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神话是历史的开始,神话阶段是一段极其漫长的时光。那时的历史是许多碎片,它们分散于不同的典籍之间,流传于人们的口耳之上,或者深埋在地下的文物之中。人们在讲述历史的过程中,因为夸张和演绎,形成了神话。神话时代就是一出糅合着现实与想象的大剧。到了西周末年的“共和元年”,人们开始用文字确切地记载历史,想象的空间被挤压,于是诸神退位,英雄登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春秋”时代。

那么,这样一个时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在什么候结束的呢?

鲁国的史官把当时天下的史事,按照一年之中春、夏、秋、冬的顺序记录在册。孔子把这些史料整理成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书名为《春秋》。人们就把这段历史称为“春秋”。

一般来说,人们把周平王东迁洛阳的公元前七七〇年,作为春秋的开端。

对于春秋的结束,说法很多,本书选择的时间节点是公元前四五三年。这一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战国争雄的局面开始形成。

本书选了十个人,作为春秋的坐标系。他们的人生,是一条蜿蜒向前的时间之线。十个人,十条线,连缀起春秋三百多年的历史。而每个人的人生,与成百上千的其他人相互交织,又编起一幅纷繁复杂的图画。十个人,就是十幅相对独立的图画。十幅画拼起来,就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春秋时代”。

春秋之时,仅《左传》上记载的盟会就有一百余次,战争有三百多场。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多个。其中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涉及的人物成百上千,用哪些人来串起这段历史,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他们不只是人生要相互衔接,在时间上贯穿起整个春秋,本身还要是历史节点上的关键人物,甚至可以说是左右历史的人物。同时,我还希望能写出他们身上人性的光辉。

在仔细梳理之后,我选择了郑庄公、齐桓公、延陵季子、孔子等十个人。他们当中,有威震天下的霸主,有上下求索的哲人,有气吞山河的勇士,也有长袖善舞的文人。他们就像一座座山峰,把春秋连成了绵延起伏的广阔山脉。这山脉不仅壮观,而且壮美。壮观在于他们的霸气,壮美在于他们的优雅。

春秋之世,天子失去权柄,诸侯相互侵伐,彼此征战不休。这时,就需要“方伯”,也就是霸主来主持公道,保持一种相对的稳定与和平。怎么保持?首先要有实力,有“霸气”,另外还要讲礼。无礼不能称霸,天下之人也不会臣服。所以《春秋》中常常出现“礼也”“非礼也”“君子曰”等言辞,来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进行评论。只有优雅的君子,才能赢得广泛的尊重。可以说,春秋既是霸主的时代,也是君子的时代。

所谓君子,必须有着人性的优雅。为了这优雅,他们甚至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那是个以优雅为美、为追求、为人生使命的时代。几乎每一段故事,包括每一场战争,都会涉及礼。婚丧嫁娶、迎宾送别,祭祀盟会,节日庆典,都离不开礼乐。歌之舞之,钟鼓而食。行礼、奏乐、吟诗,是他们的日常生活。那时的中原大地,是真正的“礼义之邦”。而礼乐,只是外在的形式。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只有形式,并不是真正的优雅。所有这些形式,都要服从于内在的“仁”。没有仁德,算不上君子。

春秋之时,周天子的权威不再,可是他所象征的礼乐尚存。信奉礼乐的就是中华之人,否则就是蛮夷戎狄之人。礼乐也成为中国文化绵延千年的力量之源。春秋结束了,礼乐的余音渐渐远去,然而君子之风却从远古一直吹拂到今天。每个时代都有人不时地穿越时光,回溯到春秋,去那里汲取智慧、优雅和力量,它们从不枯竭,弥久常新。 Q+myVzrMDvl7lniYJ/41Y/8tmnWnpBqywJKlJy3DLhBB961upZGhveaLJqzCd8S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