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什么叫作“七八分饱”

人们经常说,要想不长胖,要想不给肠胃增加负担,吃饭要吃到七分饱。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什么叫作七分饱?或者说,七分饱是什么感觉?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在科学研究中,对饱感的评价,是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来定量的。先筛选出一批日常饮食习惯正常的受试者,排除那些经常暴饮暴食、不吃早饭、食不定时、不知饥饱的人。对受试者进行培训,让他们注意每一餐饭前后的饱感变化,逐渐对自己的饱感拥有更好的鉴别能力。

研究者给每个受试者若干张印有100个刻度的评分表。其中刻度100定义为“自己能感受到的最极端的饱”,刻度0定义为“最不饱的状态,即极度的饿”。受试者在进食之前,以及进食之后的各时间点,均要在这个表上做一个标记,表示自己的饱感到了多少分。

饱感是一个主观感受,容易因为受试者的心情产生误差,所以一个评分还不够,通常会再添加其他评分表。比如说,再给一个饥饿评分表,然后再给一些辅助问卷,比如:“你现在想吃什么类型的食物?”“如果给你某种食物,你觉得自己想吃多少?”

对饱感的研究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按照个人经验,对“几分饱”这个模糊的说法进行了比较容易操作的定义,得到了很多专家的支持和认可。

所谓十分饱,就是一口都吃不进去了,再吃一口都是痛苦。

所谓九分饱,就是还能勉强吃几口,但每一口都是负担,觉得胃里已经胀满。

所谓八分饱,就是胃里感觉到满了,但是再吃几口也不痛苦。

所谓七分饱,就是胃里还没有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习惯性地还想多吃,但如果撤走食物,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第二餐之前不会提前感觉到饿。

所谓六分饱,就是撤走食物之后,胃里虽然不觉得饿,但仍觉得不满足。到第二餐之前,会有明显的饥饿感。

所谓五分饱,就是已经不觉得饿,胃里感觉比较平和,但是对食物还有较高的热情。如果这时候撤走食物,会有没吃饱的感觉。没过多久又感觉到饿了,很难撑到第二餐。

再低程度的食量,就不能叫作“饱”了,因为饥饿感还没有消除。

七分饱,就是身体实际需要的食量。如果吃到七分饱时停止进食,人既不会提前感觉到饿,也不容易发胖。但是,大部分人找不到这个点,经常把胃里感觉满的八分饱当成最低标准,甚至到了多吃一口就觉得胀的九分饱。如果餐后没有足够的运动,这样必然容易发胖。

很多人会说:“你怎么能感觉出这么细微的差异呢?我根本感受不到几分饱啊?”这是因为,你在吃饭的时候可能从来没有细致地体会过胃里的感觉。如果专心致志地吃,细嚼慢咽,从第一口开始,感受自己对食物的急迫感和热情,进食速度的快慢,每吃下去一口之后的满足感,饥饿感的逐渐消退,胃里逐渐充实的感觉……慢慢就能体会到这些不同程度饱感的区别,然后找到七分饱的点,把它作为自己的日常食量,如此就可以预防饮食过量。

对饱的感受是人的本能之一,每个人都天生具备。不过,这种饱感的差异,一定要在专心致志进食时才能感觉到。如果边吃边说笑,边吃边谈生意,边吃边看电视,就很难感受到饱感的变化,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饮食过量。

另外,很多人从小就被父母规定食量,必须吃完才能离开饭桌,而不是按自己的饱感来决定食量。这样,他们渐渐丧失了感受饥饱的能力,不饿也必须吃,饱了也必须吃完。父母通常都希望孩子多吃一些,总是多盛饭、多夹菜,使孩子以为一定要到胃里饱胀才算饱,打下一生饮食过量的“良好基础”。

在外就餐时,食物的分量通常也是按照胃口最大、口味最重的人来设计的。很多人习惯于给多少吃多少,把食物吃完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过量了。一些加工食品也一样,都尽量把分量设计得足一些,让人们习惯于多吃,这样对商业销售有利,但是对于消费者控制体重是不利的。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放慢速度,专心进餐,习惯于七分饱。

吃含水量高的食物可以让胃提前感受到“满”,所以有利于控制食量。比如八宝粥、汤面、大量少油的蔬菜、水果,都比较容易让七分饱的感觉提前到来。

那些需要多嚼几下才能咽下去的食物,比如粗粮、蔬菜、脆水果,能让人放慢进食速度,也有利于对饱感的感受,可以帮助我们控制食量,避免饮食过量。

精白细软、油多纤维少的食物则正好相反,它们会让人的进食速度加快,不知不觉吃下很多,而饱中枢还来不及接收信息。当胃里感觉到饱胀之后停住嘴时,食物中的能量早就超过了身体的需要。之后能做的事情,也只有增加运动来消耗多余的能量啦。 4qc1DnNNHII+d6q/s/ArVw2l34U01j48s53197+2nH6XNImIyqN7Mv8vwK6SVAU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