这么一个网络。但是我经过一个晚上想了,第二天早上我决定我还是辞职去实现我自己的梦想。为什么是这样呢?我发现今天我回过来想,我看见很多游学的年轻人是晚上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晚上出门之前说明天我将干这个事,第二天早上仍旧走自己原来的路线。如果你不去采取行动,不给自己梦想一个实践的机会,你永远没有机会。所以我稀里糊涂走上了创业之路。

引自2008年3月16日马云在“我能创未来—中国青年创业行动”上的演讲稿《梦想与坚持》

很多人会说,在创业初期,马云不懂互联网技术,也没有充足的资金,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忽悠”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跟着他一起吃苦,一起努力。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真正促使马云走向成功的,除了坚定不移的意志力以外,还有超强的执行力。

马云是个金庸迷,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明自己对金庸的敬佩之情。有一次,马云和李博达在香港出差,其间和金庸进行了一次交谈。见到自己多年的偶像,马云异常激动。他们谈了三个多小时,在这三个多小时里,从头到尾都是马云在说,金庸没说几句话。临别之际,金庸为马云手书:“神交已久,一见如故。”从此,两人成了忘年交。

回到杭州以后,马云突然产生一个想法,他对李博达说:“我有个想法,现在中国互联网的CEO都在‘打架’,我想邀请金庸和新浪、搜狐、网易、8848的掌门人一起搞个‘西湖论剑’,你看怎么样?”

在李博达看来,这件事很不好办,几个CEO之间关系都不太好,金庸又很难请到,因此他感到很为难。他对马云说:“你能不能给他们先打个电话,如果他们都同意,我可以协调。”

第二天,马云就分别向金庸、张朝阳、王志东等人发出了邀请。金庸很爽快,当场就答应了;张朝阳没有立即答应,但也没有拒绝;王志东则感到不太合适,他一直推脱,但是在马云的热情邀请下,最后终于答应下来。

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就是将战略构想付诸实施的能力。在旁人看来无比艰难的事,马云却毫不在乎,他用强大的意志力做到了别人不敢想的事,因此马云有着很强的执行力。马云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能够将头脑中的东西落实到地。

一直以来,对于阿里巴巴的员工,马云提出的首要要求就是执行力强,即便创新能力不强也没有关系,关键是执行力一定要强!阿里巴巴能够成功,在国内站稳脚跟,靠的就是强大的执行力。当市场上出现一个新的潮流和趋势,大多数人都在观望时,阿里巴巴已经付诸行动。

微语录

没有执行力的企业,就没有竞争力,注定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hlQF46zox/tZExuFA8sGTzFUY7EuK1+dXYCoGwP8DT6QXbzWn7cEyMaMnbvYBpK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