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货币转化为资本

作为商品,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这种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价值,并且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商品贸易,即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是资本产生的前提和起点。16世纪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发展,揭开了资本的现代生活史。

商品流通从物质内容来看,是各种使用价值的交换。如果撇开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只考察这一过程所造成的经济形式,我们就会发现,货币是这一过程的最后产物。商品流通的这个最后产物就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从历史上看,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起初都是以货币资本形式与土地财产相对立。回顾资本产生的历史,每一个新资本最初也是以货币形式出现在商品市场、劳动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的,经过一定的过程,这个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它只有出现在商品市场、劳动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转化为资本。

饥饿的爱尔兰 漫画

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需要一定的条件。社会分工是商品和商品生产存在和发展的一般基础。社会分工使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劳动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生产者必须用自己的劳动去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同时又从社会中得到各种有用劳动来满足自己生产和生活中的需要。社会分工也会加剧贫富分化。图中是19世纪中叶,巨大的贫富差距使得饥荒袭击爱尔兰。

格奥尔格·吉什 汉斯·霍尔拜因 油画 1453年

14世纪,意大利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15世纪中期,西欧其他国家也先后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活动越来越专业化,社会分工在原有基础上大为扩大,手工业的生产部门增多,商品种类和商品流通量进一步扩大。在封建贵族、商人、高利贷者的盘剥下,小生产者日益破产。图中,一位德国商人正在拆信。

作为商品流通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其区别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

作为商品流通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W( 商品 )—G( 货币 )—W( 商品 ),即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再转化为商品,为买而卖。而作为资本流通的货币,流通形式则是G( 货币 )—W( 商品 )—G( 货币 ),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再转化为货币,是为卖而买。这两种流通形式,尽管都有买和卖两个流通阶段,但两个对立的流通阶段却具有相反的次序。W( 商品 )—G( 货币 )—W( 商品 )的流通以卖开始,以买结束,货币最后转化为充当使用价值的商品。在这里,货币是作为购买手段,起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这是简单商品流通。而G( 货币 )—W( 商品 )—G( 货币 )的流通以买开始,以卖结束。买者支出货币,却是为了作为卖者收入货币。他购买商品,把货币投入流通,是为了通过出卖这同一商品,从流通中再取回货币。但是,货币是同质的,用同量的货币换取同量的货币,是一种既无目的又无意义的活动。实质上,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流通,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货币。因此,这种流通形式的完整公式应该是G—W—G',其中的G'=G+∆G,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这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就转化为资本,货币所有者也就变成了资本家。所以,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由于G—W—G'公式反映了各种形态的资本运动的共同目的,因而被称为是资本的总公式。

那么,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呢?在资本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两个流通行为的结果,看起来好像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是,在流通中,如果交易双方实行等价交换,则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因为,任何人从流通中取出的价值,都不会大于他投入流通的价值,在这种情形下,就不会有剩余价值形成。如果交易双方不是等价交换,则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因为,一方的剩余价值,是另一方的不足价值,一方价值的增加,是另一方价值的减少,流通中的价值总量并没有增大。所以,剩余价值的形成,即货币转化为资本,是不能从流通中产生的。

但是,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是在流通领域才相互发生关系,也就是说,流通是商品生产者的全部商品关系的总和。那么,剩余价值能不能从流通以外的什么地方产生呢?也不行!因为,在流通以外,商品生产者只同他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就商品的价值来说,他的商品包含着他自己的劳动量,这个劳动量是按一定社会规律来计量的。这个劳动量就是他的商品的价值量,而价值量是以货币来计算的,因此劳动量就表现为一个价格。就是说,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可以创造商品的价值,但不能创造超过这个商品本身价值而形成的余额,不能表现为一个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商品生产者能够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但是不能创造进行增殖的价值。

英国商馆 历史资料 油画 19世纪

1840年12月,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1847年8月29日,中英两国在英舰“汉华丽”号上,签订了《南京条约》。除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两白银以外,还开放了五处通商口岸。图为中国境内的英国商馆。

所以,在流通过程之外,价值是不可能进行增殖的。货币也不可能转化为资本。因此,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货币所有者要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取得剩余价值,必须在流通中找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就是价值的源泉,它的实际使用不仅能够创造价值,并且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货币转化为资本,是以劳动力变成商品为基础的。

在矿区打牌的工人 资料图片 摄影 20世纪初

1920年,英国爆发了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英国传统的煤炭、钢铁、纺织、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受到严重打击,大量工厂开工不足,失业人员剧增,罢工现象此起彼伏。图中,罢工的煤炭工人在矿区打牌。

莫斯科 外国插图

在彼得一世当政期间,俄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动了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图为俄国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莫斯科。

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它存在于人的身体中,是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但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作为买者和卖者,劳动者与货币所有者在法律上地位平等,劳动者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并把它作为商品出卖;第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不得不把只存在于他身体中的劳动力本身当做商品出卖。

劳动力作为商品,同其他一切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劳动力只是作为活的个体的能力而存在。因此,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要以活的个体的存在为前提。而劳动者要生存,就必须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因此,劳动力的价值可以归结为一定量生活资料的价值,并且,它也随着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即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量的变化而变化。劳动力的价值包括:①劳动者本人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为使劳动力得以延续,劳动力的价值还包括劳动者养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为适应生产的需要,劳动者必须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产生的训练和教育费用。简单地讲,劳动力价值是由生产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的。

作为商品,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这种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它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正是看中了它的这种特殊使用价值,并通过对它的支配来生产剩余价值。

中国的茶叶贸易 历史资料 油画 19世纪

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以及科举制度的重文轻技,中国成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所以,在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活动时,中国就只有丝绸、茶叶、香料等低附加值的农副产品。图中描绘的是中国19世纪茶叶贸易的情景。

劳动力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内进行的,在流通中,劳动者和资本家分别以劳动力的卖者和买者身份发生关系。从表面上看,这种关系好像是自由、平等的,但当买卖双方一离开这个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这种自由、平等的虚伪性就暴露无遗。

劳动 威廉·贝尔·斯科特 壁画 19世纪

国内较长时间的和平,培养了投资者的信心;农业首次开始提供“剩余”产品;矿业得到发展;海外贸易的发展为投资创造了更多的利润。这样一个漫长的意识准备阶段造就了19世纪英国成熟的工业社会。本图描绘的是英格兰北部的纽卡斯尔港区的工厂。 MDLW1WXDdF3MAOH0hS1t+Fc/0Ur5Gtyr03SI5Nypp5jMT70QyPsNYQ+/AoD3QUj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