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以前通行的文字是篆书,习惯上称之为大篆,早期的大篆即甲骨文 ● 1-01 ,尽管甲骨文距今已很久远,但从书法角度来分析,无论是刀刻还是用笔书写,均能做到有圆有方、方中有折,笔画瘦硬劲挺,结体错综复杂,章法疏朗有致,通篇古朴典雅。可以这么说,甲骨文的产生,标志着汉字在漫长的发展中,已蜕去了原始的躯壳,展现了较成熟的风姿,它是我国书法艺术的发端。
● 1-01 小屯南地甲骨文
●1-02 史墙盘及其铭文拓片
●1-03 大盂鼎拓片
继甲骨文之后的是金文 ● 1-02 ,金文为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文字,又称“钟鼎文”,古称青铜为金,故又称“金文”。早期金文与甲骨文并无多大区别,后期金文用笔逐渐变得圆转坚挺。其风格变化应该更胜于甲骨契刻的文字,这也是文字审美发展中的必然规律。据传殷代即有金文,但大多是族徽等图腾符号,其绘画意味较浓。金文真正意义上的书法风格特征则要追溯到西周时代,雄浑奇崛,蔚为可观。从艺术审美着眼分析,盛行于周王朝的钟鼎文的书法风格,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由于这些器上所铸文字,正处于由殷周甲骨文向钟鼎文蜕变的阶段,因此鼎上文字的风格,还未脱离甲骨文的原始纯朴,而给人一种稚气清纯的感觉。大盂鼎 ● 1-03 ,鼎铭文共291字,铭文书法线条苍润,结构规整,行间朴茂,代表了西周康王时期钟鼎铭文书法的最高成就。
●1-04 毛公鼎拓片
器上所铸文字,由于已经摆脱甲骨文的影响,向着新的成熟迈进,因此在较大程度上代表了西周的文明气象。毛公鼎 ● 1-04 ,鼎上镌制铭文共497字,铭文笔法精严,线条流畅,结体瘦劲,字态婀娜,加上通篇布局气畅势旺,气象典丽,显示了周宣王时期金文书法的巨大成就。
器上铭文笔势宕逸,结体宽博。
器上文字,显示已经逐渐向后世小篆过渡的迹象。此外,春秋战国时期的钟鼎文,另有腹部鼓出,尾端尖细的“蝌蚪文”;起笔处有鸟头图案而用笔环转圆畅的“鸟虫书”;以及垂笔较长,尾端锐利如针的“悬针书”等。这些书体有的像蝌蚪集群,有的像众鸟齐鸣,有的像悬针垂列,各有特色。它们从各个不同角度,以多变的技法,展现了我国金文书法更趋风格多样的纷呈之美。
从历史的发展看,举世闻名的石鼓文的出现,可以说是标志着完成大篆历史使命的最后阶段了。东周初年的石鼓文是我国可信的最早石刻文字,其用笔雄强浑厚,朴茂自然,线条圆劲挺拔,结体参差方正,对后世影响较大(石鼓文在第六章有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