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论存在之虚无

1

存在的虚无体现在存在的整体形式上:时空无际,时空中的个体却有穷;现时稍纵即逝,却是现实性的唯一体现;偶然性和相对性存在于万事万物;永远都在趋近,却永远无法到达;永远都在欲求,却永远无法满足;人生的奋斗总是遭遇挫败。生存意志本如自在之物长存不坏,但时间使得其间的万物短暂易朽,生存意志发现的只是奋斗的徒劳。赖时间之故,万物在我们手中化为乌有,丧失一切真正价值,这就是时间。

2

不再存在的和未曾存在的一样,几乎算不上存在,但将在下一刻存在的必定曾经存在,因此,最重要的现时要比最重要的过去更具现实性,前者与后者的关系乃是有与无的关系。

令我们吃惊的是,在不曾存在无数世代以后,我们突然存在了,片刻之后,我们又将不复存在无数世代。事情不应该是这样,心灵这样说。即便蒙昧之人想到这里也会希望,时间不过是一种观念。不过,时间和空间一样,是所有真正的形而上学的关键,因为它容许一种与自然秩序截然不同的事物秩序。这正是康德的伟大之处。

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刻只短暂地属于当下,然后就永远地归于过去。一到傍晚,我们就又少了一天。若不是我们在生命的最深处隐隐感到:我们分得了不竭的永恒之泉,从中我们总能获取新的生命、新的时间,那么,眼见短促的生命一潮一潮退去,我们几乎会发狂。

你的确可以认同这样的说法:最高的智慧是享受现时,并以此为生活的目标,因为现时是唯一真实的,其他一切都是假象。但你也可以将这种生活方式称为最大的愚蠢,因为现时转瞬即逝,像梦一样消失无踪,不值得为此大费周章。

3

我们的存在仅停留在短暂的现在,此外别无所依。因此,存在的本质形式是无休止的动荡,我们不断寻求的安宁无从获得——就像一个人跑步下山,停下脚步就会跌倒,要保持不倒只能跑个不停;或像在指尖保持平衡的杆木;或像一颗行星,若不再拼命向前疾奔,就会跌入太阳。生命的特点就是这样迁流不定。

如此世间,稳定恒常了不可得,万物变动不居,混乱不堪,只能大步向前,才不会从高空吊索上坠落。如此世间,幸福不值一想。在这个只有柏拉图所谓“永远趋近,永远无法到达”的地方,幸福没有安身之所。首先,每个人都不幸福,用一生时间苦苦追寻心目中的幸福却很少得到,即便得到也会失望。然而,他照例终归会驶入港口,船倾桅折。其次,生命仅是一连串的短促现时,现在又已到尽头,幸与不幸没有区别。

4

我们生命的图景犹如胡乱拼凑的图画,近看粗陋,要想显得美,只能远观。这就是为什么所求之物一旦获得即觉空虚,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我们一生都在希求更好的事物,同时也经常对过去恋恋不舍。相反,现时被认为是暂时的,只是通往目的的途径。因此,大多数人回首一生时都会发现,自己一直活在过渡状态,他们吃惊地看到,他们放手的正是自己的生命,正是他们生活中期望的东西。

5

生命首先表现为一个任务,保有自身的任务,即糊口。若此任务完成,所得的便成了负担,于是有了第二个任务:做些什么,以赶走猎禽般盘旋在安定生活之上的无聊。于是,第一个任务是得到什么,第二个任务是忘记所得的,否则所得的便成了负担。

人的生命必是一个错误,这只需略加考察即可证明。人是各种难以满足的需求的集合体,需求的满足别无他物,只是无痛苦的状态,人被无聊所占据;无聊直接证明:存在本身没有价值,因为无聊无非是对存在之虚无的感受。如果生命,以欲求为我们本性和存在的生命,本具正面价值和真正内涵,便不会有无聊一事,存在本身即能令我们完整和满足。实际情况却是,我们从存在本身中并不能获得乐趣,除非我们在追求什么,这样由于遥不可及、困难重重,我们的目标就显得似乎能够令我们满足(而一旦获得,这种假象即告破灭);或者除非我们正从事纯智力的活动,这样实际上我们置身生活之外远观,犹如戏院里的看客。即便感官愉悦本身也存在于不断的追求之中,目标一旦实现,愉悦随即消失。我们若非从事上述这样或那样的活动,而是回到存在本身,我们便被存在的虚无和徒劳所左右,这种感觉就叫作无聊。

6

人体组织极为精巧复杂,生存意志的体现莫过于此。人体终将化为齑粉,全部本质、所有努力付之一炬——这是大自然明确无误的宣告:意志努力求生,却终归徒劳。若努力本身是有价值的,是理应无条件存在的,则努力的结果绝不应该是消亡。

但我们的开场和收场又有怎样的不同!开场时我们纵情声色,收场时我们肢体分解,死填沟壑。就安适和享受而言,由此至彼之路也一落千丈:快乐梦幻的童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劳碌奔波的成年,虚弱间或悲惨的老年,致命疾病的折磨,最后是死亡的剧痛——难道存在看起来不像一个错误,其恶果渐次昭彰?

我们应尽力把生活看成一个泡影,一个幻灭的过程,因为显然,我们所经历的一切累积起来都在制造幻灭。 wpZcmvLAFCtfR4q++UwUyAuaaz8yxZvt8KepyIq6sCsyj9SiYC/8zWth9dNJCxL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