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与编选和翻译这部“蜂鸟文丛”的芥川龙之介作品集之初,我就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设想,一定要避开使用“罗生门”做书名。这首先因为,国内各家出版社不断推出的芥川作品集几乎千人一面地以“罗生门”自称,书名的雷同也似乎显露出内容上的重复,难以体现出编选方面的新意。
小说《罗生门》虽属当之无愧的名作,但也是作者崭露头角的创作,作品发表时芥川龙之介还是一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作为短篇小说创作的圣手,他一生发表小说一百多篇,不仅题材多样,而且体裁多变,其中的名篇佳作不胜枚举,总是打“罗生门”的招牌未免显得过于单一。每一个新编选的译本,都应该努力让读者领略到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多彩与多面。那么,《罗生门》之外的哪一篇作品适于为这本选集领衔?无须多想,我选择了用“竹林中”来定名。
小说《竹林中》发表于一九二二年一月号的《新潮》杂志,是芥川龙之介三十岁时所作,属于作家创作生涯中期的作品,发表后曾先后被作者收入《春服》《沙罗之花》《将军》等创作集中。但在作者生前,未曾有一部作品集以“竹林中”命名。“蜂鸟文丛”本部选集之所以敢于独出心裁,不仅因为这篇作品以形式上的创新性和主题上的冲击力获得了后世的惊叹和赞誉,足以在鬼才作家的作品中担纲,同时也因为它延伸到了文学领域之外的巨大影响力。正是这篇小说,成就了亚洲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导演黑泽明,让他拍摄出了在第十二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金狮奖的《罗生门》。这不仅是西方世界重新认识日本电影的开端,也让欧美各地的读者记住了芥川龙之介的名字,成为芥川的文学进入西方读者阅读视野的决定性的起点。
也就是说,为电影《罗生门》提供了叙事架构与核心故事的,并非小说《罗生门》,而是这篇《竹林中》。黑泽明的电影里借用了前者的故事场景和一个出场人物,而其关键情节和叙事结构,则来自于《竹林中》。小说《竹林中》,才是黑泽明与桥本忍共同完成的电影剧本所要改编的文学原作。
经典影片《罗生门》的影响力,在上世纪中让Rashomon成为英语里的一个外来词,进入本世纪之后,又让外来新词语“罗生门”跻身中文词汇。关于它的语意,中文读者一定早已熟知——“因当事者各说各话,而使事实的真相不明”。然而,由黑泽明导演的影片顺理成章地视“罗生门”为“真相不明”之谓,这其实或多或少,属于某种误读的结果。因为黑泽明的电影里其实是有“真相”存在的,或者说是植入了一个更接近于“真相”的叙述。而真正以文本方式呈现了“真相不明”的故事和主题的,并非黑泽明的电影,而是它所改编的原作小说《竹林中》。在日语里,“竹林中”才是“真相不明”的意思,这一层含意正是从这篇小说里衍生出来的。所以,在“罗生门”一词的特殊语意已在汉语里落叶生根的情况下,本书定名“竹林中”,也含有一番想为这篇小说找回黑泽明电影的原作归属权的良苦用心。
小说《竹林中》围绕一起平安时代的刑事案件展开,由七名不同人物的陈述构成全篇。这些陈述包括了四名证人在法庭上的证词,和三名事件当事者身处不同时空的自述。一名强盗将路上偶遇的武士夫妇骗进竹林深处,在武士面前强奸了武士妻子,事件前半的大致经过,经由当事者的陈述得到了基本的确认。然而,由于武士最终死于竹林之中,强奸行为实施之后,三名当事者之间又发生了什么?究竟是谁出于何种动机杀死了武士?对此,包括死去的武士在内的三名当事者的陈述各执一词,叙述内容相互矛盾,无法统合。关于武士死因的悬疑非但没有解决,事件的真相反而更加扑朔迷离,让读者如坠五里云雾,无法掩卷,更难以释然。以多重叙述相并行的开放式叙事结构,架构出事实经过无法拼接的小说,这应该属于一个没有先例的独创。
到底谁在说谎?这样的疑问可能会让所有读者最初都困惑不已。但其实这篇小说所揭示出的本质性问题,并不在于事件过程叙述本身的真假虚实,也不在于对人性、对人物心理的揭示和描摹,作品最重要也是最有颠覆性的创举,是运用互不交叉的多线叙述,为读者呈示出了多元视角下的不同面相,甚至彼此抵牾互不相容的现实世界。作者基于怀疑主义立场,对现实与真相的惟一性这一认识论前提进行了质疑和解构。而黑泽明之所以将这部作品搬上银幕,也与正处于美国占领时期的战后日本的社会价值转向以及理念缺失等特殊的时代语境不无关联。
芥川龙之介在就读东京帝国大学英文学科期间就一跃成为日本文坛的新锐,他从事文学创作的时期基本贯穿了大正时代。正值日本刚改元“昭和”后的一九二七年,三十六岁的芥川龙之介自杀身亡。他在遗书中解释自杀原因的“对未来的恍惚的不安”,曾被视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芥川龙之介既精通欧洲文学,同时又具备极高的古典与汉学修养。因此他能够以学贯东西的文化素养与文学视野,对日本古典文学资源进行成功的开掘与诠释,创作出大量立意独到、精深洗练的经典名篇。虽然没有创作出鸿篇巨制式的长篇小说,但他对现代小说的文体与体裁方面进行了种种创新和尝试,这些文学实践为他的作品带来了其他小说家难以比拟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作为二十世纪日本文学最杰出的代表者之一,他的创作同时对包括中国作家在内的东亚地区的现代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