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第一次见到施榕老师大概是十五年前,当时他作为“医高专”(后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分部)的退休老领导来学校开会。要说真正认识施榕老师,还是这几年学校安排我节假日去慰问他时的几次深谈,更是因为全科医学教育和家庭医生培养这个缘分,使我们很快成了“忘年交”。这里有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理念,不过最让我感动的是老先生作为我国老一辈全科医学的开拓者几十年不懈追求的历程。上海中医药大学徐建光校长十分重视和支持本书的出版,他在主持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工作时也着力探索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改革新路,嘱我认真体会施榕老师的经验和思想并期待对未来的人才培养有所启示,这也让我又有了一次全面学习的好机会。本书的书名“层林尽染”,我想最是恰当不过的了。医乃仁术,为医者必先为人,全科医学更是如此。健康服务事业的目标要求、发展环境、技术与物质条件今非昔比,但这片基层医学教育的广袤森林,仍然必须要用情感化出的心血去浇灌,并且一定是在经历了漫长春夏的收获季节里,登高远眺时才是最美的。这种美好很多时间又是悄然而至、深沉而丰富细腻的秋色之美。

在这本书中,我们能读到最多的是什么叫“责任”,同时贯穿始终能读到的是怎样才叫作细腻与朴实的“情感”。习总书记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的时候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充民生短板。对于当下的全科医学,尤其是中国化的、中西医并重的家庭医生培养之路,就要在如何促进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上多下功夫,以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为切实导向,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基本方略。这里的关键不仅要从教育者、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同时不要忽视对“行业人”发展需求、心理情感的现实理解。施榕老师几十年职业生涯中建立起来的浓浓的师生情、同事情,就是一种最为宝贵的教育本质。当下我们的医学教育急需的也正是这种天地人和的职业情感熏染。

施榕老师有深厚的“农村情”。面对健康中国建设的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以中国方式解决世界难题的关键“一招”。解决这个难题还是要在“不平衡、不充分”上下功夫。农村不仅是难题集中之地,我想也更可能是产生智慧之源。我们的研究视角习惯于高起点、高层次,研究对象和资源多集中在发达城区,但城市的纷繁表象往往也会“迷惑”我们研究思维,从社会实验来讲对成本和周期的要求很高。施榕老师工作的年代没有时髦的“研究平台”,不过也成就了他研究中国城镇结合地区医疗服务形态与人才培养的特色。这些原生态的工作中,其实蕴含着大量破解中国现实难题的“智慧钥匙”。20年前他亲身参与在奉贤举办的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有关农村医疗的国际论坛并作开幕式演讲,以及对于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研究工作,这些经历也足以说明了,关注农村基层医疗问题的研究还应是中国全科医学在国际上显示特色的一个亮点。中国的医学教育尤其是基层人才培养更是离不开社会学层面,并要主动接“地气”。

做一个有情怀的人,未必要很宏大、很光鲜,有时就看你对“细微之处”的用心与留意。施榕老师集雅之中还竟有小到平常人根本不会起眼的“衣标”一项,读来十分富有趣味和受益。我想对待当下的全科医学与此难道不是一个道理吗?我有时也受邀去做些中医药的科普讲座,在谈到养生话题时,我常会举“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吝”字要诀的例子,以及他崇尚陆游的那种无论身处何境,始终坚持“读书以自娱”“只将食粥致神仙”的“平易”之法和宽达精神,并将生命的脉动与追求“中医本色、时代气息”的职业理想有机地融为了一体。我在讲座结尾之处又常以曹操的《龟虽寿》来压题,因为心有梦想、积极作为是与之“异曲同工”的养生之道。施榕老师书中引了此诗,我也很希望大家都能从书中读到他这种不懈的心迹。

纵观中国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在任何时代,我们都会有一些振臂一呼的人,会有一些不同流俗、勇于纠偏的人,不断丰富和改善我们的学术生命。优秀的人才培养也正是伴随着我们破解问题的过程而成长的。要培养素质全面、富有个性、人格平衡、扎根基层的医学人才,单兵作战是不够的,优秀的人才还要形成群体的概念,分享共赢的意识,形成论道悟道要大家一起来,继承发展、实现“中国梦”也要大家一起来的发展生态。我们分享本书的最大收获也应在于此。

谨以此学习心得,表达对施榕老师和老一辈的崇敬之情!

胡鸿毅
中华中医药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
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2019年6月 SQzx3aCi1epAUHAtwymoccl9cYN67C3XPaPwwoITmrt8BcGnVKU9RjnNik33Csl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