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论女人

1

席勒的《女人的尊严》全诗内容丰富,对仗工整,但在我看来,远不如朱伊下列词句更能表达女人的美德: 没有女人,我们人生的开端就没了安全,中途少了欢乐,终点缺了安慰。拜伦在《萨丹纳帕勒斯》 里更为深情地说道:

稚嫩的生命生长在女人的怀里

是她亲自教你牙牙学语

是她拭去你最初的泪滴

也往往是她

倾听你最后的叹息

当生命垂危

曾经追随她的男人

嫌脏怕苦,纷纷退避

两者都恰如其分地评价了女人的价值。

2

只要看一下女人受造的方式,就可了解女人生来不适合精神或肉体的劳动。她赎清生命之罪不是通过行动,而是通过受苦。她承受生产的痛苦,养育孩子,服从男人——女人理应耐心而快乐地陪在男人左右。大悲大喜、苦活累活不适合她。与男人相比,她的生命之河应平缓流动,波澜不惊,既非幸福得多,也非不幸得多。

3

女人适合做护士和幼师,恰恰由于她们本来就幼稚、愚蠢、目光短浅。一句话,女人终其一生都是大孩子,位于孩子和男人之间的过渡阶段。男人才是真正的人。你只需看看女孩如何和孩子玩闹,整天又唱又跳,然后自问,一个心地最善良的男人与之易地而处,能否作出同样的举动?

4

造化在女人身上设计了一种戏剧用语叫作舞台效果的东西,它让女人以余生为代价,拥有几年超凡的美貌和魅力,此时她让男人想入非非,神魂颠倒,愿意想方设法照顾她一辈子——如果纯粹出于理性的考虑,他几乎不太可能这么做。像对待所有生灵一样,造化用工具和武器装备女人,让她们在最需要的时候得到稳定的生活,同时造化也秉承了一贯的经济原则。雌蚁交配后翅膀脱落,因为翅膀对养育后代来说成了多余甚至有害的东西。大概出于同样的原因,女人经过一两次生产以后通常也就美貌不再。

5

某物愈高贵,愈完美,它成熟得愈晚、愈慢。男人28岁前,理性思考能力和心智还不甚成熟,而女人在18岁时即已成熟,成熟的也仅是某种理性思考能力,极为有限。如是,女人一生都是孩子,只能看到手边的事物,执着于现在,认表象为真实,宁要细枝末节而不顾切要之事。赖理性之力,男人不仅像动物那样只生活在当下,也思考过去和未来,从中发展出预见能力,也产生忧虑和烦恼,常常感觉焦虑。女人因理性力量较弱,理性带来的优点和缺点都更小。女人就心智而论是近视眼,她们能凭直觉看清周围,但视野太窄,看不到远处。因此,不在眼前的、过去的和未来的事物对女人的影响要比对我们男人的影响小得多,这使她们远较男人容易挥霍无度,有时濒于疯狂。女人从心底觉得:男人的任务是赚钱,而她们的任务是花钱。这在男人活着时还有可能,男人一死便无以为继。男人把挣来的钱交给她们,用作家用,更加深了她们的这种想法。女人的这种做法不管有多少缺点,也都有好的一面:女人比我们更注重现在,因此如果现状差堪忍受,她们就比我们更享受生活,这赋予她们快乐的性格,她们因此非常适合为忧心忡忡的男人带来欢乐,必要时甚至带来安慰。

像古代条顿人那样,遇到困难时咨询女人,这绝不是一个坏主意,因为她们看待事物的方式与我们截然不同,她们尤其善于看到达成目标最便捷的路径,看到手边的事物。而这些事物正因为就在我们眼皮底下,往往被我们忽略。另外,女人绝对比我们更加现实,看到的只是事物原貌,而我们一旦兴起,就容易夸大,耽于幻想。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女人对待不幸的人比男人显得更仁慈,更有同情心。但另一方面,她们不如男人那样正直、诚实、尽职尽责,这是因为她们理智力较弱,通常也就更容易受到当下的、可见的、直接相关的事物的影响,而不易受到抽象观念、前贤遗教、所作决定的影响,总的说来不去顾及远处的、过去的和未来的事物。因此,她们虽具第一种美德,却缺少第二种美德。第一种美德虽然最重要,要想达成却非第二种美德不可。人们因此可以说,女人性格中最大的缺点是缺少正义感,最重要的原因是她们缺乏理性和反思能力,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女性软弱,不能依靠强力,只能依靠狡诈,所以女人生来精明,天生喜欢说谎。正像造化为狮子装备了利爪尖牙,为大象装备了长牙,为野猪装备了獠牙,为牛装备了牛角,为乌贼装备了墨汁,它也为女人装备了伪装的能力,供其攻防之用。造化给了男人强壮的体魄和聪明的头脑,但又通过女人伪装的天赋,变相地把男人的力量给了女人。伪装是女人根深蒂固的天性,最愚蠢的女人和最聪明的女人在这方面往往一样。女人一有机会就伪装,这对她们来说就像动物一遇攻击就采取防卫一样天经地义,而且她伪装时感觉好像只是在行使她的权利。不去伪装、完全真实的女人几乎没有。正因为这样,女人能轻易地看穿他人的伪装,想在女人面前装假委实不明智。不过,上述女人的最大缺点及其他相关缺点产生了虚伪、不忠、背叛和忘恩负义。做伪证的女人要比男人多得多,是否应该允许女人宣誓都值得怀疑。

6

为保证人类的繁衍,造化选择了年轻、精壮、英俊的男人,这样种族才不会退化。这是大自然确定不移的意志,意志的表现则是女人的激情。这一法则最为古老,也最为有力。让我们为那些想在这一法则支配下谋求权益的人哀悼吧,因为一旦与此法则抵触,无论他们说什么,做什么,都会被无情地粉碎。因为女人的道德观念虽然隐秘,未曾说出甚至未被觉察,但确是根深蒂固的:“我们有理由欺骗那些把个体权利凌驾在种族利益之上的人,因为他们对女人贡献太少。未来一代要由我们生产,因此种族的强弱和兴衰交付到我们手里,由我们培育。让我们尽职尽责地承担起这个责任吧。”不过,女人不是凭借抽象观念而是凭借个人直觉意识到这一最高法则,她们只能待机会来临用行动来体现这一法则。之后,女人并不像我们设想的那样受到良心的谴责,因为她们心底最黑暗的角落明白:虽然她们的责任与个体相悖,但她们能更好地担负起种族的责任,相比之下,种族的福祉要重要得多。

女人基本上只为种族的繁衍而活,并以此为全部事业,所以她们更关注种族而不是个体,心里也以种族为重,个体为轻。这让她们的性情和举止略显轻佻,总的说来与男人倾向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夫妇不和经常发生,甚至司空见惯了。

7

男人和男人天生仅是陌生人,但女人和女人天生就是敌人,原因无疑是同行相轻。男人相轻仅限于同行之间,女人相轻则包括全部女性,因为女人的行业都是一样。就算只在街上走走,她们打量对方的眼神也像归尔甫派和吉伯林派 。两个女人第一次见面,肯定比男人见面要多些矜持和虚伪。两个女人互相赞扬,听起来要比男人之间的赞扬更可笑。另外,男人面对地位比自己低得多的人,通常都保留些体恤和人情,上流社会的女人对地位低于自己的人(非指仆人),那种高高在上、不屑一顾的样子让人难以忍受。也许这是因为在女人那里,不同地位的差异更难保持,改变或推翻得更快,因为改变我们地位的因素有上百条,对女人来说却只有一个决定因素:她吸引到的是哪个男人。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因为女人都从事同样的职业,她们之间的距离要比男人小得多,因此也就更强调地位的差异。

8

女人矮小、削肩、肥臀、短腿,只有被情欲冲昏头脑的男人才会称其为美,女人的美都来自男人的情欲。女人不应被称为美,而应被叫作不懂审美。无论是音乐、诗歌,还是造型艺术,她们都无动于衷或麻木对待。如果她们装作喜欢,那不过是为了取悦他人而装腔作势。这是因为她们不能对任何事情产生纯客观的兴趣,我想原因如下:男人无论做什么,都力图对事物取得直接的控制,或知晓其意义,或驾驭以强力;但无论何时何地,女人都退而求得间接的控制,通过男人来控制事物,因此女人直接控制的只有男人。因此,出于天性,女人把一切都看成俘虏男人的手段,她们对其他事物的兴趣都是假的,都是迂回路线,无非是卖弄风骚,惺惺作态。看看女人在戏院、歌剧院或者音乐厅里的表现吧,她们像孩子一样漠不关心,即便是最伟大的作品最华彩的段落,她们照旧聊个不停。古希腊人不让女人进戏院,如果真是这样,那他们做对了——人们至少应该能听到演的是什么。实践证明,世界上最聪明的女人也不能在艺术上独树一帜,有所造诣,甚至也不能制造出任何有持久价值的东西,考虑到这一点,人们又能对女人指望什么?这在绘画上尤其突出。女人像我们一样能够掌握绘画技能,事实上也画个不停,但连一幅杰作也画不出,原因正在于她们的头脑全无客观可言,而客观恰是绘画最基本的要求。偶有例外并不能改变这种情况:女人就整体而言,是俗不可耐、不可救药的非利士人,并将一直如此。由于一种荒唐透顶的安排,她们可以享有丈夫的头衔和称号,所以她们不停地鼓动丈夫去实现那些卑劣的野心。从任何一方面说,她们都是第二性,劣等性别。人们可以对女人的弱小怀有同情,但尊重她们则太过荒谬,即便是女人也会因此认为我们自降身份。古人和东方人就是这样看待女人的,他们给女人一个合适的位置,做得比我们强得多。我们还固守古代法国的骑士精神,以及无聊的尊重女人的观念,这是基督教——日耳曼式愚蠢的登峰造极之作,这只会让女人粗鲁傲慢,有时让我们想起贝拿勒斯 的神猴——那些猴子知道自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就以为可以为所欲为。

西方的女人,即“太太”,她们的位置摆错了——因为女人绝不应成为我们尊重的对象,不应比男人更趾高气扬,或者享有和男人一样的权利。摆错位置的后果是非常明显的。在欧洲,如果也能让女人这种次等人重归其位,并对尊其为“太太”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加以限制,那将是一件大好事,欧洲的社会生活、公众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将大为改观。所有的亚洲人对“太太”现象都会发笑,希腊人和罗马人如果能看到,也会笑出声来。欧洲的太太本不该存在,应该存在的是家庭主妇和希望成为主妇的少女,因此少女应受的教育不是傲慢自矜,而是家政和顺从。正因为欧洲有太太的存在,女性中地位较低者,即大多数,要比同样地位的东方女人不幸得多。

9

在我们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社会里,结婚意味着享有一个人的权利,却担负两个人的义务。不过,法律在承认男女平权的时候,也应同时赋予女人男性的理性思考能力。实际情况是:法律赋予女人不正当的权利越多,实际享受其好处的女人越少。其他女人被剥夺了正当的权利,其人数与享有不正当权利的女人相同。原因在于,一夫一妻制和相应的婚姻法认为女人和男人完全平等(实际绝非如此),结果女人享有本不该属于她们的特权,结婚意味着签订了极不平等条约,小心谨慎的男人在作出如此大的牺牲之前往往犹豫再三。在一夫多妻制的社会里,每个女人都能得到充分的照料,而在一夫一妻制的社会里,已婚女人的人数是有限的,总有很多女人无依无靠,她们若处在上流社会,则孑然终老;若处在底层社会,则被迫从事力所不逮的体力劳动,或被迫卖笑为生,其生活既无欢笑亦无尊严,但由于风气使然,她们对男人的满足是必要的,因此也就形成了一个阶层,得到承认。正因为她们的存在,有男人依靠或有望依靠男人的女人才得以保全脸面。仅伦敦一地便有八万妓女。如果不是成了一夫一妻制的牺牲品,她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这些可怜的女人不可避免成了傲慢虚伪的欧洲太太的对照和补充。一夫多妻制对女性整体是件好事。另外,妻子长期患病,或不能生育,或日渐衰老,男人为什么不能再找一个妻子?这样做没有理性的根据。

毫无疑问,一夫多妻制处处可见,应该实行,问题只是如何规范。谁又真正实行一夫一妻制呢?我们都生活在一夫多妻制的社会,至少曾经如此,而结果通常不错。既然每个男人都需要很多女人,那么男人有权利,实则有义务养活更多的女人,这再合理不过了。这也意味着,女人回归本该属于她们的位置,顺从男人,无端索求尊敬和礼遇的太太制度废除了,世界上将只有女人,不再有不幸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在欧洲遍地皆是。 NZL+CY+RqQxZSZPxeqhYuHPbgc9nQT/AZ1lsbam80nxPW2VaWS9BJSeVnaSHRC9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