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资本家把他的资本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来购买生产资料,这是他的资本的不变部分。另一部分用来购买劳动力,这一部分形成他的可变资本。

假定劳动力的价值,即再生产或维持劳动力的必要劳动时间,是一个已知的不变的量。

根据这个假设,就知道剩余价值率,同时也就可以知道一个工人在一定的时间内为资本家提供的剩余价值量。例如,如果必要劳动一天为6小时,表现为金额1元,那么,1元就是一个劳动力的日价值,或者说,是购买一个劳动力所预付的可变资本。如果剩余价值率是100%,那么,这1元的可变资本就可以生产1元的剩余价值量,或者说,工人每天提供6小时的剩余劳动量。

但是,可变资本是资本家购买全部劳动力的总价值的货币表现。可变资本的价值,等于一个劳动力的平均价值乘以劳动力的总数。因此,在劳动力价值作为定量的情况下,可变资本的量同雇用的工人人数成正比。如果一个劳动力的日价值是1元,那么,每天雇用100个劳动力,就必须预付100元的资本,如果要雇用n个劳动力,就必须预付n元的资本。

如果1元的可变资本即一个劳动力的日价值,每天可生产1元的剩余价值,那么,100元的可变资本每天就可以生产100元的剩余价值。n元的可变资本每天就可以生产1元×n的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量等于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作日生产的剩余价值乘以工人的总数。另外,在劳动力价值作为定量的情况下,一个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量是由剩余价值率决定的。由此可以得出第一个规律: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等于预付的可变资本量乘以剩余价值率,或者说,等于一个劳动力的价值乘以同一个资本家同时剥削的劳动力的总数。从这个规律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生产一定量的剩余价值时,一种因素的减少可以由另一种因素的增加来补偿。如果可变资本减少,剩余价值量则可由剩余价值率按同一比例提高而保持不变。上例中,假设一个资本家每天要雇用100个工人,就必须预付100元,如果剩余价值率是50%,那么,这100元的可变资本就可生产50元的剩余价值,或100×3个劳动小时的剩余价值。如果剩余价值率提高一倍,或者,工作日从6小时延长到12小时,这时,尽管可变资本由100元减少到50元,但这50元的可变资本仍可生产50元的剩余价值。因此,可变资本的减少,可以用提高劳动力受剥削程度的比例来补偿。或者说,雇佣工人人数的减少,可以用按比例地延长工作日的方式来补偿。所以,在一定范围内,资本所能榨取的剩余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劳动力人数的多少。反之,如果剩余价值率降低了,只要增加可变资本的数量,或者按比例地增加雇佣工人的人数,那么,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仍然不变。

平民汽车 历史资料

1908年,福特为他的“平民的汽车”举行揭幕典礼,这是汽车时代开始的标志。“T型”汽车粗糙坚硬,价值850美元,是第一辆农民买得起的汽车。当福特安装了流水装配线以后,他能够每24秒生产一辆汽车。于是,汽车价格进一步下跌。图为福特汽车生产车间。

红葡萄园 凡·高 油画 1888年

荷兰是早期资本主义的最大受益者。早期贸易促进了荷兰经济的飞速发展,进而使荷兰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之一。到了18世纪,荷兰的农业也有一定的发展,其农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图为凡·高笔下的红葡萄园。

但是,靠提高剩余价值率或延长工作日来补偿工人人数的减少,是不能超越一定界限的。因为,无论劳动力的价值如何,无论必要劳动时间是2小时还是10小时,一个工人每天的劳动时间总是小于24小时,而且,工人的劳动时间也不可能全是剩余劳动时间。上例中我们假定,6小时的劳动等于一个劳动力的日价值,或者说,要补偿购买劳动力所预付的资本价值,每天需要劳动6小时。如果资本家将工作日延长到12小时,在剩余价值率为100%的条件下,资本家用500元的可变资本,使用500个工人,每天可生产500元的剩余价值,或6×500个劳动小时的剩余价值。如果资本家将工作日延长到18小时,尽管剩余价值率变为200%,但资本家将工人从500人减少为100人,这时工人只能生产200元的剩余价值,或12×100个劳动小时的剩余价值。如果资本家将工作日延长到24小时,剩余价值率提高到300%,这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工人也只能生产300元的剩余价值,还比不上原来500个工人在12小时生产的500元的剩余价值。因此,在一个工作日内,从一个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量,总有一个不能超越的最高界限,要使剩余价值在一定的量上继续增加,就只能是增加工人人数,即增加可变资本的数量。这样,就形成剩余价值量的第二个规律:“平均工作日( 它天然总是小于24小时 )的绝对界限,就是可变资本的减少可以由剩余价值率的提高来补偿,或者说,雇佣工人人数的减少可以由劳动力受剥削的程度的提高来补偿。”

钢铁巨头卡耐基 历史资料 摄影 1901年

美国钢铁巨头卡耐基是一个织工的儿子,出生于苏格兰的邓费尔姆林,后移居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他从一个技能出色的报务员开始发迹,然后逐步在火车、石油、钢铁等方面进行投资,创立了卡耐基钢铁公司。1901年,他把该公司以4.47亿美元的天价出售给美国钢铁公司,随后开始一项新的事业——建立一系列慈善捐款基金组织。

赛璐璐工厂 历史资料 1872年

1846年,瑞士的舍恩拜因发明了赛璐璐,一种以樟脑作增塑剂,可以通过加热或注射成型加工成塑料制品的硝酸纤维素塑料。1872年,海厄特在美国纽瓦克建立了赛璐璐工厂。现在,赛璐璐主要用来制造乒乓球和眼镜架。图为当年建立的赛璐璐工厂。

游行 历史资料 摄影 1926年

由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剩余价值强占殆尽,已经觉醒的工人阶级就开始抗议,用各种方式争取自己的权利。1926年5月,英国发生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全国总罢工,这一行动是为了支持煤矿工人,因为他们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拒绝接受塞缪尔委员会提出的减少工资的要求而被矿主挡在矿山之外。政府、工会、矿主间的谈判于5月2日破裂,从5月3日起,24小时内,四处无火车、电车和汽车行驶,街上无报纸出售,工厂关门。5月12日,工会宣布无条件取消罢工。图为总罢工期间街上每天均可看到的游行队伍。

修建西伯利亚铁路 佚名 油画 20世纪初

1904年,俄国终于有了横跨国土的铁路。这条铁路西起欧洲境内的乌拉尔山脉,横跨荒无人烟的西伯利亚,通过中国东北,到达海参崴。全长8851公里,耗时13年,耗资2.5亿美元,当时俄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称之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图为西伯利亚铁路修建工地。

从以上两个规律可以引申出第三个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已定的情况下,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同预付的可变资本量成正比。”

这个规律是从剩余价值量取决于剩余价值率和可变资本量这两个重要因素而得出来的。如果剩余价值率或劳动力受剥削的程度已定,劳动力价值或必要劳动时间量已定,那么,可变资本越大,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也就越大。如果工作日的界限及其必要劳动时间已定,那么,一个资本家在生产中获得的价值量和剩余价值量,则取决于他所推动的劳动量。但根据以上假设,资本家推动的劳动量又取决于他所剥削的劳动力的数量,或他所剥削的工人人数,而受他剥削的工人人数又是由他的预付可变资本量决定的。所以,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已定的情况下,剩余价值量同预付的可变资本量成正比。但是,资本家把他的资本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来购买生产资料,这是他的资本的不变部分。另一部分用来购买劳动力,这一部分形成他的可变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中,尽管生产方式相同,但资本划分为不变部分和可变部分的比例却是不同的。在同一生产部门内,这一比例是随着生产过程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无论资本是分为不变资本还是可变资本,无论后者与前者之比是1:2或1:10,还是1:x,上面这个规律都不会受到影响。因为,不变资本的价值虽然再现在产品价值中,但它并不形成产品的新价值。在生产过程中,1000个纺纱工人耗费的原料、纱锭,当然比100个纺纱工人耗费得更多。但是,不管这些追加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是提高、降低,还是不变,也不管是大是小,都不会对劳动力的价值增殖过程有任何影响。因此,上面这个规律就具有这样的形式:在劳动力的价值已定和劳动力受剥削的程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资本所生产的价值量和剩余价值量,同这些资本的可变部分即劳动力部分的量成正比。

煤矿 历史资料 18世纪末

工业革命起源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采煤工业也首先从英国发展起来。在钢铁工业的推动下,采煤工业突飞猛进,1795年超过了1000万吨,至1835年,英国已成为欧洲第一大产煤国。图为工业革命时期的煤矿作业场景。

从剩余价值量的变化规律中可以得出结论:雇佣工人的人数是决定剩余价值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雇用一定数量的工人,就需要预付一定量的资本。因此,货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有一个最低限额,预付资本只有达到这一个最低限额,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货币所有者才能成为资本家。

卷烟厂女工 灌木丛摄影社 摄影 1911年

延长工人劳动时间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一种普遍的、主要的方式。不管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如此。图中是墨西哥城一家大工厂,一排又一排的青年女工正在认真劳动,她们每天要生产数百支的香烟。 O7/zq+pdvSB+xGfBmzu0rv5DRQS46vd8Ef211xlMw/2ar6gZw9FHCt4mgDP0TJO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