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

——斯大林

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始人,西方哲学大体系缔造者中的最后一人。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先后在波恩大学、柏林大学学习,最后在耶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842年担任《莱茵报》主编。1843年同燕妮结婚后迁居巴黎。1844年创办《德法年鉴》。同年与恩格斯见面,从此与之成为一生的朋友。同年,因从事革命活动被驱逐,迁居布鲁塞尔。1847年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同恩格斯共同起草了《共产党宣言》。1848年,再次回到德国,创办《新莱茵报》。欧洲大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到了巴黎,他们认真地总结了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从中认识到,要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这种认识对于指导今后的工人运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马克思领导了工人运动,他成了巴黎“不受欢迎的人”。1849年夏末,马克思再次接到驱逐出境的命令,1867年《资本论》( 第一卷 )出版。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病逝。

那个时候的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日益凸显,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化与复杂化。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克思开始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他广泛收集和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如农艺学、工艺学、解剖学、历史学、经济学和法律学等。他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深入研读过1500余种各类著作,做了100余本的摘录和笔记。每天上午九点他就来到这里,一直到晚上八点左右才离开,即使回到家了,他也还要整理阅读材料所记录的笔记,每天晚上,他都要忙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曾对别人说,我为了为工人争得每日八小时的工作时间,我自己就得工作16小时。博物馆中他常坐的座位下边的地板上,至今仍有他思考时用脚踏出的凹印。他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他的理论。终于在1867年9月14日在汉堡正式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其余各卷在1883年他逝世以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

在这部书中,马克思通过大量事实,详细而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揭穿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秘密”,暴露了资本主义残酷剥削工人阶级的丑恶本质,也指出了工人阶级之所以极其贫困的原因。《资本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最主要的不公平在于对劳动的剥削,资本家为工人干的活付钱,表面上看起来很公平合理,然而这并不是“等价交换”,因为工人为资本家劳动所创造的财富远远比自己所得的报酬多得多,如一个工人劳动一天所得报酬为10元钱,而他一天之内为资本家所创造的利润远远不止10元,可能是20元,也可能是30元,或者更高。这多余的部分,即这个工人工资之外的10元或20元或更高的数额,就是“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剥削走了。他还指出,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与生产产品的社会化矛盾必然会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发生,而这在今天,已被验证为一个真理。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百科全书,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扛鼎之作。马克思曾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他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资本论》就是论资本,而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没有剩余价值就不存在资本,而没有资本也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所以可以说,《资本论》的中心内容便是剩余价值。《资本论》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家应该按照客观规律去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社会的经济发展规律如同自然科学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应该了解这种规律,依照客观规律行事。商品生产要进行社会化,要有意识地控制商品生产,以使其达到最大的利用度。

《资本论》共四卷。马克思把前三卷称为理论部分,把第四卷称为历史批判部分。马克思在第一版序言中指出:“这部著作的第二卷将探讨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二册 )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 第三册 ),第三卷即最后一卷( 第四册 )将探讨理论史。”在1866年10月13日给库格曼的信中,他写到:“全部著作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册: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第四册:理论史。”现在出版的《资本论》的分卷情况,和马克思当时的设想不尽相同。《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继续进行第一卷的修改和译文校订工作,并对第二卷和第三卷的手稿进行反复修改,但由于国际工人协会活动占用马克思大量的时间和他自己身体状况的恶化,第二、三卷未能及时出版,他就逝世了。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承马克思未竟的事业,把《资本论》第二册和第三册整理为第二卷和第三卷,并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恩格斯在世时,曾打算整理出版《资本论》第四卷,可惜他未能实现这个愿望,后来由考茨基整理,把它当做独立著作于1904年、1905年、1910年分三卷出版。其被命名为《剩余价值学说史》。因为第四卷以《剩余价值理论》为书名,故通常所说的《资本论》指前三卷。第一卷从简单的商品入手,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揭示了作为阶级关系的资本的本质,重点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第二卷共分三篇,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进一步揭示资本的本质及其内在的深刻矛盾。第三卷探讨剩余价值如何在资产阶级内部分配的问题。第四卷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史。可见,《资本论》是研究资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问题。所以,在《序言》中提到的“资本主义方式”,是指以资本主义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的方式,这属于广义的生产关系,它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方面的关系。而“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则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狭义的生产关系,它从属于广义的生产关系。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把政治经济学看成是研究财富的科学,马克思第一次确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这是和资产阶级经济学根本对立的。

《资本论》全书以英国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这是因为当时的英国是资本主义发展比较早和比较成熟的国家。马克思说:“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但是,《资本论》所揭示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并不只适用于英国,而是适用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论》创建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马克思用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世界。他像黑格尔一样,相信人类的进化历程可以用一个辩证法公式概括。他认为,所有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在致力于解释世界,但他同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同时,马克思在这部作品中还对古典经济学家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同时将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建立了一个得以实践的最大的人类思想体系。列宁说过:“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都被应用于一门科学。”马克思使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进行辩证分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这部“稿费甚至不够支付写作它时所吸的雪茄烟钱”的伟大著作,深刻阐释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诸多方面,使人类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发现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一样,马克思的《资本论》发现了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马克思在其中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的必然胜利都是不可改变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恩格斯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劳动者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一览无遗。”

虽然当今世界的形势较之一百多年前,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资本论》的基本理论直至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时间的长河中,《资本论》的意义越发显得深刻。当今社会,经济学已不仅是经济学家堆砌案头的枯燥著作,它已变成了普通人顺应社会发展的有力武器,通过它,我们甚至可以洞悉到财富的奥秘。而对于想学习经济学的人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其中的经典,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下更是如此。阅读《资本论》已经成了一种需要,成了一种流行。

本书第一、二卷由曾令先编译,第三卷由卞彬、金永编译。 kenGEDhnmgiU091P0erLR55hI5tud5XZZIVY45k+F8em6JTa5oiF2R9g5Wa1M9r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