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相对剩余价值

商品的现实价值是它的社会价值而不是它的个别价值,就是说,它的现实价值不是用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来计量,而是用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量。

工作日的一部分即必要劳动,只是生产资本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这一部分是不变量。但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工人还可以劳动若干小时,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和工作日的长度,就取决于这个必要劳动时间之外的劳动时间延长的量。如果说必要劳动是不变量,那么,工作日则是可变量。假定有一个工作日,它的劳动时间总长度为12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10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2小时。现在,在不延长工作日总长度的前提下,怎样才能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呢?或者说,怎样才能延长剩余劳动呢?尽管工作日的总长度已定,剩余劳动仍然可以延长。不过,这种延长不是越过工作日总长度的终点向前延伸,而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如果在12小时的工作日中,将必要劳动由10小时缩短到9小时,那么,剩余劳动就相应地从2小时延长到3小时。这样,在12小时工作日总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剩余劳动则增加了一半。必要劳动的缩短要与剩余劳动的延长相适应,就是说,工人要把为自己耗费的劳动时间中的一部分,转化成为资本家耗费的劳动时间。这里,改变的不是整个工作日长度,而是工作日中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长度界限。

财富与权力的炫耀 佚名 摄影 1890年

近代科技不断发展,在推动社会生产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必然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失业,人口越来越多,人与生产方式之间的异化就更加严重。生产资料必然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图中琳琅满目、豪华阔绰的艺术品和工艺品点缀着英国统治阶级的客厅。

福特森拖拉机 资料图片

在20世纪20年代,拖拉机革命开始出现并得到持续发展。在马和人力都被送上战场之后,亨利·福特创造的轻便又廉价的福特森拖拉机使得美国农场主能从容应对暂时的工作。但其竞争对手——国际收割公司,最终把它赶出了拖拉机市场。图为福特森拖拉机正在耕作的情景。

第一台手动洗衣机 资料图片

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较小的劳动量获得较大的使用价值。图中为1862年伦敦世博会展出的第一台手动洗衣机,它大大提高了人们洗衣服的效率。

在生产过程中,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也就是要降低劳动者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量。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知道生活资料的价值,也就可以知道工人劳动力的价值。

贝塞麦转炉炼钢 资料图片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时间,是所有资本家都乐意去做的事情。发明家贝塞麦在1856年发明了转炉炼钢法,效率比过去常用的坩埚法要高上百倍,它标志着“铁时代”向“钢时代”的转变。图为1856年的贝塞麦转炉炼钢车间。

工人劳动力价值的降低取决于他每天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的降低,生活资料价值的变动又与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分不开,所以,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是指劳动过程中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能缩短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用较小的劳动量获得较大的使用价值。要提高劳动生产力,就必须变革劳动过程中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只有对生产方式进行改革,才能提高劳动生产力,只有提高劳动生产力,才能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只有降低劳动力的价值,才能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通过延长工作日总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与此相反,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必须提高那些制造或提供必要生活资料的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力。因为,这些部门的产品决定劳动力的价值,这些产品或属生活资料,或能代替生活资料。另外,商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最终形成商品的那种劳动的量,而且还取决于形成该商品的那些生产资料所包含的劳动量。例如,皮靴的价值不仅取决于鞋匠的劳动,而且还取决于生产皮靴所需的皮革、蜡、线等材料的价值。所以,那些为生活资料提供不变资本物质要素的产业部门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相关产品的便宜,也会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但是,那些既不提供必要生活资料,也不为制造必要生活资料的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部门生产力的提高,则不会影响劳动力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即从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到所有的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的过程。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力,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当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从而使商品便宜的时候,他绝不是抱着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减少必要劳动时间的目的,但只要当他实现了自己商品的价值,他也就促成了一般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当个别资本家因采用新方法而减少了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后,他的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会低于社会价值。但是,商品的现实价值是它的社会价值而不是它的个别价值,就是说,它的现实价值不是用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来计量,而是用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量。因此,采用新方法的个别资本家在出售商品时,就不仅可以获得剩余价值,而且还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实质上属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因为,剩余价值生产的增加也是靠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来实现的。假定必要劳动时间是10小时,剩余劳动时间是2小时,劳动力的日价值等于3元。如果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的资本家在12小时可生产24件商品,价值24元,其中12元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即不变资本,其余12元是工人创造的新价值,即1小时创造1元的新价值。因为劳动力价值等于3元,所以,工人劳动3小时就可以补偿3元的可变资本,剩余的9小时就是剩余劳动,这时,剩余价值率就是300%。如果其他资本家在12小时内只能生产12件商品,也就是用12元只能创造6元的新价值,即2小时创造1元的新价值。那么,工人必须劳动6小时才能补偿3元的可变资本,剩余的6小时是剩余劳动。这时,剩余价值率是100%。可见,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的资本家,比同行业的其他资本家,可以在工人的一个工作日中占有更多的剩余劳动时间。个别资本家所做的,就是所有资本家在生产相对剩余价值时所追求的。当新的生产方式被普遍采用,生产出来的商品个别价值同它的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消失的时候,这个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消失了。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普遍提高,劳动力的价值必然下降,整个资本家也将获得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

现代平炉炼钢 资料图片

平炉是配备蓄热室的膛式火焰炉,平炉炼钢法是用平炉以煤气等为燃料,用火焰直接加热,将生铁等原料熔化并炼成钢液的炼钢方法。它是1864年法国人马丁发明的。诞生后,它使得世界钢产量成倍增加。图为现代平炉炼钢。

纺纱车间 资料图片

18世纪,欧洲在海外贸易、产业组织以及劳动力的专业化等方面,已经有了重大的发展。在英国,大工业和资本主义企业的成长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中叶,城市的成长和贸易、工业的发展在更早的几个世纪里就开始了。图中是一家纺纱车间。

宴席 资料图片

马克思认为,人类要生存,必须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必须有手段满足吃、穿、住等基本生存需要,生产这些基本生活条件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活动。生产方式超越了最原始的阶段,就会成为一种特殊兴趣,人类也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富裕。图中资产阶级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

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的这个规律,既会使采用新方法的资本家意识到,要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他出售自己的商品时,必须使自己的商品的价值低于商品的社会价值。这个规律又会作为竞争的强制规律,迫使其他的竞争者也必须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因此,只有当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扩展到必要生活资料部门从而使构成劳动力价值要素的商品变便宜时,一般剩余价值率才会最终受到这一整个过程的影响。

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劳动力的价值同样也是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因为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商品价值决定的。与之相反,相对剩余价值则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相对剩余价值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随着生产力的下降而下降。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一个12小时社会平均工作日总是生产6先令的价值产品,而不管这个价值额怎样分割为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和剩余价值。但是,如果由于生产力的提高,每天的生活资料价值以及劳动力的日价值,从5先令下降到3先令,那么剩余价值就会从1先令增加到3先令。与此同时,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就会由从前需要的10个劳动小时,减少为现在的6个劳动小时,这样,这多出来的4个劳动小时就被并入了剩余劳动的范围。因此,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从而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资本内在的冲动和经常的趋势。

生产商品的资本家并不关心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他关心的只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出售时才实现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实现,本身就包含着对预付价值的补偿。因为,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和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成正比,而商品价值的降低和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因为同一过程使商品便宜,并使凝结在商品中的剩余价值提高。这就揭开了这样一个谜团:为什么只关心生产交换价值的资本家,总是力求降低商品的交换价值?

《资本论》封面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在柏林出版。国际工人联盟通过一项决议,称它是“工人阶级的圣经”。作为19世纪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马克思在其中预言,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图为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封面。

《共产党宣言》封面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这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最著名的著作。它提出,迄今为止的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并在最后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图为《共产党宣言》封面。

伦敦东区的贫民窟 佚名 素描 1872年

1862年,克鲁伯铸钢厂用161个熔炉、32台蒸汽机和14架蒸汽锤、49个锻铁炉、209台工具机和2400余名工人,生产了1300万磅钢锭。这里,一马力还摊不到两个工人。机器的大量普及,造成了工人失业率的增加,也就加剧了工人阶级的贫困。图为伦敦东区贫民窟里一家人的生活场景。

在劳动生产力提高的条件下,工人在1小时内会生产出相当于他过去10倍的商品,从而生产每件商品的劳动时间也只是他过去劳动时间的1/10。但是,这却改变不了他仍旧要劳动12小时的状况,现在,工人要在12小时内生产1200件商品,而不是以前的120件商品。甚至,工人的工作日还可能延长,如果工人的工作日延长2小时,那么,他就要在14小时内生产1400件商品。

可见,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来减少劳动,其目的不是为了缩短整个工作日,而是为了缩短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以便榨取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 0ZWHAu0pKwAEGK4nLoioos1CbwwTxMWDRbgn1DgUHfidTL1czD+FF0eDy5eGZkX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