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渴望在他们的言谈中表现出一种受人赞赏的风趣,希望能够在其言谈中包罗万象,而忽略了能识别真伪的判断力的重要性,仿佛言谈的技巧比思考的能力更值得称赞。有些人的确有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他们擅长于此,但缺乏变化。这种话题的贫乏大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一旦人们觉察到这一点,就会感到荒谬可笑。交谈过程中最可敬之处在于引起话题,并对话题进行适当的控制进而引向其他话题,就像一个人在领舞时所做的那样。在交谈和会话中,能够改变和混合一些不同的风格就很好,在陈述之中兼有讨论,在故事当中蕴涵哲理,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有观点的表达,诙谐而不失真诚。因为倦怠使人厌烦,而且就如通常说的那样,使人精疲力竭。至于言谈之中的幽默,在如下几个方面确定无疑是不适用的:姓名、信仰、国家的状况、伟人、任何人正在从事的重要事务,以及任何值得怜悯同情的事例。然而有些人会觉得他们的聪明才智不能发挥显现出来,除非他们能锋锐辛辣、伤人之心。那是一种应该约束的说话方式。
“孩子啊,少用鞭子,多用缰绳。”
一般来说,人应该能区分出什么是咸的,什么是苦的。那些说话爱挖苦别人的人,他使得别人对他话语中的机智生畏,他必然也要畏惧他在别人记忆中留下的形象。那些总是喜欢提问的人,会学习到更多的东西,言谈也更能令人满意,尤其是当他所提的问题正切中被提问人的长处时,因为这样他就给被提问人提供了侃侃而谈的机会,同时他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但要注意的是,所提的问题不应过于刁难,因为那样就显得装模作样了,并且他应该确保其他人在交谈过程中也有机会说话。不仅如此,如果有人一直滔滔不绝地在大部分时间中掌握着话语权,他应该想办法让这些人从这种状态中解脱并且将其他人带入谈话中来,就像乐师们对那些长期跳轻快活泼的双人舞的人所采取的技巧那样。如果你假装不知道某件事情,而别人认为你是知道的,那么下次真有你不知道的事情的时候,别人也会认为你知道了。应尽量避免谈论到自己,若谈到时也应谨慎。我知道有一个人惯于用蔑视的口吻说话:“他那么喜欢谈论自己,想必是个聪明人吧。”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一个人可以自夸而不失风度,这就是在称颂别人美德的时候,尤其是这种美德是为称颂者也引以为豪的时候。伤及他人的话语应尽量少用,因为交谈应该像一片原野,没有通向某个人家里的道路。我认识两位英国西部的贵族,其中的一位喜欢嘲弄别人,但在家中常大摆宴席,规格堪比王室;另一位会问那些到前一位贵族家中赴宴的人:“实话告诉我,席间难道没有侮辱或者讽刺打击 的事发生?”客人对此回答说:“这种事的确有。”这个贵族说:“想来他把一桌好菜都毁了。”言语中的谨慎比口才的雄辩更为重要,与打交道的人言语相合,比言谈中使用华丽的辞藻或使用精心安排的顺序更重要。一番连续不断的精彩发言,如果没有好的交流互动,就会显得节奏缓慢;而一份好的应答或附和,如果没有进一步的落实,也会显得浅薄无力。正如我们在兽类中所看到的那样,那些不善于急速奔跑的动物在转向上格外灵活,猎狗和野兔的区别就在于此。在切入正题之前老在外围绕来绕去是令人厌烦的,而过于直截了当又生硬突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