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一位来自威尼斯的商人、旅行家。他的父亲与叔叔都是当地著名的贸易商人,经常往来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十三世纪中叶,他们两兄弟曾阴差阳错地到访中国元大都,并拜见元世祖忽必烈。两兄弟离开中国之前,元世祖还委托二人将自己的亲笔信带回给罗马教皇,并诚挚地邀请欧洲人前来中国元朝生活、工作。1271年,两兄弟带着时任教皇额我略十世的回信再次动身,沿着丝绸之路前往中国,而十七岁的少年马可·波罗也陪伴着父亲加入了这次旅程。马可·波罗是一位十分聪慧、机灵的孩子,又善于学习,很讨忽必烈的喜爱,所以他有幸被授予元朝官职,并代表皇帝周游于中国各地。1292年,马可·波罗一家受忽必烈之命,护送蒙古公主由泉州出海前往伊尔汗国,并于事成之后辗转回到欧洲故地。

马可·波罗很喜欢向当地人讲述他在中国见到的那些奇闻异事,在当地颇积累了些名气。1298年,马可·波罗参与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海战,却不幸战败并被关进监狱。而在那段牢狱岁月里,他反而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向狱友讲述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东方故事。在那些听书人中,恰好有一位来自比萨的作家,名叫鲁斯蒂谦,正是他将马可·波罗的口述故事集结成文,终于执笔而成《马可·波罗游记》一书。此书一经面世,当即引起巨大的社会轰动,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流行于诸多欧洲国家之中。

《马可·波罗游记》,亦有译名为《东方见闻录》,详细记述了马可·波罗东游中国数十年的行程经历与所见所闻,以文学创作的讲述体方式向欧洲的普罗大众介绍了中国的城市、文化、历史、政治与风俗等方方面面,集中展现了独特的东方神韵与社会的高度繁华。尤其是在那个极度压抑、沉闷、黑暗的中世纪欧洲,这本书中所展现的东方图卷真称得上是如天堂一般美好,引得所有人的向往。甚至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欧洲人对中国的认知再未能跳脱出《马可·波罗游记》的记录,直到“地理大发现”的完成。

原书共分四卷,每卷又分若干章节。卷一为马可·波罗一行人沿丝绸之路前往中国上都的旅途见闻;卷二为对忽必烈大汗和元大都,以及西南行程中各省区的见闻录;卷三则是关于日本群岛、南印度和印度洋的海岸与岛屿的;卷四为蒙古鞑靼王之间的战争和北方各国的概况。本书为原书部分章节的节选,共分三部分,即“通往契丹之路”“忽必烈汗”与“从北京到孟加拉”,依次介绍了鞑靼人(包括他们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战斗精神、社会规制)、张加诺城的大汗行宫、大汗上都(包括宫殿与巫师巴克斯)、忽必烈汗的功绩、首都汗八里(即元大都,包括宫殿城市、契丹叛乱、宫廷宴会、节庆风俗、狩猎活动、货币铸造、管理制度、邮递系统、臣民恩赏、佛教信仰)等丰富的内容。

在人类的历史中,从未有任何一本书像《马可·波罗游记》一样,能够直接地催动世界的巨变。由于地理格局等原因,东西方文明曾长期隔绝并独立演进,只有零星且浅层次的交流。直到十五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东西方文明才终于走到一起,世界也终于开始形成统一的历史。而《马可·波罗游记》在普罗大众中的魅力与影响力正是这场“大发现”的内在动因,书中无与伦比的东方之美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迈向未知的探索之路,他们不顾风险想要远航去中国,却最终幸运地发现了全世界!

“伟大的思想”系列收录《马可·波罗游记》一书,正是着眼于此书那丰碑一般的历史意义。作者与执笔者以质朴无华的文字,将他们记忆中的东方见闻向读者娓娓道来,我们彷佛又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之中。

柴尔 nM6Qc0Ec+kxDqnkAFzq5+HtBsz9gNGuxu/4S0WjW9wKI/Wsy/zLjX6gOZPuxmeZ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